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的企業仍舊使用著那些傳統的成本核算制度,而這一制度是隨著現代管理觀念和管理技術的巨大變革,信息化、自動化的生產方式已經普及,已不能正確反映產品的消耗,不能為企業決策和控制提供正確有用的會計信息。因此,作業成本法理論及其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際意義。文章就是在論述作業成本法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對作業成本法應用于實踐中所必需的成本核算體系展開研究。
[關鍵詞]作業成本 傳統成本 核算體系
一、作業成本法的內涵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縮寫ABC),即基于作業的成本計算法,是指以作業為間接費用歸集對象,通過資源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資源費用到作業上,再通過作業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作業成本到產品或顧客上去的間接費用分配方法。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對各種主要的間接費用采用不同的間接費用分配流程進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計算方法,它是對傳統計算方法的創新。
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被定義為資源的耗用,而不是為獲取資源而發生的支出。作業成本法計量資源耗費水平的變動,而不是支出水平的變化。前者取決于對資源的需求,后者則取決于現有的資源狀況。作業成本法將兩者加以區分,其原因在于:一是有利于管理人員采取行動能夠消除資源過生活短缺狀況;二是便于管理決策,因為資源的實際消耗量更能反映真實成本。
二、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區別
1.成本核算方法的變革。作業成本核算依據成本發生的動因來分配成本,實際上把傳統成本核算的單一要素分配,根據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變成多要素分配,避免了成本扭曲。
2.成本控制方法的變化。傳統成本管理主要根據標準成本來控制產品成本。作業成本管理控制的重點在于作業,通過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發現改善的機會。這種改善是持續的,并無一個確定的終點。
3.成本管理的范圍。傳統成本管理只注重產品生產階段的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既可以控制生產階段的成本,也可以對一銷售、售后階段進行成本管理,還可以對產品設計階段進行管理,是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三、作業成本法核算的實施
1.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成本。即確認每一項作業完成的工作以及執行該作業耗用的資源成本; 將能夠直觀地確定為某特定產品或服務的資源成本劃為直接成本,直接計入該特定產品或服務成本,其余部分則列為作業成本。
2.確認和計量耗用資源的作業。作業認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根據企業的總的生產流程,自上而下進行分解; 另一種是通過與員工和基層管理人員的交談,逐一認定各項作業,如訂單處理、產品設計、員工培訓、材料處理、機器調試、質量檢查、包裝、銷售、一般管理等。
3.計量作業成本。根據資源耗用方式的不同將間接資源成本分配給相關作業,計算出各項作業的成本,即作業成本。
4.選擇成本動因。選擇成本動因即選擇驅動成本發生的因素。一項作業的成本動因往往不只一個,應選擇與實耗資源相關程度較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動因作為分配作業成本、計算產品成本的依據,如人工小時、機器小時、機器準備次數、產品批數、收料次數、物料搬運量、訂單份數、檢驗次數、流程改變次數等。
5.匯集成本庫。即將相同成本動因的有關作業成本合并匯入“同質成本庫”,如動力與維護費用可歸入一個成本庫。
6.作業成本分配。其計算公式為:分攤成本 = 某作業成本( 庫) 分配率 × 被某產品耗用成本動因數量
7.計算產品成本。將分配某產品的各作業成本( 庫) 分攤成本和直接成本( 直接人工及直接材料)合并匯總,計算該產品的總成本,再將總成本與產品數量相比,計算該產品或服務的單位成本。
四、作業成本管理實施的現實意義
1.適應新經濟技術環境的的客觀要求。伴隨資本國際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我國的科學技術也朝著信息化方向有了迅猛的發展,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現代企業商品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和自動化以及制造系統的多樣化和復雜化是當代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如果繼續采用在商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小的直接人工去分配那些所占比例越來越多的制造費用,在這種新的經濟技術環境條件下,這必將導致商品成本信息的嚴重失真,以致于可能誤導整個企業的戰略決策。
2.有利于加強成本控制。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現代企業間的市場競爭愈來愈白熱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并滿足顧客們不斷變化的需求,企業商品通常采用品種樣式多、個性化以及小批量的生產經營模式。這就使得傳統成本管理模式很難適應這種新的、不斷變化的并且不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然而,以作業成本為對象的現代作業成本管理,卻能極大地增強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同時,基于作業中心設置成本控制責任中心,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創造性、積極性與合作精神,從而有效地加強成本控制。
3.有利于提高商品的市場競爭能力。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現代企業間的市場競爭也逐漸趨于激烈化和國際化。ABCM 卻能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為,它從一開始就特別注重商品設計、研究、開發和最后質量的成本管理,試圖按照技術與經濟相適應的原則,科學地、合理地配置相對有限的企業資源,不斷地改進商品設計、工藝設計以及企業價值鏈的構成,以此提高企業商品在社會主義現代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郭軍.論作業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應用. 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1,5.
[2]劉洪燾. 作業成本管理與傳統成本管理對比分析. 財會通訊,2012,2.
[3]沈紅,陳汐.最新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評述.現代管理科學,2003,9.
作者簡介:朱曉佳,工作單位:雞西大學,現系哈爾濱商業大會會計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