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緒強



從初中畢業在家種地到如今掌管著20億資產的億興集團,他在創造財富與名望的同時,讓自己的整個人生發生了蝶變。李士強的傳奇是一部孜孜不倦追求社會價值、追求人生理想的奮斗史,李士強與億興集團在河南周口的崛起,被贊譽為周商現象。
對李士強先生的采訪定在周六,前往他入住酒店的路上,我就不停地翻閱資料,好讓自己提前對他有更多的了解,畢竟采訪這樣的大企業家,心里還是有著不小的壓力。在等待李士強的時間里,秘書齊同杰對我說,李總是個相當健談的人,一旦找到切入點,他會滔滔不絕地和你交談。
見到李士強,他一頭干凈利落的短發,身材不算太高,但走路很快,腰桿挺得筆直,看得出是一位精力旺盛、勤奮果斷的決策者。這樣一個人,曾經支撐了中國名酒營銷的半邊天,建立了豫東南最先進的農產品物流批發市場。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李士強的老家在河南省沈丘縣馮營鄉,因家境貧窮、兄弟姐妹較多,初中畢業后他選擇了退學務工。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時想法很簡單,找個能干事的地方,能吃飽飯就行,也就根本談不上發展,所以在家種地的同時還當著淘糞工。據他回憶,當時種地一天十幾個公分,一毛多錢,生活非常艱苦。16歲時,在父親朋友的介紹下,李士強第一次離開家鄉,去往湖北省陽新縣七峰山林場工作。在林場工作的三年時間里,身材單薄的他每天挑150斤木材,走20幾里山路。
這些艱苦經歷讓李士強的身心得到了磨練,造就了他堅韌不拔和不服輸的品性。他的可貴之處不僅是勤勞刻苦、睿智果敢的品質,更是勇于挑戰自己,敢于突破陳規,主動清零,獨辟蹊徑進行商業開拓的魄力。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的決定往往出人意料。
三次轉折鑄造輝煌
在李士強迄今的經商歷程中,有三次選擇讓人意外而又深感嘆服,然而他的不斷成功和提升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幾次選擇的正確。
從初出茅廬到治企良將
在林場工作久了,李士強覺得這份工作發展空間有限,在19歲時,他選擇了回鄉創業。回到家鄉后,李士強先后在食品廠、印刷廠、紗布廠、酒廠當業務員,推銷印刷品、食品等。之后在酒廠當會計,后來又提升為副廠長。正如久病遇良醫,久旱逢甘霖,在李士強卓越的營銷能力及不計付出的努力下,這些當初入不敷出的工廠一一轉虧為盈,重新綻放出生機與活力。當我問到怎么就從初級業務員升為副廠長時,李士強展現了企業家應有的自信。他說:“我在哪個地方做得都很好,每年都是先進工作者,進步的關鍵是做事的態度,你必須要有做好任何事情的決心,不能叫領導批評,同志們埋怨,更不能誤事,給工作留下任何遺憾,按現在的說法是追求卓越,盡職盡責。”
能力越強,舞臺也就越大。李士強的個人能力在不斷歷練中得到了極大提升,他開始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在鄉領導推薦下,他到周口地區農工商總公司擔任部門副經理。
在農工商前期,公司共十三個部門,個個虧損,而李士強所領導的農副產品經營部更是一無所有,沒有業務渠道,沒有產品,沒有客戶,沒有基地,沒有倉庫。一個新的部門如何短時間內有立足之地,爭取到更多客戶和業務量,是擺在李士強面前的首要問題。農副產品經營部的職責是把糧食、化肥、土特產發往全國各地,為了拿到更多訂單,部門每參加一次全國農墾會議,就把銷售產品放到會場中,做銷售出身的他總是身先士卒投入到產品銷售當中。在農工商的四年時間里,他把一個一無所有的部門發展成為公司獨一無二的領跑者。
“每一次參加農墾會議,我都當成一次戰役來打,從前期的準備到中間的銷售都做到萬無一失。所以,每次參加會議都會拿回很多訂單,當時部門13個人,我個人的業務量占到全部業務量的80%。”李士強回憶說。當記者詢問他的銷售秘訣,李士強毫無隱瞞地娓娓道來。第一,到任何一個地方推銷產品,首先要看地方需要什么,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二是要對自己產品的優勢了如指掌,能知道自己的產品和別人的產品相比好在哪兒。三就是要讓客戶接受你這個人,只有客戶接受了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的產品,完成銷售任務。
從國企副總到創建公司
由于在農工商的優異表現,李士強被委以重任,到周口建委建材公司接任副總經理工作。不到一年,黨組認為他有能力帶領公司取得更大發展,決定讓李士強升任公司老總。當時的黨委書記和總經理都是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的正團級老干部,功勛卓著,他們根本不把當時只有34歲的李士強放在眼里。而李士強當時的腦袋里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讓這些老領導當我的部下,這些老干部肯定不會委屈在我的身后,這樣在工作開展上會有難度,公司發展肯定受到阻礙。在自我利益和公司利益之間,李士強做出了第二次重大抉擇,他毅然選擇了后者,調動工作到當時的商業局下屬單位鹽業工貿集團公司。
剛到鹽業工貿集團,由于領導位置沒有空缺,李士強只擔任第一批發部副主任,主要負責零售。在這里,他碰到了和農工商時期同樣的問題,又是一個一無所有的部門,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把他們徹底地逼向了市場,吃飽肚子、生存下去成為最基本的需求。對于管理這樣的部門李士強再拿手不過,從進商品,到做柜臺,再到組建團隊,很快便把部門打理得井井有條。工作第一年,他帶領7個人的部門銷售了14萬元,這樣的業績顯然不能叫李士強滿意,他反復思考,覺得只做零售發展太慢,于是從第二年開始調整發展戰略由零售向批發轉型。不得不說此次戰略轉型非常成功,在他的帶領下,部門經營規模品種、效益逐年翻番,部門銷售額也從14萬元增長到500萬元。
