賴自力
摘要:在對建筑設計和規劃的定義進行論述的基礎上,探討了建筑設計與規劃之間的關系,最后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了加強建筑設計與規劃之間吻合程度的策略。
關鍵詞:建筑設計 城市規劃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044-01
近些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加之人們對城市生活的要求提高,城市建筑設計以及城市規劃的要求更加嚴格。如何在滿足基本建設情況的要求下建設一個適合現代人類居住的城市,并建設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或者是建筑群成為了當前城市規劃工作的重點。而建設過程中就需要考慮城市建筑個體(即建筑單體)與建筑整體(城市整體格局)之間的合理協調關系,通過合理的設置兩者之間的關系成為了當前城市規劃的新理念。
1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1.1城市規劃
針對城市在對應期限內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發展規律,以城市的土地利用、建筑空間布局以及其他各項綜合部署為主要內容,對之進行整體設計,屬于對城市空間的整體分析與經營。從本質上講是對城市人的活動區域空間以及與之相關的空間區域之間的協調關系進行設計,進而動態的解決城市建筑之間的關系和形象,營造出一個和諧的城市生態形象。在現代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從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出發,對城市發展歷史予以延續,對城市未來的發展加以展望,從宏觀角度對空間及地域加以營造,形成一種所謂的“實體環境規劃”。
1.2建筑設計
如果說城市規劃是從宏觀的角度對城市空間的利用,那么建筑設計就是從微觀的具體角度來對城市空間進行打造和落實,是從空間的具體使用、經濟、美觀的根本要求來對建筑的外形進行設計。在現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在滿足建筑外部形體要求的基礎上,在滿足對應的時代特征與風格要求的前提下,應該盡量與城市的歷史氛圍、周邊環境以及城市對應的控制規劃想協調,形成最終的建筑設計方案。從這個角度來看,建筑設計是微觀層次對空間低于的規劃,其重點關注的對象是建筑單體,從個體出發論述建筑群落的形成。
2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間的關系
2.1建筑設計限制城市規劃的場地選擇
從城市規劃的整體角度出發,建筑設計不僅只是對單體建筑的設計,同時還涉及到場地的具體設計。為了滿足建筑項目用地的具體需求,場地設計過程中除了要滿足場地法律法規的現狀同時,還應該積極的組織與場地相關的各個要素之間的設計活動與因素。其最為重要的目的在于通過設計方式使得場地中的各個要素能夠和諧相融。其中,場地設計的核心內容就是要使得建筑能夠與其他的要素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具體的體現:從具體的工作內容看,場地設計應該包括除建筑單體設計之外的其他所有建筑設計內容,包括:建筑物、交通道路設計、綠化景園設計、場地工程設計與總體安排等詳細的工程設計。
2.2建筑設計影響到城市規劃
建筑設計才取得迅速發展的同時,建筑作品的創作不斷繁榮,但是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建筑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往往會對建筑所表現的人文關懷予以足夠的重視,但是對建筑環境的關注程度還較為欠缺。在建筑設計過中存在著過于追求“新、奇、特”的現象,沒有對建筑物所處的具體環境加以考慮,這給城市的整體規劃帶來了負面影響。以北京的長安街為例,其中的每一棟單體建筑都采用了最好的設計院以及最優秀建筑師的作品,但是其還是成為了建筑行業人士批評的焦點,其最終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周圍的環境,忽視了建筑單體對城市整體規劃氛圍的影響,導致個體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造成個體過于鮮明和突出,不但不能達到很好的建筑效果,反而影響到了城市規劃的整體格局與氛圍。
2.3建筑設計城市規劃的基礎
作為城市規劃的基礎,建筑在整個規劃的過程中起著直接的引導作用,通過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可以將建筑直接組合成為有機的建筑整體空間,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下面這樣幾個方面。
(1)與環境相融合。
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城市區域性質的規劃,從這一點出發金陵將城市的整體設計與周圍的大環境相結合。同時,在設計建筑的外形輪廓時,還應該和周圍的其他建筑相互呼應,盡量做到與其他立面形成虛實對比、色彩相融以及環境格調和諧的局面,最終達到符合環境氛圍的整體肌理。從人的情感出發,對建筑部的小環境進行細致構造,滿足其中人的生理與心理需求。
(2)建筑造型處理。
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堅持建筑自身的設計風格,突出對應的整體性,在簡單的設計方案中突出復雜性,在不變中體現出變化的特征,這就需要對建筑外形構造材料加以合適選擇。
(3)理性規劃。
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以城市歷史發展脈絡為基礎,采用抽象化的方式和手段來保證歷史文化得以繼承、歷史痕跡的得以保存。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設計的重點集中于人們視覺范圍之內進行考慮,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重點考慮和分析。尤其是對那些高層建筑的頂部結構,對建筑屋頂的視線處理應該盡可能的簡潔有序,這樣可以很好的滿足人們的俯瞰效果。同時,應該從局部層高以及墻面傾斜等方面來對人的視線加以控制。例如,利用曲面玻璃將天空反射到地面,使得局部低層以及鏤空層可以獲取陽光。
3 提高建筑設計與規劃之間吻合程度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3.1將自然綠化融入到建筑與群體當中
隨著人們對生存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綠化的關注不斷提高,尤其是在新工廠、學校以及其他公共建筑的設計時,建筑環境周圍綠地的建設成為了建筑設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這種綠地設計還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以廣東的中山市為例,近些年在該地區建造了很多花園式的工廠,且在選擇所種植的綠地植物時也多加注意,尤其是植物種類方面都符合當地的種植環境,在具有優秀的空氣凈化能力的同時還具有很好的美觀效果。而2002年在杭州建成的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也屬于一個園林化的學校,擁有充足綠地環境的校園將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專業學習。
3.2盡量利用現有的有利自然環境因素
我國的傳統文化對“土、木、風、水、光、氣、材”等各個方面加以充分的完全利用,尤其是在建筑理論方面強調所謂的“風水”,這與西方的建筑理論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但是,傳統的建筑理論更多的是注重我國具體的地理位置及環境,從自身的具體環境出發,在堅持發揚自身傳統優勢的同時,要從西方的建筑理論中吸取營養,形成符合自身特征的先進設計理論。以“鳥巢”為例,該設計方案的結構及造型都力求與自然的結合,在“光、氣、風、木”等方面的應用都有明顯的優勢。
4 結語
本文對建筑設計和規劃的定義進行了論述,分析了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最后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了加強建筑設計與規劃之間吻合程度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柯雄斌.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之間關系的分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1(6):265.
[2] 阿依夏木.淺述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J].城市建設,2010(5):88-89.
[3] 汪斌,孫連強.淺述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