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
7月5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自同日起,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不作調整,金融機構要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各項住房信貸政策,繼續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
此次中國央行選擇在歐洲央行之前降息,時點超出預期,且細節方面也有諸多看點。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時隔一個月央行再度降息表明經濟下滑幅度可能超出預期,降息對于低迷的經濟有一定刺激作用,但力度有多大,尚需觀察。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博士表示,央行再次降息,說明經濟形勢比預想的還要嚴峻。特別是實體經濟的境況可能比08年還要糟糕。“應該說,現實的困難來自兩方面的夾擊,一方面是投資需求不足和消費需求不足導致的部分產能嚴重過剩和企業開工不足,另一方面是外部需求萎縮引發的出口不振。改變有效需求不足重點是改變企業和消費者的預期。”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央行連續降息,表明經濟增長逼近當局容忍臨界點。“1個月內兩次降息,出乎市場意外,這種情況在過去相當少見,這應該是表明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已逼近了當局的容忍臨界點。根據我們在6月25日的預測,第二季度GDP增速估計在7.6%左右。”
本次降息強化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導向,存款下降25BP、貸款下降31BP,貸款利率下調空間大。同時,進一步下調貸款利率的浮動區域、從0.8倍至0.7倍。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考慮6月降息且上調存款利率浮動并下調貸款利率浮動的經驗,利率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銀行少有非對稱降息目的是給實體經濟讓利,促進實體經濟回暖,大背景是通脹壓力驟降。李稻葵預計,6月CPI同比為2.3%,未來四個月在2.2%與2.3%之間。降息的目的是銀行給實體經濟讓利,促進實體經濟回暖。
李稻葵的觀點也得到了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的認同。“再次非對稱降息,一是刺激內需,二是將銀行盈利轉給實體經濟。”李迅雷表示,“如此看來,今年貨幣政策的空間要大于財政政策了,因為財政預算若要超支缺好項目支持,且在產能過大、庫存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制造業的投資意愿不足。”
李迅雷認為,如果上述判斷成立,則下半年至少仍有兩次以上降準和一次以上降息,但助推經濟回暖需滯后體現。
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的觀點則有所不同。魯政委認為,年內沒有繼續降息的必要。“因為觀察1989年2月有數據以來的1年期貸款利率,此次調整之后6%的水平,已僅僅略高于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期間5.31%、5.56%和5.81%,處于歷史上的偏低區間。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如果考慮到本次允許貸款利率最大下浮至基準利率0.7倍的話,如果下浮區間用足,1年期貸款利率最低可達4.2%,已為歷史最低水平。”
至于降息對股市的影響,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因為是第二次調整,其累計作用會對股票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也會有積極作用。
中信證券首席投資顧問劉德忠也持相對樂觀的觀點。劉德忠表示,A股市場之哀鴻遍野。降息如同“及時雨”,利好大盤,尤其地產、保險。不過,對于銀行而言,則是利空。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則認為,央行連續2個月降息,累積效果將逐漸體現,進一步確認了降息周期已然開始。市場對下半年央行再次降息或者降準的預期上升,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考慮到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仍未改變,2季度GDP可能降到了7.5%以下,后市仍將在上半年形成的2100-2500點箱體中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