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亮,朱曉林,竇凱
摘 要: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可持續發展趨勢推動下,消費者的環境意識越來越強,在“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全球共識下,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都會順應這個綠色浪潮,認真落實環境經營,樹立綠色價值觀,進行綠色研發,實施清潔生產,開展綠色營銷以及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等等。
關鍵詞:社會責任;環境經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6—0011—02
我國政府出臺的《中國21世界議程》,明確要求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執行者和體驗者的企業,必須要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將環境經營思想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指導思想,把企業的經濟效益同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起來,走一條可持續的適合本企業情況的環境經營道路。
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實施環境經營的必要性
21世紀將是綠色文明的世紀。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基本細胞、完善生產關系的主要體現者以及發展生產力的主要執行者——企業,不僅僅要承擔社會經濟發展的責任,更應該擔負起保護環境和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任,這是社會賦予企業神圣的責任。這就要求企業自覺實施環境經營。
(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實施環境經營是消費者消費意識“綠化”的必然選擇
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其產品訴求不再僅僅是生理上的需求,而是越來越講求生活質量,因而“綠色產品”得到大多消費者的認可。消費者有兩方面的綠色需求:一是消費過程中的綠色需求,即在產品消費過程中不會造成身心的傷害;二是消費過程外的綠色需求,消費者會在平時更多地關注企業是否履行社會責任,注重環保。而消費者這種消費轉移往往會形成那些實施環境經營的企業競爭力的提高。任何有遠見的企業都會順應這種消費意識的轉變,從自身的社會責任入手,實施環境經營。
(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實施環境經營是企業沖破“綠色壁壘”,進入國際市場的必然選擇
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任何想有所作為的企業都必須兩條腿走路,即要同時兼顧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而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首要問題就是“綠色壁壘”,一種新形勢下的貿易壁壘,它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綠色關稅、綠色環境標志、綠色技術標準、綠色包裝制度。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的企業,相繼推出很多綠色條款,限制進口。綠色壁壘對我國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反傾銷”的影響。面對巨大的挑戰,我國的企業首要的目標就是要取得ISO14000認證,自覺踐行環保責任,實施環境經營。可以說,ISO14000是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綠卡”。
(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實施環境經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第一,能夠促進企業有效地利用原料,節約能源,降低污染,實施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最終節約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第二,能夠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環境經營思想是管理思想的最前沿,企業通過強化各層次員工的環境經營意識,能夠使員工自覺的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完善企業的管理體系,與國際接軌。第三,能夠塑造企業良好形象。企業通過公開自己的環境經營報告,凸顯自己的環保實力以及對社會負責的態度,能夠很好地樹立企業的公眾形象。
(四)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實施環境經營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
我國改革開放這三十年取得的經濟建設成果是靠大規模人員與資金投入、大量的資源消耗與浪費,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粗放型發展來取得的。我們取得成就是世界矚目的,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這種發展模式是破壞力極強的,是不可取的。進入新世紀,中國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領導思想,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提倡綠色生產方式和文明消費,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產出、少污染、可循環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機遇,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最后要以科技進步為支撐。”逐步的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原來的依靠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消耗資源和能源,單純追求GNP增長的粗放型增長模式為依靠科技進步以及技術創新的集約型發展模式。而這種轉變必須實施環境經營,走技術進步之路。企業又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單元,這種質的轉變就要求企業自覺承擔起保護環境社會責任,實施環境經營。
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實施環境經營的基本措施