有為才有位,李士強工作上表現出的超強領導力得到公司上下一致肯定,隨后,他被提升為公司副總經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步伐加快,國家經濟政策變得更加開放,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也盛況空前。經濟形勢瞬息萬變,機遇稍縱即逝,而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平凡者安于現狀,裹足不前,對機遇視而不見;懦弱者看到機遇,卻因躊躇不前而遺憾錯失,只有卓越者如翱翔的雄鷹最先感知風向,如參天的大樹最早吸收陽光,他們勇抓機遇,緊扣時代的脈搏。1989年,李士強作出第三次重大抉擇,他帶領30多名職工正式從鹽業工貿集團分離出來,租了一個破舊的倉庫,成立周口地區商業副食品公司,這也是億星集團的前身。盡管分離時沒有帶一點資產,而且承擔了100多萬元的債務,接納了30多名職工,然而,這一步的邁出在億星的發展史上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他日后徹底摘掉“紅帽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士強著力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坐門等客、服務意識淡薄、經營方式呆板等“國”字觀念,確立了“品種全、價格廉、勤進快銷、薄利廣銷”的經營觀念、形成了“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廉、你新我轉”的競爭策略,采取“以誠經商、以情經商、以智經商、以新精神”的發展理念,以“嚴格的制度、靈活的營銷、科學的管理、大膽的決策”作為發展的座右銘,公司不斷開發新產品,優化商品結構,擴大商品規模,逐步形成了白酒、食雜、飲料、食糖等四大經營業務。他用自己的信譽、實力、網絡和獨特的營銷思路,讓公司先后與五糧液、茅臺、劍南春等名酒廠家及健力寶、娃哈哈等70多家飲料、食品廠家建立了總經銷或總代理關系。1998年,實現年銷售額2.3億元,被國內貿易部列為商業批發企業500強。創造了“茅臺綜合銷量多年名列前茅”,茅臺迎賓酒“先進經銷商”, 五糧液銷量全國排名第一,“西鳳酒陜西省外第一”,古井、雙溝系列酒銷量省內排名第一的輝煌業績。面對這樣一家異軍突起的商業企業,新聞界驚呼:商業副食,撐起名酒一片藍天。經濟界贊譽:周商現象,值得研究。作為帶頭人,李士強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營銷經理”,并因多年來與茅臺酒廠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李士強被茅臺公司授予了“茅臺風雨同舟獎”。 對此,他總結了企業成功的經營策略:品牌、營銷、誠信、規模。強調時時刻刻把握住消費新潮流和市場新變化,創新思路,創新方法,用產品、用服務、用質量來滿足和引領消費者的需求。
2000年元月,政府加大改革開放及支持民營經濟的力度,推動“國退民進”,進行國有企業改制。李士強又一次抓住機遇,帶領商業副食品公司邁出了最具歷史意義的第三次改革——國有產權買斷,徹底摘掉“紅帽子”,成功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成立“河南億星商業副食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全省第一家掛牌“省”字運營的市級糖酒批發企業。2002年,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李士強搶抓機遇,相繼成立了河南億星實業有限公司、鄭州御宴樓餐飲連鎖公司、億星超市連鎖有限公司等5個子公司、18個分公司。
從副食翹楚到多元集團
李士強寬廣的視角,堅韌的毅力推動著公司一步步發展壯大。公司在李士強的帶領下飛速發展,2003年2月,河南億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站在副食經營的金字塔尖,李士強卻思考著更多。他在為公司發展勾勒著更為遼闊的天地,描繪著更為寬廣浩大的圖景。企業不斷朝著多元化、規模化、集團化的方向轉變。
2002年,國家西氣東輸天然氣工程全線鋪開,輸氣主管道路過周口,如若管道能在周口有個開口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對商機敏銳的洞察力使李士強看到了這難得的機遇,他又開始了苦行僧式的項目爭取旅程——到北京、去上海,找專家、訪學者……其中的曲折艱辛非語言可以描述,為了這個項目,他可以吃泡面、睡工地;為了這個項目,他可以在一天內坐遍了往返于鄭州—北京的六趟航班,以致耳膜出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專家組層層篩選、評議,億星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天然氣在周口的獨家經營權。2006年1月23日,周口市天然氣利用工程順利點火通氣,這一清潔、環保、經濟的新能源終于走進了周口的千家萬戶。截至2011年,實現銷氣規模7000萬立方米,6萬多戶居民使用了清潔能源天然氣。
