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艾
對于滬指自去年11月上旬摸高2536點至今(其間最低點是2132點)歷時6個多月的走勢該如何定性,究竟是在構筑該指數的中長期下跌底部還是中長期下跌腰部,市場莫衷一是。
典型的看多滬指中長線后市的市場人士提出滬指2132點是“鉆石底”,A股長期牛市將始于滬指2132點。典型的看淡滬指中長線后市的市場人士算我一個,認為大概率事件是滬指上述半年多的整理是在構筑具中長線具下跌味道的“腰部”,很小概率事件是構筑“底部”。下面,就扼要談談我對滬指較長期后市的看法及論據,供參考。
一、經濟青黃不接,制度瓶頸難突破,“苦日子”可能較長
中國經濟自1978年開始走改革開放路線,經濟產值指標GDP一口氣保持了30余年的兩位數增長,成為世界第一(中低端為主的)制造大國。但2011年中國GDP增速下滑至一位數的9.3%,2012年預計GDP增長8%左右,從而出現了GDP增速轉跌拐點,原先粗放型的以投資為主導、以出口和消費為側翼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了,在全球經濟出現衰退和中國大多制造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經濟結構困難重重,特別是體制瓶頸難以突破,從而導致經濟發展青黃不接:舊的模式走不下去,新的模式一時還接不上來;另外,過剩的產能很可能大量轉化為銀行壞賬,過往累積的問題積重難返等等。
一句話,中國經濟遇大坎了,最讓人擔憂的是治本之方難覓!
結論:中國經濟態勢不支持股市走牛,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恐怕要過若干年的苦日子。
二、滬指中長線走勢技術圖表偏淡
技術分析應是從長看到短,長周期制約短周期。
從滬指年K線圖看,最近7根K線構成收斂三角形整理,但上軌下降傾角明顯大于下軌上升傾角,且目前已跌出下軌;5年均線連續兩年下行且壓制了滬指的反彈。結論:滬指年線偏淡。
從滬指季線圖看,從2009年第一季度至今其季線形態是非標準的大M型,頸線位為2319點。自2011年第4 季度滬指觸及并跌穿2319點后至今近三個季度在做窄幅振蕩整理,技術含義是在回抽2319點以確認其向下突破2319點的有效性;季線圖的5季均線、10季均線和20季均線構成空頭發散,下行的5季均線連續壓制了滬指的反彈高度,近4個季度滬指已橫著走并觸及了5季均線。多頭化解大M頭風險的希望在于滬指再有兩個以上季度守住小角度爬升的60季均線,如此,滬指5季均線才有望出現轉升拐點。
再看看占滬指權重最大的銀行板塊。從銀行指數(399947)的季線走勢看,自2010年第二季度至本季度10根季K線組合為下降旗形弱勢整理形態,其中旗面已飄了9個季度,純技術上看,大概率事件是旗面飄6至11個季度之間將向下突破旗面,再度向下拉出倒旗桿。
結論:無論是從季線均線系統看還是從季線形態看,近三、四個季度滬指的整理都更像是下跌中繼性質的“腰部”整理而不像是在構筑“底部”!
三、擠A股泡沫的催化劑已經并將繼續推出
很多看多人士喜歡從靜態市盈率角度用目前的A股與2005年滬指探低998點時相比較并得出A股已現估值底的結論,這種刻舟求劍的邏輯看似有其合理性,其實卻忽視了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且不說目前的低靜態市盈率對應的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面臨的最大的經濟持續下行風險,單看此時股市環境對股市泡沫的容忍度就與彼時大不相同了——相對于彼時,導致股市泡沫擠出的催化劑有很多,已經出臺的有全流通、可做空的股指期貨、融券、退市制度的完善等;已準備成熟并將在不久的將來推出的有國債期貨交易(將從股市吸引出超大量的炒股資金、轉融通導致可融券量將巨增)、個股期權交易等;稍遠的將來還將有推出國際板、不斷設計并推出大量資本市場衍生投資品種、股票發行向注冊制過渡、人民幣自由兌換導致國人海外投資渠道大拓展等等。
結論:就算經濟不再下滑,擠泡沫催化劑也將導致A股整體價值向其合理水平回歸。
筆者衷心祝福中國經濟、祝福中國股市、祝福中國人民(特別是股民)!但愿滬指后市走勢與筆者的偏悲觀判斷相反!
(作者系西南證券投資顧問,大型財經電視節目“交易日”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