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查德-H泰勒、卡斯-R-桑斯坦合著的《助推》一書將心理學納入經濟學討論中并衍出行為經濟學這一新的學科。該學科重點研究人的經濟行為,同時借助心理學的分析方法為理性的經濟分析提供心理基石,還原人性中某些非理性本質,以更好的把握經濟現象。“助推”是采用溫和的引導策略來影響人們行為向理性方面努力,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以期謀求最大幸福;其本質就是功利主義下的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主義。
[關鍵詞]助推 功利主義 自由主義 理性選擇
一、《助推》的基本概述
傳統經濟學是“以理性、自利、信用完全、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的‘經濟人假設為核心假設和理論基礎,并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傳統經濟學統治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世界長達二百多年。但是,面對現實諸多非理性經濟人的行為頻頻發生尤其是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產生的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傳統經濟學對此卻無法合理解釋和拯救,從而造成傳統經濟學處于尷尬的局面。在此之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泰勒教授《助推》一書將心理學納入經濟學討論中并衍出行為經濟學這一新的學科。該學科重點研究人的經濟行為,并借助心理學的分析方法為理性的經濟分析提供心理基石,還原人性中某些非理性本質,以更好把握經濟現象。
二、功利主義下的自由主義:《助推》的理性選擇
《助推》詳細介紹了諸多選擇領域以及如何實現理性選擇和利益最大化,包括日常生活、社會運作及政府執政等,其實這本書用兩個字來描述就是——“選擇”,但選擇背后面臨著是一個超智慧的策略。這些選擇行為本身就預設一種自由主義的理論即選擇的主體都有權利做出自由的選擇,選擇本質上就是自由的一種體現。但是自由要有限度,不可以無限的自由,對選擇而言,其應當要有一種限度即實行一種理性選擇,而不是盲從選擇的行為所引起的資源浪費。
從功利主義角度分析,功利主義是從這樣一個公理出發即自然把人類置于兩個主宰——苦與樂的統治之下。“只有這兩個主宰才能向我們指出應當做什么和不應當做什么,并應當根據某一行為本身所引起的苦與樂的大小程度來衡量該行為的善與惡”。邊沁認為,社會利益只意味著“組成社會的各個成員的利益之總和”。比如作為政府,“其職責就是通過避苦求樂來增進社會的幸福,‘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斷是非的標準”。《助推》理性選擇的最終目標是讓社會主體都能從理性選擇方面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只要我們個體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時,我們的社會和國家的利益也能隨之實現最大化。
三、功利主義下的溫和專制主義:《助推》理性選擇的反思
《助推》主要從經濟角度分析我們如何理性選擇以及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這種對經濟行為的理性分析是一個很好的分析框架,以行為經濟學的原理來剖析傳統的經濟學中“理性經濟人”和生活中存在“非理性經濟人”問題,泰勒教授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人并不是“經濟人”而是“社會人”,人們有智慧但并非全為理性;并且提出:人有兩套認識系統,一套是出于本能和經驗的“直覺思維系統”,另一套是“理性思維系統”。
“助推”本質就是溫和專制主義,即不帶強制色彩引導人們的決策。選擇設計者們(包括政府和商家等)應當實行溫和的專制主義的“助推”而不是強制下的“強推”,應當合理引導社會及個人的行為導向,并遵循功利主義的合理標準,實現行為的理性選擇。故此,《助推》一書的價值并不在于它論述多少領域方面的選擇和如何在這些領域做出理性選擇,而關鍵在于它提醒了我們在做任何行動時都應當理性,進行理性分析、理性判斷和最后的理性選擇,以期實現選擇利益的最大化。
四、功利主義:“助推”終極價值的追求
“助推”一詞的原意就是“用胳膊肘等身體部位輕推別人,以提醒或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助推”為書名,“意在提醒人們在做出選擇時可能反的錯誤,并盡量避免錯誤做出正確的選擇”。那么如何實現“助推”呢?泰勒教授提出了“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主義”。自由主義和專制主義是對立沖突的的概念。但是泰勒教授認為,在他的提法中兩者是統一體——“自由主義”是目的,即保證人們的選擇自由,正如“當我們用‘自由主義去修飾‘專制主義時,我們的本意是要維護自由”。專制主義則是選擇設計者用帶有強制的色彩來左右人們的選擇,引導人們的決策,如果專制主義不帶強制的色彩,就是溫和,而助推則就是上述之意。但從終極目標上,“助推”這種行為就是在自由主義和溫和的專制主義下尋找利益平衡及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助推”就是在保證人們選擇自由的前提下,選擇設計者(包括國家、政黨、社會團體、商家等享有選擇設計權的主體)應當采用溫和的引導策略來影響人們行為向理性方面努力,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以期謀求最大幸福;其本質就是功利主義下的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主義。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H泰勒,卡斯-R-桑斯坦著,劉寧譯《助推》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2]博登海默著.《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版.
作者簡介:王懷財(1986-)男,山東臨沭人,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吉林大學法學院2010級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