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產業化已經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各地都在研究制定扶持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農業投入,壯大和培育農業產業組織,采取各種措施來發展農業。目前,壽光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渡時期,不斷優化和完善農業產業化體系,進一步做好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對壽光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系統分析了壽光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壽光市 農業產業化 對策
一、引言
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與工業、商業結合形成的市場化、一體化經營模式,是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農業產業化對于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促進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壽光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農業產業化不斷發展完善,雖然農業產業化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壽光市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制約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分析壽光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問題和不足,并采取相應對策,對于壽光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二、壽光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壽光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立足農業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快農業轉型步伐,農業產業化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帶動能力相對較弱
壽光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整體帶動能力仍然較弱。主要表現在農產品深加工能力相對較弱,很多產業組織僅僅處于農業產業的最低端,只能對農產品進行簡單加工,甚至不加工就直接送到消費市場或者農業品深加工企業。農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合作仍屬于簡單的松散式合作,利益依存度不高,約束力不夠,農民找不到穩定的農產品銷售渠道,企業找不到穩定的初始產品來源。
2.農民組織化程度偏低
目前壽光市大多數農戶還是處在家庭經營為主的分散經營的狀態,組織化不高,同時由于農民文化程度不高,顧其在從事生產活動,只是隨機地抓住市場中閃現的機會,農業生產活動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即使一部分農民依托于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業合作組織,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規范,農民總處于弱勢地位,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
3.農村土地流轉體制不完善
土地流轉有利于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實行規?;洜I,極大的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目前,雖然壽光市已經有了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土地流轉操作流程也日趨規范,但現行土地流轉機制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農民流轉土地土處于自發、分散、無序狀態。在流轉供求機制上,土地流轉的中介服務組織數量少,服務質量也不高,導致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傳播渠道不暢通。流轉程序上,沒有透明的價格機制可以比較,甚至存在強迫農民流轉等違法行為,農民土地流轉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4.政府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改善
政府職能認識不到位,沒有理順政府與企業、市場的關系,由于受過去體制的影響,政府仍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農業發展,片面追求規模效應和形象工程,背離了市場運行的規律。政府服務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忽視了經濟運行軟環境的建設,提供公共產品及服務方面還不到位。有時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和工作成績,忽視了對農業基礎設施、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生產基地的投入和改造。
三、促進壽光市農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為了推動壽光市農業更好的發展,針對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壽光市今后的農業工作提出以下對策及建議:
1.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壽光雖是蔬菜種植大市,但不是農業出口大市,其原因是在于缺少具有優秀品牌的農業企業。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實行低成本擴張,擴展規模經營。鼓勵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引進先進生產加工技術,拉長產業鏈條,著力提高農產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要制定扶持計劃,有針對性的扶持一批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農業龍頭企業,力爭在未來幾年內重點扶持2-3家農業企業,盡快使它們發展成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
2.加快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
政府要加強宣傳與引導,教育農民樹立合作理念,增強合作意識,讓農民認識到合作社是增加農民收入,抵抗各種風險,實現高層次富裕的有效途徑。通過對農民的培訓,讓農民真正得到實處。根據區域特點重點扶持發展優勢產業體系,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規?;洜I格局,為合作組織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補助經費鼓支持合作組織發展。
3.創新土地流轉服務機制
強化土地流轉的各項服務工作,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數據,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健全土地流轉網絡化管理。同時要培育各類土地流轉中介組織,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更好的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創新流轉模式,探索土地流轉新途徑,可以探索農業龍頭企業以股份的形式吸收農民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農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參與企業管理與分紅,企業和農民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實現雙贏等土地流轉新模式。
4.轉變政府職能,提升農業產業化服務水平
政府要從轉變領導方法和服務方式入手,運用市場經濟理念指導農業產業化建設。改變過去重視管理功能忽視服務功能的觀念,轉變重視工業忽視農業的觀念,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從服務入手,深入農村基層,服務農業和農村發展,積極營造良好的農業發展環境。加強涉農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處理好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嚴厲打擊侵害農民利益和危害農村發展的各種不法行為,維護好農民的利益。
作者簡介:周健康 在職研究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導師:楊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