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山寨和模仿的思維心態,使中國文化產品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逐漸消失。
“oppa Gangnam Style”(哥就是江南范兒),這個旋律一響起,相信你一定會立刻如打了雞血般,蹲著馬步左右瘋狂搖擺,跳到高潮時,更不忘嘶聲力竭地重復著經典段落,整個人猶如上足了發條,不能自已。
2012年,全世界的人都中了這首叫做《江南style》歌曲的“毒”。犀利調侃的歌詞、銷魂搞怪的騎馬式舞步再加上韓國歌手psy(鳥叔)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演繹,使得這首歌曲一推出便席卷亞洲甚至歐美各大國家,引發了一股另類的音樂風潮?!傍B叔”的形象并不是“高帥富”的江南紳士代表,卻偏偏要展現出一股“江南范”,這恰反映了韓國民眾對于江南區富人羨慕嫉妒恨的糾結,迎合了屌絲一族的內心狀態。
正如之前韓國女子組合wonder girls推出的《Nobody》一樣,《江南style》中的騎馬舞也被不斷翻拍與改編,各種版本隨之而來,從菲律賓囚犯到美國總統候選人,從巴西球星到中國社區大媽,人人都在跳《江南Style》。
神曲文化
今年7月發行的《江南Style》,前三個月就兩破吉尼斯:超4億點擊量、35個國家MV榜單排行榜冠軍……鳥叔用自嘲與惡搞的方式諷刺了韓國首爾江南區(Gangnam)的奢華生活,正是這種反諷與搞笑舞姿的結合,使其迅速風靡全球,并引發模仿和改編熱潮,可以說是“屌絲”的逆襲。
在中國,這首歌更多地被網友們拿來進行各種版本的翻拍與模仿,惡搞,上海楊浦Style、周星馳Style、臺灣蘿莉雙胞胎版style、客家話版style、雪姨版style等各種模仿版本絡繹不絕。各大明星在秀場大跳騎馬舞,影視劇力推《江南Style》版預告片,跨年晚會斥巨資邀請鳥叔表演,甚至在學校,課間體操都已經改為集體跳騎馬舞的形式……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江南style》都可能出現另一個中國的山寨版本,讓人不得不感嘆網友們豐富的想象力。
時下,許多公司開始準備年會了,微博上有人建議:Boss們應該首先開除所有跳《江南style》的員工,因為他們跟風盲從不動腦,在團隊里肯定是混日子隨大流的主兒,開掉絕對不冤枉。話雖看上去有搞笑成分,但細細一想,卻又是另一番意味。
試想,當人們處處都在被這首神曲影響的時候,中國的《江南style》在哪里?
華語歌壇也曾出現過紅極一時的“神曲”,比如《忐忑》、《最炫民族風》,但這些歌曲的走紅都僅限于國內,沒有能創造像《江南style》一樣的神話。同為神曲,產地是中國與產地是韓國,兩者區別真的有那么大嗎?
《江南Style》事實上是一首制作精良的MV,與韓國對歐美音樂近20年的效仿追隨是分不開的,他們對于MV的制作和推廣非常成熟,特別是利用網絡助推相當在行,而致使它成功的更關鍵因素或許是背后的“文化”。《江南style》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中的文化障礙少,用一種國際通用的方式表現了全球中產階級成年人的一種生活狀態。
原創匱乏
一個漂在北京5年的美國小伙喬治,兩個月前剛剛回到美國,卻又因為一系列的不習慣而重新回到中國。其中有一個原因便是在中國可以免費下載音樂,非常自由。
有些諷刺,但卻是事實。在國外,版權非常受重視。用戶聽喜歡的音樂需要付費,就如每放一次邁克杰克遜的歌曲時,都需要付一次費。而在中國,人們的觀念里,根本沒有付費聽音樂的意識,高曉松這樣的原創音樂人頗有感嘆:在盜版橫行的中國音樂市場里,在沒有版權保護制度的情況下,使得人沒有創新的動力。的確,盜版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山寨,對《江南style》的模仿再具有創新性也好,也都不是自己的東西,而是借著別人原創的基礎,發揮一點想象力而已。靈魂是他們的,而我們只是筑造著不同的軀殼。
華語天王周杰倫對于《江南style》并不感冒,他呼吁更多地發揚華語音樂。的確,這是中國的流行音樂難以達到的高度。作為一個原創音樂人,周杰倫可以說是華語樂壇堅持自我與創新的領軍人物??v看整個中國的流行樂壇,優秀的原創音樂人大多來自臺灣。羅大佑、袁惟仁、黃舒駿等一系列著名音樂人創造出了無數傳唱度極高的作品,占據著華語樂壇的半壁江山。相較大陸,臺灣這個小小島嶼,為何卻走出了如此多的原創音樂人?值得思考。
在這些現象背后,往往都與其所對應的文化有關。臺灣文化中受日本,歐美影響較多,形成了它多元化的特點,同時又吸取中華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一面,傳承下來。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臺灣一直不變的堅持,不論音樂、動漫或者其他產業,都充滿了文化創意的氛圍。
時下各大音樂類選秀節目中,經常能聽到參賽者們飽含深情地說著,“我熱愛音樂”。有網友評論“只不過翻唱了別人的幾首歌,就算真的懂音樂嗎?”優秀原創作品的匱乏,加之各種模仿秀,著實讓人感覺乏味。
山寨橫行
在中國,《江南style》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哪里都能聽到,看到,還有隨之而來的各種想不到的“山寨”版本,充斥著各大網站,企業甚至學校。國人如此追捧,其中的奧秘到底在哪里?
中國一直以來注重“軟實力”,盡管文藝從業人員數遠超韓國,可利用的資源也并不缺乏,但真正體現中國“軟實力”的文化載體卻十分稀缺,而山寨和模仿的思維心態,使中國文化產品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逐漸消失。
中國一直著力于傳播經典文化,卻很難在國外受眾中產生共鳴,而如果僅單純傳播本土文化,就會產生文化折扣,外國受眾不好接受,又如何能走向世界呢?除了山寨,中國缺少《江南Style》這樣的神曲的更大原因是對印刷品、廣播、電視、和現場音樂表演的嚴格審查。
我們嘴上的“創新”似乎已經淪為單純的口號,國人仿佛更喜歡發揮想象力制造更多的“山寨”產品。山寨神曲、山寨明星、山寨手機、山寨奢侈品……無所不用其極。我們所做的創新只不過一直在別人原創的基礎上換件外衣而已。空有軀殼,徒有其表。
在中國的“山寨世界”里,消費者可以在宜家家居“克隆店”里買家具,在極似賽百味(Subway)的店里吃六英寸的三明治,然后在冰雪精靈(Dairy Fairy)吃上些甜點……當然,HiPhone、SciPhone和iOrgane手機無疑也是對蘋果公司iPhone的崇拜和模擬。
回到《江南style》,國人之所以如此追捧它,其中也多少摻雜著一些羨慕、嫉妒的成分,因為在中國,還沒能出現像它一樣能夠影響世界的神曲。山寨與模仿的泛濫,讓人們怠于創新。當一個穿著山寨名牌,拿著山寨手機,吃著山寨快餐的人跳著山寨神曲,那他也算開創了一個新的潮流,可以叫做“山寨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