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這是一家被一群資本玩家控制的企業——10位高級管理人員中有6人都是非醫藥專業;12名董事中具有醫藥背景的少之又少,反而多數具有的是PE背景;21名發起人股東中除了從事股權投資的,就是從事投資咨詢的,沒有一家與醫藥相關的企業……
這樣離奇的一幕恰巧出現在一家叫海南雙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成藥業”)的身上。在放棄海外上市計劃后,雙成藥業回歸境內上市,這家遭到PE圍獵的公司與其他上市藥企相比,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專利產品都顯得異常薄弱,包括實際控制人在內的多名高管都無醫藥背景也決定了公司毫無競爭力可言。除此之后,未來還需要擔心的是進行股權投資的PE在解禁后的傾巢拋售將給公司股價帶來巨大的災難。
被PE綁架的企業
招股說明書顯示,雙成藥業自設立以來專業從事化學合成多肽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現生產和銷售的多肽藥物主要包括注射用胸腺法新、注射用生長抑素、注射用胸腺五肽。其中,免疫調節類多肽產品“基泰”(注射用胸腺法新)是公司的主導產品和利潤主要來源。
從公司21名發起人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都是創投公司,剩下的則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投資咨詢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的海南雙成投資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物制藥項目投資、信息技術產業投資;位列第二至四位的HSP、Ming I和SEAVI也都是從事股權投資的。發起人股東中還有湖南中王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海成長創科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長沙先導硅谷天堂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兩家注冊在香港的股權投資公司。此外,還包括海口潤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海口通合盛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等諸多投資咨詢公司。
造成公司股權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曾擬赴海外上市,但其后又調整發展方向,擬申請在境內上市,期間通過頻繁的股權轉讓以及增資等行為,雙成藥業最終成為被PE綁架的企業。眾所周知,PE作為股權投資,其擅長的是對資本、金融運作,對實體經濟的管理經驗并不多,而且多數時候一旦公司上市,其所持的股份獲得解禁,PE都會以取得豐厚的投資收益而出售股份順利出局。
另一方面,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成棟于1998年結識原公司創始人高光俠、唐宏時,也僅僅是對高光俠提及的多肽藥物的概念產生了興趣,提出主要由他出資,由唐宏、高光俠推薦和組織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留學生專家團隊,通過設立雙成有限從事多肽藥物研發。至始至終王成棟本人并不掌握核心技術,他所提供的僅僅是金錢,因此他也只能稱得上一個投資者,僅此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據了解,湖南中王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出資中曾存在代持行為。在2010年5月份,湖南中王金的關聯企業中金創新(北京)國際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在湖南和北京等地廣泛聯系投資者,投資額度以100萬元為起點,中金創新基金投資管理部并制作了《海南雙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議書》并許諾該公司兩年左右可實現國內上市,此后部分投資者通過湖南中王金入股雙成藥業。但雙成藥業的招股說明書對于這一代持行為未做任何披露,涉嫌虛假披露。
技術研發薄弱
管理層非科班出身,亦無醫藥專業技能的硬傷,造成了雙成藥業只能靠仿制藥、貼牌做大,而且在同行中公司的藥價處于最低,以低價取勝的銷售策略面對行業越來越激勵的競爭,公司幾乎無還手之力,未來前景堪憂。
雙成藥業的主業隸屬于化學合成多肽細分行業。我國化學合成多肽行業目前以仿制國外已過專利保護期的原研藥為主,公司主要產品均為仿制國外原研藥。而且公司預見未來5年仍以仿制國外已上市化學合成多肽藥物品種為主。
作為一家藥企,截至2011年12月31日雙成藥業僅擁有《胰高血糖素樣肽-1 緩釋微球制劑及其用途》專利和《胸腺五肽活性異構體及其在藥物制備中的應用》專利的獨家使用權,這在上市藥企中極為罕見,這也足以見公司的研發能力相當遜色,從公司截至2011年底,員工總數326人中研發及技術人員僅65人,占比19.94%,足以說明根本不重視技術研發。
此外,目前公司被許可使用的商標有“玉五太”、“甘美多蘭”、“展琦”、“卓寧 ”、“奇方能 ”五個商標,五個商標分別由海南中玉醫藥有限公司、海南正本源藥業有限公司、廣州遠琦醫藥有限公司、廣東奇方藥業有限公司授權許可。公司與這些藥業建立起的合作關系為,藥品由公司生產,再由商標授權方作為總經銷商代理銷售。說白了這就是貼牌生產,通過這一生產方式,雖然雙成藥業實現了創收,但對公司品牌的影響力卻生產不了絲毫的影響,且藥企給公司的授權許可往往是一年一簽,存在期滿后隨時不再授權的風險。
由于產品無技術含量,公司僅能依靠價格低廉來獲取市場份額。根據2010年注射用胸腺法新主要品牌的醫院平均采購價格顯示,公司“基泰”注射劑的價格僅為135.64元/支,與四川成都地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海南中和藥業有限公司和美國賽生藥業有限公司相比,為最低者,其價格更是只有進口品牌“日達仙”價格的1/5。
眾所周知,國家發改委自1998年以來已對多種常用藥品進行了多次降價,而且隨著國家藥品價格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深入及相關政策、法規的調整或出臺,預計藥品的降價趨勢仍將持續。雙成藥業低價藥的銷售策略并不能長久,公司未來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