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閩 閆永海 鮑步云 劉朝臣
摘 要 培養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是社會的客觀要求,文章根據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了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現實困境,提出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優化設計。
關鍵詞 應用型 財務管理專業 課程體系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更多的新建本科院校步入應用型本科院校行列,實現應用型本科教育與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就必須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而每個應用型高校基本設有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目標下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尤為重要。
1 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和各類院校定位目標的進一步明確,更多地方高校投身應用型本科教育,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絕大多數直接進入就業市場,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崗位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經過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畢業生,具備相應領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在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能力等方面具有應用和復合性,適應社會行業或技術崗位技術水平提高和知識能力結構多樣化的需要。
在應用型本科教育大背景下,大學本科教育正從“精英教育” 轉向“大眾教育”,本科大學生正從精英人才向專業應用人才轉變,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是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非傳統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目標應培養掌握財務管理基本知識,具有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進行理財等專業能力,能夠在企業、證券公司、銀行、政府機關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從事資金管理、財務分析、財務咨詢、證券投資、會計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2 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困境
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基本形成了“理論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教學模式,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于一體,但由于歷史原因和現實人才需求的變化,其課程體系暴露出缺點。
2.1 課程體系缺乏應用特色
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是由教育部1999年批準設立,導致許多高校在會計學、工商管理等相關專業基礎上改造設立,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也基本上是表現為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沒有體現出財務管理專業本身的專業特色。
2.2 課程設置交叉重復
財務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多設置為財務管理、財務分析、投資學、金融學等課程。目前課程設置體系是“會計學+金融學”的簡單組合,沒有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和培養目標。
2.3 實訓環節薄弱
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無論軟件還是硬件都很薄弱。軟件方面缺乏財務管理專業實訓教師,很多教師集理論課與實訓課一身,而且前身是會計專業或金融學專業的教師;硬件方面沒有專業的實驗室,基本上是在會計崗位、證券模擬實驗室簡單運用,校外實訓基地無法達到財務管理專業實習的真正效果。
2.4 脫節社會需求
財務管理本科培養應加強社會需求導向,社會更渴望寬廣的理論基礎、扎實的業務處理能力和突出的實際工作能力的畢業生,但當前的課程體系更注重理論的學習,忽視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僅僅是知識的接收器與存儲器,缺乏吸收和運用新知識的能力。課程結構不合理,沒有開設職業責任課程,缺乏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脫離社會的基本要求。
3 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優化
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不僅掌握本專業系統知識,具備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能力外,而且具有能夠接受新知識的潛在能力。應用型人才課8程體系應按培養目標整合課程設置,構建融會貫通、緊密配合、有機聯系并能充分體現其科學性、實用性和超前性的財務管理學專業課程體系。
3.1 “能力本位”教學改革
目前“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成為當前本科教育的主流,校內課程設計的主導思想以“能力本位”為目標的課程教學改革。“能力”要求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時,必須結合課程特點,提出與崗位相關的能力目標,再圍繞能力目標制定課程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設計“能力本位”的教學體系,實現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優化。
3.2 強化專業課程“課證融合”的力度
財務管理本科學生必須體現出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而職業證書是最好的說明,如可以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銀行從業資格證書、期貨從業資格證書、保險代理人資格證書、會計證、理財師證等。培養方案中要加大專業課程“課證融合”的力度,部分課程直接采用“以證代考”的課程考核標準,提高學生“多證書”獲取比率和職業證書的含金量。
3.3 提高“知識+技能”融合度
多學科知識與技能相融合即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群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經濟、金融、會計、法律、管理、營銷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我們在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中盡可能體現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相融合的特點。知識素質要求具有超前的知識和學習能力,具有創新精神,為職業發展和將來的成功奠定基礎。
3.4 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
很多財務管理本科畢業生出去后不僅可以從事證券、銀行、期貨、保險等企業的相關投資與理財工作,有的還要兼做財務會計、企業日常管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較多綜合素質的投資與理財人員將會是企業的格外歡迎和器重的對象。投資與理財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必須與銀行、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加強學生溝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養是個重要課題。為此建議增設相關財經類的專業選修課程和人文類公共選修課,拓展學生職業知識和業務技能,著力加強學生全面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3.5 適應社會需求導向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要按照現代市場經濟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不同需求來設置課程,課程體系基本包括公共基礎課群模塊、專業基礎課群模塊、專業核心課群模塊、專業選修課群模塊與專業實踐課程群模塊,并根據社會需求不斷調整五大課群模塊,辦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自身的特色。
總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上先進的制造技術進入到我國企業的生產領域,為了適應社會現代化生產的人才需求,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成為地方大學的主要任務。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教育培養的本科生具有較強的財務技術思維能力,擅長財務技術的應用,能夠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具體技術問題,是現代技術的應用者、實施者和實現者,只有在培養過程中優化課程體系才能實現財務管理應用型培養目標。
L芑金項目:安徽省級重點教研項目《多元介入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腏窖芯俊罰ū嗪牛?0100810);安徽省級一般教研項目《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研究》(編號:2010817);安徽科技學院教研項目《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編號:X201042);安徽科技學院重點建設課程項目(編號:ZDKC115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