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倫周刊》
2012年第11期
蘋果戰三星
盡管還有很多款產品可供選擇,但是智能手機市場越來越像是三星和蘋果之間的戰斗。這兩家公司的銷售量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49%,并賺取了該市場上絕大部分的利潤,投資者同樣面臨艱難的選擇:到底明年持有哪家公司的股票更好?到底誰更勝一籌?逆向投資的人可能會選擇三星,去年這家公司在BrandZ品牌價值排行榜上跳升了12位,盡管最后只排到第55名,但是它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盡管蘋果快速增長趨勢將放緩,但是這并不是災難。蘋果的每股利潤仍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且它還悄悄開始回購股票支付股利。現在這家公司擁有的現金是其市值的6%,其股利支付率只有20%,大大低于微軟的32%,因此蘋果有能力好好地回饋股東。在所有的手機制造商中,三星是蘋果最值得敬畏的對手。智能手機業務占三星利潤的三分之二,但是它還自己生產芯片和顯示屏,因此這家公司可以很好的掌控自己的產品。烏爾西洛說:“競爭將持續,但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是研發和設計而不是生產效率。”
《第一財經周刊》
2012年第45期
下一個十億
公司每年能獲得超過200億歐元的銷售收入是因為全世界差不多已經有近十億人選購了這些歐萊雅公司的產品。不過,這個數字還不能令歐萊雅滿足。歐萊雅公司已經105歲,“十億新消費者”的計劃宣告了它一個全新的全球化拓展階段。
《環球企業家》
2012年第22期
新冒險家
過去30年,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拓荒的年代;現在,一批來自國外的個人冒險家開始登場。一些敏銳的“中國通”辭去了中國區高管的職務,在這里開創公司、注冊品牌、連鎖擴張……他們不是玩玩,是真的要大干一場。
《創業家》
2012年第11期
人人貸樣本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40歲的唐寧或許會成為金融領域的馬云。他六年前創立的宜信,如今已擁有上萬名員工,其平臺放貸規模上百億。他迅速擴張的秘訣是什么?他為什么如此低調?
《財經國家》
2012年第24期
4G牌照懸念
中國4G(第四代移動通信)何時發牌,以及怎樣發牌?這已成為中國乃至整個全球產業鏈都在高度關注的復雜棋局。中國政府對發牌時點、主導運營商與技術方向的抉擇,將深入持久地影響相關各方的利益格局。
《商業評論》
2012年第11期
內部公司制
進行重大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并不多見,即使在美國也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夠做到顛覆性創新,90%的中國企業注定是“平凡”的。它們的命運就是像農民一樣精耕細作,通過不斷改善、優化管理,最終做出“不平凡”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