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愷

[摘要]如果不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就可能錯失泰州市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大機遇。為此,筆者對泰州市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相關調研思考。通過調研,筆者總結了泰州市區現代服務業遭遇的發展瓶頸以及面臨的潛在阻力,為此,必須始終堅持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各種障礙,進一步理順和完善有利于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發展瓶頸阻力創新體制
當前,人類社會逐步進入后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隨著物質產品的短缺基本消除,經濟增長必然更多地依靠服務業帶動,這是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同時,先進地區的發展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間,服務業將進入高速增長期。2009年,泰州市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市區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①,已進入工業化中期向后期發展階段。如果不能充分認識泰州發展的階段性,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就可能錯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大機遇。為此,筆者對泰州市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相關調研思考。
一、泰州市區現代服務業遭遇的發展瓶頸
1.市區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地區發展明顯不平衡
泰州建市以來,市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市水平3-4個百分點,2005年僅為27.0%,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4.1個百分點;2006年,泰州市區服務業占市區經濟總量的比重只有28%,低于所屬縣級市靖江的36.8%、姜堰的32.4%、泰興和興化的31.8%;2007年市區服務業創歷史新高,實現增加值96.1億元,占市區經濟總量的比重上升到29.8%,但在沿江地區仍處于倒數,也低于泰州縣、市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
泰州及周邊城市市區服務業發展狀況比較(2000年~2006年)
2.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偏低,服務業內部結構尚需優化
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泰州傳統服務業仍占主導地位。近幾年,批發零售貿易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在40%左右,明顯偏高;而金融保險及房地產業占服務業的比重略超20%,明顯偏低,尤其是金融業的增加值僅占GDP的2%,遠遠低于蘇州的6%和南通的4%。服務業整體發展穩中求進,服務業結構基本穩定,但服務業內部各產業的具體發展情況存在著差異,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發展較快。
3.經濟效益不夠理想,與傳統服務業相比仍有差距
從主營業務收入來看,2006年泰州現代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15.72億元,是傳統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2.8%,同傳統服務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中金融業為52.90億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為16.88億元,房地產業為32.50億元。從利潤總額來看,現代服務業贏利能力也不強。2006年現代服務業共實現利潤總額3.39億元,只及傳統服務業利潤總額的一半,前三位依次為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分別實現利潤總額為2.06億元、2.01億元、1.03億元。
二、市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潛在阻力
與泰州市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相比,在思想認識、體制機制、區域競爭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潛在的阻力。
1.思想認識方面的誤區
對發展現代服務業缺乏危機、競爭意識,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短視行為,造成了泰州服務業發展理念、規劃、思路的相對滯后,現代服務業成為市區經濟發展中的一條“短腿”,帶來了服務業發展的無序與分散,產業布局和產業配套不協調,產業鏈條短,集聚度不高,難以形成發展的規模、合力和效益,也難以改變服務業粗放增長的方式,導致高端服務業發展乏力,現代服務業人才留不住。
2.體制機制方面的制約
現代服務業牽涉面廣,由于沒有綜合牽頭部門和具體工作班子,造成泰州市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缺乏高效的組織保證,也直接導致了城鄉發展不平衡。海陵作為泰州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整體處于較低層次,一些行業的服務品種少,服務質量較差,無法覆蓋所有的社會群體。從全市情況來看,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往往低于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扶持政策,而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機制有待進一步改善,其發展所需的法治、市場等環境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3.區域競爭方面的挑戰
一是蘇南板塊遙遙領先。地處蘇南的南京、鎮江與蘇錫常等蘇南5市從“勞力經濟”向“智力經濟”轉變,從“世界工廠”向“世界辦公室”轉變,從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轉變,涌現出一批“服務外包”、“總部經濟”、“流量經濟”、“城市功能要素經濟”等新興現代商務業態,制造業高端化、服務業規?;?、傳統產業品牌化進程明顯加快。二是蘇中板塊競相發展。揚州市維揚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生機勃勃,由雙橋商務港、國際汽車城等4個市級集聚區和市文化創意產業園構筑的維揚現代服務業發展載體,為經濟轉型提供了新引擎。南通市今后3年將重點打造海洋工程和船舶裝備等六個千億級板塊,服務業比重達到40%以上,建成長三角百億經濟中心、中國沿海主要港口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蘇北板塊后來居上。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標志著連云港成為重要的戰略支點城市,隨著開發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樞紐港初顯風采,臨港產業異軍突起。
三、創新體制機制,營造發展環境
面對泰州市區現代服務業遭遇的發展瓶頸以及存在的潛在阻力,必須始終堅持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各種障礙,進一步理順和完善有利于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
1.繼續深化改革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按照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方向,進一步深化服務業改革,努力促進泰州市區現代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簡化行政審批,放寬準入條件,進一步取消對現代服務業投資項目的行政審批,打破市場壁壘,實現要素自由流動,逐步形成公開透明、管理規范和全行業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加快電信、電力、市政、金融等壟斷行業管理體制改革,鼓勵非公有經濟以參股、控股、收購、租賃等形式在更廣領域參與服務業發展。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公開、企事公開、營利性機構與非營利性機構分開的原則,加快推進適宜產業化經營領域的產業化進程。
2.加大政策扶持
在落實好國家和江蘇各項政策的基礎上,對現有優惠政策加以修訂完善,并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好的做法,制定出臺一系列價格管制、產權變更等諸多方面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對服務業企業在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按照競爭原則和鼓勵發展的方向,逐步實行與工業企業同等待遇。堅持以政府投入為導向、社會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構建一批具有較強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的綜合性、專業性、項目性的市、區級融資平臺。組建中小服務業企業擔保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加強市、區兩級政策性擔保公司建設,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著力解決中小服務業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3.強化服務管理
建立市區現代服務業工作推進機構,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和領導小組常設機構,調整相關部門工作職能,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理順市區商業中心管理體制,實行屬地管理,統一征收稅費,按照比例分成。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統計部門的協調,逐步建立服務業部門統計制度、現代服務業統計制度、其他營利性服務業調查制度,不斷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強化重點服務行業運行狀況跟蹤監測;改進市區三產統計辦法,實行在地統計,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強化地市級對所屬市的考核,強化節能降耗、污染減排等約束性指標,真正用綠色經濟發展指標體系指導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重點考核評價各市、部門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工作業績,努力實現中心城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