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日益加深,由此引發的內需發展失衡是中國經濟深層次矛盾的核心。由于金融產業是現代社會經濟的核心,經濟金融化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我國金融結構以國有銀行的間接融資為主,金融中介層次單一,結構不完善。由于農村經濟不發達,導致商業性金融中介并不愿意在農村開展業務,農村地區金融中介發展遠遠落后于城市地區,因此必須改革農村金融體制。
[關鍵詞]金融發展 收入差距 農村金融
一、我國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分配的關系:實證檢驗
1.指標選取。根據我國1990年~2010年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主要采用三個指標:城鄉收入差距指標、金融發展規模指標以及金融發展效率指標。城鄉收入差距指標(JN),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純收入。
金融發展規模指標(FIR),為金融機構貸款余額/GDP。金融發展效率指標(FE),為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
2.模型的建立。根據我國1990年~2010年數據,設定城鄉收入差距JN的函數,建立模型:JN=1.15FIR-0.62FE十u
把金融發展效率指標和金融發展規模指標作為解釋變量來解釋進行回歸時,FIR的P值=0.077>0.05,所以模型不平穩,需要進行單位根檢驗。
(1)ADF檢驗結果
檢驗結果顯示,三個時間序列均為非平穩序列,因此,繼續對三個序列的一階差分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根據AIC原則,選擇滯后兩期,結果顯示,ADF問檢驗值的絕對值大于臨界值的絕對值,一階差分序列是一個平穩序列。所以三個時間序列均為一階單整序列。
(2)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需在平穩序列中進行檢驗,在通過ADF檢驗后,經過一階差分的轉換,J△N、△FIR、△FE均為平穩序列。本文采用sc評價標準確定最優滯后期數,選取滯后兩期為最優滯后期數。
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檢驗結果看,城鄉收入差距和金融發展規模是互為因果的,金融發展規模既是城鄉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城鄉收入差距也是金融發展規模的原因,即金融發展的規模加大了城鄉收入分配差距,但同時城鄉收入分配的擴大也會影響金融的發展。金融發展效率和城鄉收入分配差距是單向因果關系,金融發展效率是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但是城鄉收入差距不是金融發展效率的原因。
三、對實證結果進行分析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明顯擴大。實證檢驗表明,長期而言,中國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存在協整關系。金融發展規模與城鄉收入差距負相關,并且兩者具有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按照Greenwood(1990)“倒u”理論,那么從發展規模上來看,中國金融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金融發展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中國金融發展規模與城鄉收入差距具有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還表明,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到金融發展規模。在我國金融在國家控制下,金融具有財政功能,顯然金融發展應根據城鄉收入差距的情況而調整。因為城鄉收入差距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從經濟意義上講,過大的城鄉收入差距會導致全社會消費需求的不足,而中國農村人口在總人口中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從政治意義上,過大的城鄉收入差距將危及到社會的穩定。面對逐漸擴大的城鄉收入差距,金融發展相機調整的力度必須加大,而這正是目前農村金融改革加快的一個基本動因。因此,金融發展效率的提高只會提高城鎮地區居民的收入,對農村地區居民收入的提高沒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擴大城鄉收入差距。但是只要貸款中的一小部分投向農村地區,都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立軍.金融發展與收入分配關系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5年第3期.
[2] 陳志剛.金融危機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7年第2期.
[3]陳偉國、張紅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1952-2007 年中國數據的再檢驗.當代經濟科學.2008 年第3 期.
[4]馬穎,陳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經濟評論,2009 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