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萍 傅加平
[摘 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制造國和出口國,全球約有75%的玩具在我國制造。但由于玩具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加之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等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玩具生產企業步履薄冰。本文就當前我國玩具所在行業的出口現狀、玩具出口面臨的問題以及發展策略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探討,以尋求更有效的措施和辦法,促進玩具的生產質量,保證出口玩具的安全質量。
[關鍵詞]出口玩具 檢驗監管 規范管理
一、我國玩具出口面臨的問題
1.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玩具的影響。隨著進口國愈來愈注重玩具產品的安全與環保標準,國外門檻不斷提高,新標準、新法規層出不窮,國際市場的設限對我國玩具出口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市場監管方面,新指令強調了制造商、進口商、分銷商進行產品合格驗證的責任,同時增加了成員國市場監管的執法權力和違反指令行為的處罰條款。
新法規新指令的頒布除增加玩具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外,還大幅提高了設計成本、制造成本及管理費用,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細節,企業都要進行相應的管理和測試,進口國的新規則新規定造成很多玩具需經過“重復檢測”,增加了玩具順利進入市場的風險系數,嚴重影響玩具產品的出口成本和承受能力。
除歐美國家外,其他國家對進口玩具也紛紛打起了安全環保牌,進入該國銷售的玩具需經測試和驗證后方可上市,這對已處危機困境中的我國玩具出口企業來說,將面臨更大的處罰力度和技術壓力。玩具安全和環保標準進一步提高,加大了我國玩具的出口風險。
2.缺乏對有關法律法規的了解,對玩具的質量安全缺乏控制手段。有些企業對有關技術法規了解不透,對玩具產品的質量安全要點不夠全面,對有關的標準資料也缺乏有效的收集手段,無法對質量安全指標做出正確要求,更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易引發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二、面對現狀,玩具生產廠家亟待解決的問題
1.建立出口玩具設計安全審核制度。我國是玩具生產大國,不置可否,但這些玩具基本上是以OEM形式進行生產的,產品設計由外方客戶負責,國內生產企業完全按照客戶提供的樣品進行生產,而部分外方客戶對輸入國技術法規不夠熟悉,國內企業對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國外技術法規也缺乏充分的辨識,在與客戶簽訂合同時大多未對產品設計的符合性提出異議,從而導致了不必要的貿易損失。出口玩具企業應根據進口國的相關標準要求建立出口玩具設計安全審核制度。認真學習相關的標準要求,對外方客戶提供的樣品在生產前進行設計評審,如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盡快跟客戶溝通,更改設計,避免發生較大的損失。
2.及時收集歐盟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目前一些企業往往疏于對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收集和理解,缺乏對標準的學習和掌握,只按客戶要求制作,而不注重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玩具出口企業要跨越日益苛刻的技術壁壘,不僅要高度關注國際技術法規要求變化,更要切實按照新要求對相關產品作相應改進和調整,加強對國際市場的跟蹤與對接,從內部生產流程抓起,從原輔材料到加工產品過程中強化質量安全的控制,嚴格按照輸入國技術規范和標準組織生產,以保證出口產品符合各類安全環保法規的要求,避免經濟損失。
三、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建議
1.關注中小企業規范管理制度的建立。部分工廠產品的源頭管理不到位,對原輔材料的采購和驗收缺少安全、環保、衛生指標的檢測控制,對供應商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沒有對合格供應商的考核、評價等控制手段,缺乏對原輔料有毒有害物質按相應的進出口國技術法規要求的檢測控制。企業缺乏對產品設計樣的安全性能的評估,無法從前期杜絕產品的安全隱患,缺少關鍵崗位上資質相關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生產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作業文件,缺少關鍵環節的控制點,無法有效保證產品質量。玩具產品生產企業生產工序繁瑣,原輔材料品種繁多,人員流動性大等影響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多,各環節“環環相扣”,需要有健全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來保證。玩具產品質量的高低取決于企業最薄弱的一環的管理水平,生產企業在規模、管理意識、人員能力的不同,而造成企業管理水平良莠不齊,一些企業缺乏有效的作業文件,缺少對產品質量和人員執行里監督的有效手段。
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規范管理,對于技術標準、法規的掌握有所欠缺,只以滿足客戶要求為主要目標,特別是對于客戶驗貨的產品,在思想上認為客戶接受即為合格品。對于此類企業應重點關注,加強企業作為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敦促企業建立良好的規范管理制度。針對國外不斷更新的技術法規要求,積極向相關企業進行宣傳培訓,增強企業的學習意識,保出口產品質量安全。
加強企業日常檢驗監管,必須嚴格檢查企業的生產全過程,特別是原輔材料驗收環節、關鍵工序控制環節、成品質量控制環節。同時加強對企業監管中的盲區的控制監管,對企業進行不定期的突擊檢查,使檢驗監管工作,由生產廠向其供應商和客戶兩端延伸,采取強有力的工作措施,完善了對出口玩具企業的過程監督。
2.建立風險評估長效機制。幫助企業加強出口產品質量的全過程檢驗控制。結合企業的產品風險和企業的管理能力,對企業嚴把三道關:(1)進行原料分類管理,高風險的原材料增加相應的檢測抽查力度,提高企業對產品安全、衛生、環保的控制能力和監督能力,嚴把原料關。(2)幫助企業全過程質量跟蹤檢驗,幫助企業建立從原材料生產、產品設計和風險評估、產品工藝、產品檢驗到成品出廠的控制鏈條,嚴把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關。(3)對質量管理良好,產品質量優良并且有較好的實驗室基礎的企業,鼓勵并扶持企業成為CNAS權威機構認可檢測機構檢實驗室,降低產品型式試驗檢測時間。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風險類別的產品的原材料,不定期的調整檢測項目和頻次,關鍵項目不變動,嚴把檢測關。
完善新產品、敏感產品風險評估長效機制。對玩具生產企業的產品加強質量安全性能的評估,從玩具設計上應符合兒童使用的安全性這一根本原則出發,對企業的設計樣、生產產品,根據產品的生產工藝和使用原輔料,進行評估,對評估結果有安全性風險的產品,應針對風險性項目加強檢驗檢測的力度。完善首件樣備案制度,對產品進行周期性安全項目的檢驗。
四、結語
歐美及其他國家相繼推出的新標準新指令一方面限制了我國的玩具出口,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被迫退出,反之則擁有了一張進入國內、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更重要的是整體的產業競爭力得以提升。門檻雖然提高了,但對每個企業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所以,我國玩具制造業要擺脫“打洋工”的困境就必須進行產業整合和提升,在資金、人力以及技術設計能力上增強實力,這也是玩具企業走向全球化必須要跨越的一步。玩具生產企業轉型升級和質量提升工作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