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根
國家外匯管理局繼續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程序,支持企業出海。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消息,為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改進和調整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通知》自2012年12月17日起實施。
取消35項行政審核
據悉,《通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是取消部分直接投資項下管理環節。取消直接投資相關賬戶開立、入賬、結匯以及購付匯核準;取消直接投資常規業務的境內外匯劃轉核準;取消外國投資者境內合法所得再投資核準;取消減資驗資詢證;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境內再投資的外匯登記及驗資詢證。
二是進一步簡化現有管理程序。簡化直接投資項下外匯賬戶類型;簡化資本金結匯管理程序;簡化外商投資企業驗資詢證及轉股收匯外資外匯登記程序;大幅簡化審核材料、縮短辦理時限。
三是進一步放松直接投資項下資金運用的限制。放寬直接投資項下外匯賬戶開立個數及異地開戶限制;放寬直接投資項下異地購付匯限制;放寬境外放款資金來源及放款主體資格限制,允許境內主體以國內外匯貸款對外放款,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向其境外母公司放款。
《通知》的發布,共取消了35項行政審核,簡化合并了14項行政審核,大大減少了直接投資項下行政許可事項。
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
同日發布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外商投資合伙企業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則明確,外商投資合伙企業所涉外匯管理以登記為主,外商投資合伙企業完成必要的外匯登記和出資確認手續后,可直接到銀行辦理外匯賬戶開立、資金購付匯等相關外匯業務。
曾任職于外管局的人士指出,從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手續和程序上說,原來允許外商投資進來、結匯,但其他手續要管理,現在全部放開,至少是對于已經實現可兌換資本項下的進一步完善與推進。
根據《通知》,外國投資者在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前,到外管局進行主體信息或者相應信息的登記后,即可在銀行開立外匯賬戶,在登記的可流入額度范圍內匯入外匯資金,開展直接投資相關的前期活動。
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長景學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原來外匯管理政策是歷史形成的,已不適應未來發展走向。當前我國貿易已發展到一定程度,實踐證明,僅靠貿易已然不能拉動經濟發展,未來投資將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方面,這需要政府一方面吸收外商高質量投資,一方面培育國內高端制造業,支持企業走出去。”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面臨諸多考驗,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進程緩慢,許多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但又面臨著資源、能源、環境的壓力,通貨膨脹的挑戰等。與此同時,轉型和變革正悄然興起,技術創新,特別是信息通信技術的運用,飛速地改變著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加速,各國經濟的關聯和融合日益加強,采取多種方式跨國經營,成為越來越有實力、有遠見的企業的選擇。”全國工商聯前主席黃孟復在一次對外投資峰會上表示。
事實上,近年來,外管局通過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優化流程,為吸引外商來華直接投資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外管局積極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每年都推出多項業務審核程序的簡化措施,也有力地支持了各類境內機構“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2011年中國對外投資收益達1280億美元,“走出去”的規模與效益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