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魯晉
[摘 要]我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發展取得的空前的增長速度,國際、國內貿易取得了都有了巨大的發展,盡管期間經歷2009年的金融危機,我國經濟仍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看清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本文對此進行了說明,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WTO 國際貿易 貿易保護 進出口
200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了這個組織的正是成員,中國入世時作出了一系列的承諾,在此基礎上中國必須修改現行法律制度或者是制定法律,以履行自己的承諾。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好成績。
但是,自2009年金融危機后,面對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經濟的發展也層現出的新的特點。歐美國家的經濟發展放緩,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對于當前的經濟形勢,應該謹慎對待,采取良策,做好各種準備。
一、國際國內經濟貿易的新情況新特點
1.國際形勢不穩定,局部戰爭不斷,海外投資風險增大
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中國企業的進一步壯大,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的,商務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經在全球177個國家、地區境外投資企業13000家,海外投資積累達到2457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熱情越來越高,與此對應的是海外投資的頻頻失敗,而巨額虧損的企業往往是大中型企業。中國企業普遍缺乏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管理的經驗,有些企業甚至不具備海外投資的實力,為了投機倒把、攫取利益而鋌而走險,最后撞得頭破血流。在不熟悉市場及金融交易規則的情況下,進行的對外投資,要面臨更大的風險。
近幾年局部戰爭連綿不斷,某些地區國家領導人更迭頻繁,經濟政策變化莫測, 2009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加之國家間關系的微妙變化等等,這些不確定的原因都造成了海外投資的風險。雖然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避免經濟急劇減縮、通貨膨脹、財政赤字、失業增加,的確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中國經濟的壓力,但實際上并不樂觀,經濟仍出現下滑之勢。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采取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經濟策略,但是見效緩慢,并且這些措施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2.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出口壓力增大
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商品風靡全球,對歐美國家造成了重要的影響,由于中國勞動力價值低廉,例如同樣的商品,其上帶有“中國制造”標志的要比歐美國家本國或是其他另外的國家出口到他們國家的便宜好幾倍,甚至十幾倍,質量和性能幾乎沒有什么差別,毋庸置疑,這就嚴重打擊了國外的同業競爭者。
中國許多的商品都以低廉的價格優勢,在歐美等地區許多國家取得絕對的立足之地,并有傾銷之勢,使得歐美國家的居民對市場上的中國產品興趣盎然,而本國產品無人問津。對此歐美國家調整、提高關稅,向貿易組織尋求幫助,更有甚者直接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對中國沒有傾銷的商品也構成了出口的障礙。
3.國內相關立法不夠健全,商業道德缺失嚴重
我國基本上已經建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是,立法和政策還不夠健全,法律管轄的面積不夠寬廣,在某些領域仍存的法律無法轄制的空白區,面對某些情況仍然束手無策。一些企業和商人誠信缺失、道德敗壞,坑蒙拐騙、制假販假,從三鹿奶粉到雙匯瘦肉精,從溫州的染色饅頭到地溝油,在這些不法行為嚴重損害消費身心健康的同時,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一種道德的缺失,一種商業文明中的惡習,充分的暴漏中國的商人嚴重缺乏社會責任感,無利不起早的丑陋嘴臉。
二、如何有力的應對國際國內新的形勢
1.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強化宏觀調控
加快立法,為企業的國際國內貿易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把經濟運行的每個環節都納入到法律的保護和監管范圍之內,防止出現一味的追求經濟增長,而偏離法律的軌道的現象。要堅持科學立法,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順應時代變遷和形勢變化的要求,增強法律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堅持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之下,使國際國內貿易取得長足的發展。
改革企業設立的審批體制,減少審批環節,擴大審批權限,加強政府監管。在保證企業“走出去”的同時,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和協調。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政府要及時的給以幫助,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頒布指引性政策和優惠政策,嚴厲的懲罰違法犯罪行為,著力打擊嚴重缺失商業道德的行為,使我國的經濟貿易在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下,良好的道德信譽基礎之上健康的運行發展。
2.建立相關的技術標準體系
中國許多產品出口到歐美等發達國家,都的會遇到技術問題的貿易壁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在生產和出口上都沒有按照統一的技術要求。所以,為了打破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必須盡早的建立技術立法,以有利于我國的手工業以及農業產品的出口,加大我國的出口貿易額,緩解我國產品出口的巨大壓力。
3.調整進出口政策
為了適應目前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國家應當進行政策性的調整,以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為了經濟的長遠發展,國家應該對進出口產品的結構進行調整,某些產品可以鼓勵出口,以增加外匯儲備,而對有些產品,可以鼓勵內銷,擴大內需以拉動經濟增長。
同時,我們國家應該向西方發達國家一樣,培養民族企業,加大對本土品牌的扶持力度,由其是對高新技術品牌的扶持,比如海爾、聯想等大型企業,不斷的增加該產品的附加值和內在價值,從而在進出口貿易中緩解貿易失衡,有效促進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邱兆祥,秦泓波.從美國次貸危機看海外投資[J].浙江金融,2008,(5):4-9
[2]華廣敏.淺談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J].科教文匯,2007(6)
[3]黃穗光.國際貿易摩擦高發的硬度思考[J].經濟前沿,2007(21)
[4]于涵.淺談國際國內經濟貿易的新情況與新特點[J].中國商貿,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