(一)轉變企業家的經營意識
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關鍵在企業家,因為企業家代表著整個企業,企業家社會責任意識的淺薄直接體現在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上。只有企業家率先樹立起環境經營的經營意識,才會向全體員工灌輸這一意識,注重環保的企業文化才會形成。企業領導者必須要具備環境經營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把握住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軌跡,通過對現在和未來的衡量,及時發現企業未來的機會和威脅,善于把握機會,建立起新的企業經營戰略。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必將使自己置于和環境對立的境地,則企業將無法在未來的競爭中站住腳,必將遭到社會的唾棄和懲罰。
(二)樹立綠色形象,營造綠色企業文化
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就是靠文化來管理。而綠色教育是形成綠色文化的基礎,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從基礎做起,從思想抓起,對員工進行“洗腦”,使之真正的理解和領悟環境經營的內涵,真正樹立起綠色企業文化,這樣企業全面的環境經營就會順利的運轉。企業可以通過請專業的綠色環保專家到企業為員工作報告以及報紙、宣傳欄、多媒體等手段加強綠色理念的宣傳和教育,弘揚綠色企業文化,在全企業進行一場綠色革命。綠色企業文化形成后,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就會自覺的履行社會責任,真正做到主動的去實施環境經營,而不是過去的那種為了應對社會和法律的要求而被動的做出反應,有時候更是“被”而不“動”。
(三)建立起綠色組織結構
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有完善的組織結構來作為保障,企業要從董事長、總經理、主管環境的副總經理到下面的環保部門層層分級管理,利用各職能部門的力量,層層抓好企業的生態環保建設,共同做好企業的環境經營工作。建立企業的綠色組織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做到責任具體到部門,到人,實施以環境經營為目標責任制的綠色管理制度,并把企業各部門負責人的經濟利益與環境經營目標的執行情況直接掛鉤,以此來作為他們任期考核的一項重要的指標,目的就是讓負責人真正的負起責任,保證企業環境經營的層層開展,將企業的生態環境責任與生產經營責任有機結合起來,將企業環境經營指標和生產經營指標統一納入目標責任制之中。
(四)整個產品生命周期(LCA)的綠化
任何實施環境經營的企業,都會對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流程認真負責,從而形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整個過程的綠色管理。這包括:
1.綠色采購。采購可以說是一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開端,一個好的開端是企業成功的一半。企業應該優先選擇那些環境經營做的好的上游企業作為自己的長期供貨合作伙伴。注重環境的企業都具有社會責任感,一個企業若對社會都很負責,其供貨質量也不會差。
2.綠色設計。綠色設計就是把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具體體現在產品的設計之中,即面向環境的產品設計。綠色設計是對傳統設計關于有害生態方面的改良,體現在:面向可回收的設計、面向減少包裝的設計、面向可拆卸的設計、面向節能的設計。綠色設計是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開始,與后面的諸多環節都有直接的關系,企業必須做好綠色設計環節。
3.綠色生產。綠色生產也就是清潔生產,我國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其中指出:“清潔生產是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少或清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清潔生產不僅對環境友好,而且會節約企業成本,因為通過清潔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益提高,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
4.綠色營銷。綠色營銷是指以傳統營銷為基礎,將消費需求同企業利益以及社會利益結合起來,是一種高級的社會營銷。企業的綠色營銷包括:樹立消費者綠色營銷觀念,生產綠色產品,制定綠色價格,創綠色品牌,選擇綠色消費渠道,開展綠色促銷,引導綠色消費等內容。
5.綠色循環。綠色循環遵循“原料—產品—廢物—原料”的閉環循環。它在企業中會形成一道網,將不同部門產生的廢物利用起來。綠色循環不僅僅是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更要在企業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互惠互利,互相利用對方的廢物來作為自己生產的原料。
結語
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已經開始意識到環境經營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并且積極的制定各種政策,謀求改變原有的“自殺式”的經營模式,拒絕做環境破壞者。21世紀是“綠色世紀”,每一位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都會不遺余力的開展適合本企業狀況的環境經營措施。
參考文獻:
[1]邵翔.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7.
[2]鄭春.企業環境經營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07.
[3]連桂玉,陳玉文,黃哲,孟令全,楊莉.環境經營:對我國企業實行環境經營策略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31).
[4]常杪,楊亮,周藝瑩,王世汶.環境經營企業環境經營概念與框架體系[D].北京: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管理與政策研
究所,2010.
[5]孫明華.略論環境經營[J].天津社會科學院現代企業研究所,2004,(10):28—30.
[6]程永明.日本企業的環境經營理念及其實踐[D].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2010.
[7]王鵬安,于傳力.環境經營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J]. 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4,(4):15—18.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