憑借以周口為中心8小時可到達6個省會城市的有利條件,以及自己公司多年來經營食糖的良好基礎,李士強向國家商務部、財政部、發改委層層申報在周口立項建設國家食糖儲備庫。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他終于爭取到一座企業自籌投資的國家食糖儲備庫,位列國家16個定點儲備庫之一,總投資1.2億元,庫區儲備食糖能力達13萬噸,年周轉調運食糖能力30萬噸;同時,他立足周口豐富的畜牧業資源優勢,2009年又爭取國家資金投資建設中央冷凍肉儲備庫,在保證國家物資儲備、保障市場供應、滿足公需民用,配合國家宏觀調控,平抑市場物價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響應國家政策,致力于“關注民生、服務三農”,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立足于周口農業大市和交通優勢,在金融危機的寒冬里,李士強依然投入巨資,高標準開工建設黃淮農產品物流大市場,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便使其成為全國農產品現代流通試點市場,豫東南地區檔次最高、功能最完善、設施最先進、管理最科學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市場,將市場傾力打造成為“農產品品牌孵化園”與“全民創業基地”,為全市185個鄉鎮的特色農產品提供展示平臺,迅速孵化了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并與北京新發地合作,在北京建設“河南(周口)特色農產品展銷廳”,為周口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走向全國開辟新的通道,真正創造了“興一個市場,帶一批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周口地區一無煤炭資源,二無水源發電資源,三無風力發電資源,僅有的兩臺13.5萬千瓦機組將被淘汰,1100萬人口的地區年用電量超過50億度卻沒有大的發電源支撐,這在全國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因此,李士強帶領自己的團隊進行了周口燃氣電廠工程(2×300MW 等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廠)項目申報的十年跋涉。該項目立項于西一線,實施于西二線,歷經十年,三易其址,每走一步都充滿著艱辛,申報材料數以萬計,幾乎可以堆滿兩個房間。周口燃氣電廠工程的上馬對破解周口能源瓶頸可謂是雪中送炭,為解決地方區域應對未來能源緊張、能源保障、能源安全,乃至對全省發電結構調整,對環境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經濟社會、城市發展將是極大的推動,是解決農業地區發展能源不足的重要措施。
李士強為了這個項目,十年來矢志不渝,能夠不拋棄、不放棄,就是因為他認為:未來能源缺乏將成為事實,政治能源、軍事能源、經濟能源,如果8000里長線輸氣機遇周口不能抓住,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因此,不管什么困難、什么變化,這份意志總有一天會感動上帝。此時,他已不單單是以個人及公司利益為重的商人,已然升華為傾力造福一方的企業家,正是這份企業家的使命與風范才支撐他思常人所不能思,做常人所不想做。
十年間,億星集團先后涉足國家糖庫、國家西氣東輸城市燃氣、國家肉庫、國家黃淮市場、燃氣電廠等項目,平均18個月完成一個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億多元,而且每個項目都事關國計民生,極具發展潛力和盈利空間,在全國同行業和周口企業發展史上都堪稱奇跡。企業發展也逐步完成由以酒業經營為主向發展政策型、民生型產業轉變。從剛起步時一個靠租賃、舉步維艱的副食門市部,發展成為如今的總資產達20億元,員工2000人,集國家儲備、天然氣利用、農產品物流、燃氣發電、名酒專營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政策型、民生型集團公司。
回報桑梓摯愛慈善
商之大者,既能保一家富足,又思助黎民安樂。多年來,億星集團在李士強的帶領下積極投身慈善事業,始終秉承“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義利兼顧,德行并重,發展企業,回饋社會”的企業價值觀,堅持企業發展與關注改善民生,關注公益事業、慈善事業同步發展。多年來,每一個重要的活動節點,都活躍著億星人回饋社會的身影。企業曾多次給下崗職工做專門培訓并安排再就業,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造福桑梓,為家鄉修道路,建學校,打深水井;情系教育,多年參與“春蕾計劃”、“圓夢行動”,“郎助郎,上學堂” 捐資助學活動,幫助寒門之子走進了校園;多年來,億星向教育事業、慈善機構、災區、紅十字會、春蕾計劃等捐款,累計達到了上千萬元,攜手弱勢群體活出了生命的尊嚴。
李士強因心系民生的情懷、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和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得到了各級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各項榮譽也紛至沓來。他曾獲得 “全國內貿系統勞動模范”、“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先進個人”、“中原驕傲——改革開放30年河南省最具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周口市“十大杰出慈善家”等榮譽稱號,并且當選河南省人大代表、周口市人大常委。
為了公司發展,李士強打拼的歲月,也沒有忘記充實自己。在鹽業工貿集團時期,他攻讀了河南財經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并獲得高級經濟師職稱。成立億星實業集團之后,又就讀于美國利伯堤大學,取得MBA學位,并參加清華大學總裁研修班。
采訪最后,李士強對我說了一段話:“不說大,不說霸,不樹旗,不樹敵。”我想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及億星集團穩定發展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