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這幾天與人聊起所謂價值投資和目前的市場,不禁感嘆,只有等市場最終上漲了之后,才知道誰能扛價值投資的大旗,就像是潮水退后才知道誰是裸泳一樣,無論是哪門哪派的價值投資,經過了市場的暴風驟雨后能存活下來的,才最終成為國內最有名的價值投資者,而其余九成九的價值投資者,都消失了。而且回過頭去,如果過去十年不是茅臺之類公司如此上漲,而是其他類別公司,比如銀行,或許今天的明星就不是但斌,而是另有其人了。
所以,這樣來看,價值投資并不是成功的必然,價值投資者也不是最后一定能夠成功。把一種方法當作一種理念來實踐無可厚非,而把一種理念當作一種主義來膜拜,聲言違者必究,那就是個問題了。這個時候,是不是也該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呢。
要知道,現在存活的價值投資代表者,無一例外都經歷了極其痛苦的煎熬生活,并且很多爆過倉,這種經歷歷練下來的心態非常人能比。所以說,不管哪種投資理念,都絕非常人可實踐,沒有痛苦就能賺錢,天方夜譚。所以總有人說,價值投資理念極為簡單明了,可是做到的卻極少,可見這其中的磨練,遠非字面上這么簡單。
說到磨練,近期的市場對于銀行股的投資者是個考驗,各種估值指標均創新低,是走是留,是出來悔過痛苦,還是在里面忍受痛苦,是個艱難的選擇。
又聊到巴菲特老爺子的價值投資,多數人看到了其投資的一些明星股,都是持有了很多年,享受了十幾倍、幾十倍的收益。然后回過頭來,應用在自己的投資實踐中,發現了感覺好的公司,立刻買入持有,結果賺了沒走,跌了也沒走,用一種痛苦的煎熬踐行價值投資的理念。這個投資陷阱已經說過無數次了,之前的看法是,價格才是價值投資與否的決定性標準,而非是否長期持有,高估了賣出,低估了買入,而非執著于期限。而現在又有新的感悟,其實我們過于重視巴老對于那些股票持有的期限了,卻經常忽視他等待的期限,他可以等待一家公司的價格十幾年,才最終得到想要的價格。等待合理的價格,與持股忍耐相比,需要的心智并不是更少,而可能更多。想一想,經過一番研究,終于找到自認為最有價值的公司,周邊很多人也這么認為,市場也這么認為,股票也不斷創出新高,一切看起來很美,那么當然就是趕緊買入,然后,就被套,被價值投資。在驚喜、激動中管住自己的手不去買入,與在恐懼、悔恨中管住自己的手而不去賣出,需要的內心修為可能是一樣的。所以,合適的價格,需要等待,需要忍耐,好的公司,是針對于合適的價格而言,而非任何時候的價格。
簡單的道理,說出來更簡單,可是要體會到其真義,卻非要在股市里滾一圈不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