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艷
【摘 要】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支農資金是黨中央、國務院落實這一重大戰略決策在財政政策上的具體體現,其資金量大、來源渠道多、涉及面廣。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是否得到有效發揮,需要審計機關予以高度關注。文章通過對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重點、審計方法以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對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進行探討,以期為各級政府及管理部門決策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 支農資金; 效益審計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已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從2004年到2012年連續9年出臺了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各級財政也將支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為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精神,不僅在政策上對解決“三農”問題給予支持,而且在資金方面給予一定的保障和扶持。支農資金在總量和規模上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據農業部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全部財政收入為8萬億元,其中用于“三農”方面的支出有2.5萬億元以上,僅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支出就超過了1萬億元,比2010年增加1 839億元。2012年中央和地方對農業的支出將繼續增加。但是在國家加大支農投入的同時,支農資金使用效率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對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就需要將審計觸角延伸到新農村建設的方方面面,分析評價支農資金投入、使用所產生的效益,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指導和管理依據,從而為我國新農村建設保駕護航。
一、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重點
由于新農村建設項目多為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的項目,因此,審計機關在實施審計時應以新農村建設程序為主線,重點關注項目規劃、計劃、立項、資金到位及使用、項目效益等方面的內容,探索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新思路。
(一)項目規劃、計劃及立項決策審計
1.項目規劃、計劃審計。通過查閱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制度,審查新農村建設項目的規劃、計劃是否符合國家及地方政府關于新時期農村發展的相關方針和政策。
2.項目立項決策審計。通過查閱新農村建設項目申報材料,審查項目立項是否經過了可行性研究,技術經濟論證是否切實可行;是否符合當地資源、環境、地理等自然條件;是否滿足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有無隨意、盲目申報項目,有無重復申報甚至虛假申報的項目。
(二)項目資金到位及使用情況審計
1.資金到位情況審計。通過將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預算金額與實際到位金額進行對比,審查資金是否按規定及時、足額撥付,有無滯留、截留等情況。
2.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審計。審查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投向是否合理,資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規、專款專用,有無擠占、挪用建設資金和因管理不善造成損失浪費的問題;審計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是否按工程進度領用的問題;審計政府各職能部門對新農村建設投資資金使用和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監管是否到位。
(三)項目效益情況審計
由于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安排的項目大多是農、林、水利等項目,具有較強的基礎性、示范性、引導性和公共服務性等特點,項目實施后直接的經濟效益不太明顯,而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比較顯著。因此,在評價項目的效益時,要綜合利用宏觀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如分析實施項目后是否改變了當地的生產、生活及生態條件,是否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切實的利益,同時要考慮項目的運行成本。在經濟效益評價方面,由于很難用投資回收期、凈利現值、凈現值率、內部收益率等涉及成本、收益的財務分析指標直接衡量,只能結合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的特點,利用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實施評價。
二、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方法
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目前尚處在探索階段,其審計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鑒于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要綜合運用管理學、統計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等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術,筆者認為,在實施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過程中,除了運用審閱文件資料、實地觀察、詢問和調查等通用的財務審計方法外,還需要針對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特殊要求而采取專門的方法。設計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方法時,要緊扣國家的“三農”政策,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及技術經濟支持能力。應該開展充分的審前調查,全面掌握新農村建設項目運行及資金運作狀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分析,以便這些方法能適合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基于上述分析,具體可采用以下方法對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情況實施審計:
(一)問卷調查法
由于新農村建設事業涉及的社會面非常廣泛,涉及的人員和單位很多,因此,可以對廣大農民和相關管理人員開展問卷調查。
