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克儉
摘要:社會保險事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面對越來越龐大的參保人群和時間跨度巨大的歷史數據,社會保險業務必須實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規范社會保險業務,提高社會保險業務的工作效率,已成為日漸緊迫的客觀要求。在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社會保險體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出臺的社會保險政策措施既多又急,而社會保險信息系統的調整必須經過業務需求、程序開發及系統測試等一系列過程,因此工作中經常有信息系統跟不上政策變化之感。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設成了發展社會保險事業的當務之急。作為一名多年從事社會保險業務的經辦人員,筆者有以下體會。
關鍵詞:社會保險 完善 參保單位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246-02
目前,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總人數為16萬,省直統籌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是12萬,失業保險參保人數是13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是19萬,企業年金參保人數14萬,省直統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7萬。由于歷史的原因,各險種獨立地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統,管理上實行“專管員制”。這種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病。第一,各系統之間技術上不能兼容,存在大量冗余數據和垃圾信息,數據無法統一。各險種“各掃門前雪”,各自有數據庫。同一參保人員在不同的數據庫中有不同的信息,信息不共享,資源較難整合。第二,業務經辦手續繁瑣。參保單位需要向不同的險種提交相關信息,同一個信息要對口不同的保險業務經辦部門,不僅參保單位和參保個人辦理社會保險業務非常繁瑣,社會保險各險種之間的內部管理也增加了復雜性。第三,險種脫節。各險種由于在業務經辦上各自為政,在業務銜接上必然有漏洞,又缺乏統一監控,以致會發生因養老保險數據庫個人基本信息不實而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不是集團員工卻在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等問題。第四,辦事效率低下。社會保險業務經辦與基層單位和上級主管部門之間的業務往來仍然靠人工傳遞和手工操作,時間長,效率低。
社會保險信息化建設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應該看作是一個涉及管理體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的綜合性問題。那么要如何化解多險種的業務經辦與實現社會保險信息資源共享、多險種基金管理的分散性與建立集中式的社會保險資源數據庫之間日益明顯的矛盾,保證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筆者認為要著力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 調整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體制
在不久的將來,在集團開展女工生育保險之后,希望建立一個集團統一管理的“六險合一”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業務合理確定內設機構,統一各內設機構業務辦理流程。對于社會保險登記、申報、征繳、到帳等六險具有共性的業務進行集成,重組各類基礎信息,實現六險信息共享,各險種賬戶管理、支付結算等個性業務獨立處理。
2 信息技術人員先期參與政策決策,規范與完善社會保險政策
打破現有的政策與技術隔裂的思維模式,在每一項有可能涉及信息系統變更的政策決策或政策實施時,要求有信息技術人員的先期參與,評估該政策在技術上的可行性,評估政策管理成本與政策實施成果的性價比,充分考慮到與信息技術的相適應性,建立社會保險政策實施與信息系統升級的協調機制,以實現兩者的最佳結合。
3 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險指標體系,建立社會保險信息平臺
社會保險系統數據量龐大,數據有效性長達幾十年,這就對數據的準確性提出較高的要求。數據的準確性與參保職工的切身利益有很大的關系,一般在人員加入參保時,進行數據采集比較容易,但是,如果進行數據更新或者填補其他數據需要參保人員進行補錄時,卻十分困難,所以,需盡快設計一個集團統一的社會保險指標體系、接口標準,用制度的形式強制下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社會保險指標采集參保數據信息,在此指標體系的基礎上,保證各種信息資源共享,建立一個以集團為單位的各險種信息共享的信息平臺。
4 加強社會保險信息干部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多層次的信息化干部隊伍
一個單位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與領導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因此,首先應該提高各級領導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提高領導掌握信息化的水平,能夠把握全局的現代化建設的方向和進程。其次,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培養一支專業的信息技術隊伍。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十分復雜,往往由專業的軟件公司來開發完成,這就要求單位中從事相關信息技術的人員要及時與軟件公司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及時學習并掌握軟件開發核心技術,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在系統維護、數據安全等方面占據主動。