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穩步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的政策形勢下,房產稅的功能定位值得探究。本文分析了房產稅的財產稅屬性和改革試點情況,提出我國房產稅改革應著重體現:保障公民住房需求,而非抑制高企的房價;引導住房消費,而非調節收入分配不公;提升公共服務,而非構建主體稅種。
[關鍵詞]財產稅 房產稅改革 功能定位
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改革試點自2011年初在上海、重慶啟動。房產稅本應屬于財產稅,但上海、重慶試點中體現更多的是商品稅的特征。
一、房產稅的財產稅屬性
房產稅屬于財產稅,不同于商品稅。商品稅屬于間接稅,由于稅負轉嫁的存在,納稅人常與負稅人分離。商品稅一般具有累退性質,較難體現稅收的公平原則。
財產稅是對社會財富的存量征稅,稅基穩定。房產稅的稅基是房地產的市場價值,該項價值對經濟走向的敏感度較低,而且房產稅和地方公共支出對房產價值反向的資本化過程將使房產價值維持在一個穩定的但可能緩慢上升的動態均衡狀態。財產稅是直接稅,稅負不易轉嫁,且有嚴格的成本-收益對應性,是政府溢價回收的工具。房產升值源于地方公共品對房地產周圍環境的改善,使其區位價值增加,因此房產稅可以看作是居民享有公共服務的部分成本,居民為了自身利益,并不會主張降低稅收負擔從而降低公共支出。另外,房產稅是典型的收益稅,收入穩定,符合責任原則,能有效避免惡性稅收競爭。其收入調節、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影響著地方稅收收入的穩定、居民稅負的控制、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等。
二、房產稅改革試點情況
在上海,征稅對象為上海居民家庭新購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新購住房。在重慶,征稅對象為個人擁有的獨棟商品住宅和個人新購的高檔住房,及在重慶同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第二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
試點緩解了稅制中直接稅比重過低、間接稅比重過高的問題,調整了地方稅體系;引導了房屋消費,對抑制收入差距和財產差距的擴大也起到了些許作用。但試點對房價的抑制作用十分有限。另外,上海試點的房產稅對存量房產做了豁免,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房產稅,其目的在于限投資。而重慶存量獨棟商品住宅要征稅,其目的在于打豪宅。然而,從稅法公平原則出發,除對居民生存權的房產免稅外,對擁有個人居住房屋者均應當征稅。征稅范圍應既包括新購房產,也包括存量房產,既包括高檔住房,也包括普通住房。
三、房產稅改革中的功能定位
1.保障公民住房需求,而非抑制高企的房價
我國房地產市場被長期抑制的需求在短期內集中釋放,而政府保障性住房沒有適時跟進,造成供求失衡,房價高企。但實際上,房產稅對房價的影響取決于許多因素。一方面,房地產行業的資本進入和轉移較容易,房屋建筑物的供給價格彈性較大,開發商或房屋擁有者占有博弈優勢,征稅會導致房屋價格上升;另一方面,房產稅也可以看作對房地產資本課征的部分要素稅。隨著資本價格的下降,稅將由不動產所有人承擔,而不是轉嫁給消費者。
在房地產市場制度健全的國家,政府并不以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為首要目標,而是從社會角度出發,保障公民的居住權。我國房產稅的改革應先針對城鎮居民全體展開,對弱勢群體進行適當的財政補貼。等到高企的房價收入比回歸正常值時,再普遍推進房產稅改革。
2.引導住房消費,而非調節收入分配不公
房產稅確實可以調節財產分配,但不等同于調整收入分配不公。若硬是要用房產稅來調整收入分配不公,終將產生凈福利損失。把房產稅看作對這種房地產形態的資本課征部分要素稅,就會扭曲資本的有效配置。假設房地產資本總量固定、流動自由,資本收益率受益率的降低會導致全國的資本所有者平均負擔其稅負。而資本流出則會導致用勞動和土地對資本要素的替代,使工資和土地價格上升,結果要么提高稅負,要么降低地方公共服務水平。
考慮到我國宏觀稅負偏高,居民個人收入偏低,貿然向所有房產所有人征收房產稅,將使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失衡。因此,近期房產稅改革應實施差別化的住房稅收政策,著重減少財產的集中度和打擊住房投機行為。
3.提升公共服務,而非構建主體稅種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流轉稅、所得稅會有大幅度提高,而房產稅卻不能隨房地產增值而大規模增加。因此,房產稅不可能成地方主體稅種。房產稅作為一種“受益稅”,其支出應有特定的目的。改革以后,地方取得的房產稅收入應全部用于提供公共服務,尤其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同時,不斷深化的公共財政制度建設將注意調整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分配關系,進一步加大政府轉移支付力度,緩解地方財力困難,保障居民安居樂業。
四、結語
當下,要推進房產稅改革,完善房產稅制,不能賦予房產稅太多功能。房產稅的改革,不可能顯著抑制房價,不可能直接替代限購令來遏制房地產的投機現狀,更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局面。只有正確認識和把握房產稅的功能定位,才能找準方向,更好地實現房產稅改革的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
[1] 馮海波.《多重目標制約下的中國房產稅改革》,《財貿經濟》.2011年第6期:P24
[2] 郭宏寶.《財產稅稅收公平與地方財政行為》,《稅務與經濟》.2010年第4期:P75
[3] 郭為真.《論房產保有之稅制改革》,《稅務研究》.2010年第8期:P56
[4] 于明娥.《房產稅改革—一個長期漸進過程》,《稅務與經濟》.2011年第2期:P88
作者簡介:謝玲玲(1989.11—),女,漢族,山東省滕州人,學生,經濟學碩士,單位: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