(二)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將實際情況與一定的參照物或基準進行對比,來進行數據或證據分析的一種審計方法。實務中通常可采用兩種對比方式,一種是縱向對比法,另一種是橫向對比法。縱向對比法,就是對同一地區在實施新農村建設支農項目前后的有關數據進行對比,從時間上分析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所產生的效益。橫向分析法,指的是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外部環境相同、經濟水平相當的地區,將實施新農村建設支農項目地區的有關指標同沒有實施新農村建設支農項目地區的有關指標進行比較,從地域上分析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投入所產生的效益。
(三)跟蹤審計法
順著新農村建設公共投資項目建設程序這條主線,審計人員逐步開展對項目建設前的審計、在建期的審計和竣工后的審計,將資金審計和新農村建設中公共投資項目建設的具體環節緊密結合起來。
(四)線性規劃分析法
線性規劃是解決多變量最優決策常用的方法。它是指當實現目標的能力資源和內部條件等多個變量受到制約時,如何去解決或規劃一個對象的線性目標函數最優值的問題。審計人員利用線性規劃分析法可以判斷在既定條件下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管理活動是否達到最優或令人滿意,并通過對資金使用的效率性和公平性的分析,為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投資效益做出評價。
(五)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即運用相關財務指標分析財務報告數據合理性的一種審計方法。如某省平均每個項目投入的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數=該省全部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全省新農村建設項目總數,通過這一公式,我們就可以揭示該省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有無投入零星分散、難以集中財力解決突出問題的現象。
(六)因素評價分析法
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因素評價分析法,是指在對審計項目的選擇、對審計項目中不同審計事項或內容進行選定時,對具體項目不同的選擇因素逐一進行評價,經過綜合分析來確定的方法。
例如,某審計組擬對某地區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進行審計時,有A、B、C三個審計方案可供選擇。對各方案的應考慮因素分別進行分析和評價,量化為具體分值,設置各因素的相應權重數,計算綜合得分。設各方案的綜合得分用Si表示,各因素的單項得分用ai表示,各因素對應的權重數用wi表示,則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因素評價分析表如表1所示。
表1中各因素單項得分及權重為筆者虛擬設置數值,僅用于示范。在審計組具體操作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現實要求取舍應考慮因素,調整各因素權重(所設各項權重之和應等于1)。其中,各因素的單項得分應以10分為滿分。綜合得分為各因素單項得分乘以相應權重之和,用公式表示為Si=ai×wi。其中,i=(1,2,3,4,5,6)。
例如,A方案的綜合得分=8×0.25+9×0.15+6×0.15+7×0.2+7×0.1+6×0.15=7.25分。
根據三個方案的綜合得分,三個方案的選定結果是:A方案優先于B方案,B方案優先于C方案。應選擇A方案實施審計。
三、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評價指標
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是指用于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合理的、可達到的效益審計評價標準及各種類型的效益審計評價指標。由于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的實現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而反映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的指標也很多。要想系統、全面地反映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的效益情況,就必須區分指標的類別,按審計客體的不同分別設立具體的評價指標。
在評價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支出的效益時,所選擇的指標包括資金運行評價、經濟效益評價、社會效益評價及生態效益評價四個方面。具體評價指標如表2所示。
(二)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是針對經濟生活中一些受多因素影響的事物,利用模糊理論對其進行全面評價的一種有效的決策方法。該方法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緊密結合,將評價中主觀因素對審計評價的影響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使得評價結果比較全面和科學。由于評價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因此,這里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其進行評價。
設影響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的因素集U:U={u1,u2,u3,u4}。
其中,u1資金運行、u2經濟效益、u3社會效益、u4生態效益。4個指標為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的主要指標,對它們適當地模糊化以便全面地反映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狀況。
設評價指標的權重向量為W:W={w1,w2,……wi},各評價指標的權重主要采用專家經驗打分法方式確定。其中,0 設判斷集A={a1,a2,a3,a4,a5}。其中,a1:優,a2:良,a3:中,a4:低,a5:差。 設模糊關系矩陣為R。確定模糊關系矩陣R的方法是讓審計人員或新農村建設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所設立的指標按判斷集A=(優,良,中,低,差)中的等級來評定,最后根據所有人員的評定,統計各個等級所占的比例即隸屬度,得到模糊關系矩陣R。即,R=U×A,記為rij。 R=■ 最后,根據權重向量W和模糊關系矩陣R合成運算得到最后的模糊評判向量B。其計算公式為:B=WR。 B=WR =(w1,w2,w3,w4)■=(b1,b2,b3,b4,b5) 四、結語 加強對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的審計,是新時期審計工作的重點。在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中,審計是基礎和根本,但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只是新農村建設管理體系中的一個環節,只有同規制建設、激勵機制等多項工作齊頭并進、相互支撐,才能不斷提高農業公共資金使用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率,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愛東,趙金玲.政府投資公共工程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5):31—38. [2] 宋常,趙懿清.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與框架設計研究[J].審計研究,2011(1):40—46. [3] 王慧,歐陽日輝.公共工程投資績效審計評價研究——基于多層次灰色模糊評判法的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3):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