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軍
摘要:高中新課程物理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內容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實驗內容,比例大幅度增加,而且新課程大力倡導改變過去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為多樣化的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和實驗式學習模式。本文從四個方面談點筆者的看法。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物理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172-01
新課程改革目標和新教材的出臺,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教會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以此來實現教育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并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得到充分的提高。為此,我們物理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改革的中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最基本途徑就是教學。我們必須及時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再分析和再總結,及時改變傳統教學中過于知識傳授的傾向,構筑物理教學的新模式。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方法上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 構建“引導—— 探究式教學”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
高中物理課程立足于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必須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及尊重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中所必需的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體改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新課程改革目標和新教材的出臺對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有利于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該模式更強調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新教材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可以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如有關物理概念、原理、規律的教學等。它的一般活動程序為“引導—探索—整理—驗證”。該模式是實施創新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
2 構建“合作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合作性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進行的教學模式,是同伴之間的一種合作互助活動,通過進行小組活動,使各位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息息相關、榮辱與共,使得每位同學在幫助與被幫助的過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2.1制定明確科學的學術目標
所謂學術目標,即在學習本節課之后所應達到知識方面的要求。教師在上每一堂課之前,都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領會教學大綱的含義以及對本節課教學知識、能力方面的要求,為教學活動制定出發點和參照物。學術目標的制定,要考慮到大剛的要求以及教材的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有了明確、科學的學術目標,才有助于學生順利的完成任務。
2.2制定可行可測的合作目標
制定可行可測的合作目標,就是讓學生明白學習本節課時有哪些地方需要與別人合作,自己在合作中應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合作之后應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合作目標在一堂課中作用很大,具有凝聚和調控的作用,因此制定出合作的主攻方向,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
2.3適時地進行小組認可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獎勵為評價機制的,在合作性的獎勵結構中,學生所得獎勵不僅取決于個體成員的成績,還取決于所在小組成員的總體成績。這種獎勵制度有助于形成共同的集體目標和規范,能夠強化學生的互助合作行為。
總之,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是對多種現代教學體系、原理、模式進行優化組合,并且能夠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形成以目標為導向,以班級授課為前提,以教師為主導、小組的合作為主體、以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為手段,以小組獎勵為動力,更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體系,使該模式具有立體化、動態化和整體化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目的。
3 構建自主式物理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自主式教學方法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閱讀與搜集的網絡信息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要不失時機的激活學生思維,給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展示自我的活動機會,促進自主,必要時以倡導者、組織者身份給予點撥引導。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大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運用不同方法揭示知識規律,在合作中互學、互動、互補,充分展示自己思維方法和學習過程,從而學生自主學習得以深化。同時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給予恰當引導、誠懇評價,對學生學習動機、情趣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并指出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自我歸納反思學習過程,強化學習策略,以成功的體驗不斷激勵自己,學習也就持之以恒進行下去,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 構建“實驗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實踐性
實驗式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各種實驗探究、驗證物質運動變化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中學階段,科學探究的主要途徑是實驗,因此三維課程目標的要求是:“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币舱蛉绱耍n程標準中把“科學探究及物理實驗能力要求”作為內容標準的首要內容,并從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等方面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而且可以操作的基本要要求。在課程標準中還專門開設了“物理實驗專題”模塊,目的是讓學生較為深入地學習物理實驗的有關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養成交流與合作的良好習慣,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階段里,我們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用新的教育觀來培養和指導學生,根據物理課程所具有的不同特點,合理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和要求。本人認為“引導—探究式”“合作式”及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式”“實驗式”等教學方式其目的都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這正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們教師應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構建新課標下有趣、豐富多彩、充滿朝氣的物理課堂而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0.
[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