最后,還要著力提高業務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在實際工作中,信息化建設并不能只由技術部門人員負責,在業務人員對于業務流程比較熟悉的情況下,他們的想法可能會左右系統開發的局部方向,業務人員與技術人員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對于系統開發能否成功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果業務人員平時注意學習和積累知識,懂得一些系統開發的專業知識,那么就可以和技術人員進行良好的溝通,包括業務的需求、業務操作流程以及操作習慣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滿足。同時,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發現和培養既懂計算機信息技術又懂社會保險政策業務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建立集團統一的社會保險信息系統,是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的需要,是加強基金監督的需要,是改進業務處理方式和手段的需要,是健全社會保險公共服務體系的需要。統一的社會保險信息系統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5 社會保險業務經辦實現人群、業務和網絡應用的廣覆蓋
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實現社保參保人群的廣覆蓋。實現社會保險數據的集中管理,通過數據整理和整合,建立起統一的個人基本信息庫,單位基本信息庫,將各類參保人員、各參保單位全部納入到系統中統一進行管理,取消各險種獨立設置的數據庫,實現集團社會保險數據的大統一。
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實現社保業務經辦的廣覆蓋。系統建設,應用為先。在信息化建設中,應高度重視系統業務管理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很好地實現軟件研發和社會保險業務需求的無縫對接,并達到在工作中形成業務軟件研發、完善與業務經辦良性互動的局面。
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實現網絡應用的廣覆蓋。將原有分散、獨立的養老保險業務專網、醫療保險業務專網等優化整合成一套統一的社會保險業務專網。最終實現“數據網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網絡應用標準統一、上下左右貫通”的管理目標。
6 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實現科學、規范、高效
社會保險信息系統為社會保險數據管理搭建平臺。數據是信息系統的生命力,數據的安全、準確與否關系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與否。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將從統一應用軟件、建立制約機制、加強數據監控入手,搭建起社會保險數據管理的平臺。一是建立健全較好完備的信息網絡系統管理辦法,使信息系統網絡覆蓋所有業務經辦流程,且系統管理人員與操作人員互不兼任,實施有效的用戶管理和密碼管理。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業務和財務的聯系與控制,定期對數據庫及重要資料進行安全備份并異地存放,確保數據安全。二是建立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的相互制約機制。按業務的不同類型授權批準控制,對業務權限分級管理,各業務部門按工作職責確定職工權限等級,由信息管理部門統一授權并管理,確保各業務部門及人員在權限范圍內行使職權。三是加強數據監控。針對各個崗位的業務范圍,按照對數據的查詢、錄入、修改、審核、確認等四個等級進行模塊的權限細化和管理。特別是對數據變更加強管理設置,對數據信息記錄的修改應明確劃分責任,涉及重大的數據修改應由領導簽批。
制度與技術防范并舉構建社會保險內部控制體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一方面應堅持實行“二分開”、“四規范”?!岸珠_”即將業務數據與會計、統計數據分開,形成數據相互核對制約關系;將基金征繳與基金撥付分開,由不同部門管理,相互制約?!八囊幏丁敝敢幏秲瓤刂贫?、規范操作流程、規范經辦行為、規范基金管理。同時實行基金統一結算,嚴把出口關,統一整合所有收入和支出數據,通過委托銀行支付養老金、醫保住院聯網結算等措施,業務經辦人員見表、見數、不見錢,“數在網上查、錢在銀行流”,加大減少基金收支環節,提高基金周轉效率和運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應在業務經辦管理層加強了技術防范,明確業務處理軟件開發人員、管理人員與操作人員的管理權限和崗位職責,做到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各崗位之間不得相互兼任。
7 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實現透明、便民、快捷
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保險服務網絡,將社會保險服務和計算機網絡延伸到社區,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將可在社區辦理的,如退休人員生存認證、供養直系親屬資格認證等服務全部下沉到社區,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保險服務體系,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效優質的社會保障服務。
全面創新觀念,推行社會保險管理政策公開,打造“透明社保”。通過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發放宣傳資料、設置舉報箱、公開投訴電話等辦法全面公開社會保險政策,接受服務對象的監督。設立社會保險政策咨詢窗口,為參保人員查詢、了解社保政策和個人信息提供方便。
當前,社會保險業務管理對計算機技術已到了一種十分依賴的程度,因此加快社會保險信息化建設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筆者希望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引起集團各級領導和業務同仁對社會保險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重視,提高社會保險的管理運作水平,實現“記錄一生、跟蹤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的社會保險經辦目標,推進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