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突發環境污染應急管理的相關理論,包括突發環境污染的概念、突發環境污染的危害以及應急管理相關理論等。
[關鍵詞]突發環境污染 應急管理
突發環境事件尤其是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是當今世界各國都面臨的一個重大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其中的環境污染突發事件不但包括常規性環境污染,也包括由于重大化學品、危險品的生產、運輸、使用和消亡過程中污染導致的環境污染突發事件。
一、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分類
突發環境污染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環境污染,具有發生突然、擴散迅速、危害嚴重、污染物不明及處理的艱巨性等特點。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包括重點流域、敏感水域水環境污染事件;重點城市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危險化學品、廢棄化學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溢油事件;突發船舶污染事件等。輻射環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輻射裝置、放射性廢物輻射污染事件。
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及通常發生方式,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可分為:(1)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事故:指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因生產、使用、貯存、運輸、排放不當導致有毒有害化學品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發的污染事故。(2)毒氣污染事故:實際是上面事故的一種,由于毒氣污染事故最常見,所以另列,主要有毒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氣、氨氣等。(3)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物質所引起的爆炸、火災事故。(4)農藥污染事故:劇毒農藥在生產、貯存、運輸過程中、因意外、使用不當所引起的泄漏所導致的污染事故。(5)放射性污染事故:生產、使用、貯存、運輸放射性物質過程中不當而造成核輻射危害的污染事故。(6)油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以及各種油制品在生產、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因意外或不當而造成泄漏的污染事故。(7)廢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因不當或事故使大量高濃度水突然排入地表水體,致使水質突然惡化。
二、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分類
按照突發事件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程度,《國家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總體預案》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分為四級:Ⅰ級(用紅色表示)為特別重大環境污染事件,Ⅱ級(用橙色表示)為重大環境污染事件,Ⅲ級(用黃色表示)為較大環境污染事件,Ⅳ級(用藍色表示)為一般環境污染事件。
三、突發環境污染的危害
1.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在瞬間排放出的大量具有危害性的物質,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
2.威脅生命和人健康。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所排放出來的有害有毒物質,特別是易燃易爆的有害物質,將直接嚴重威脅生命和人體的健康。
3.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由于其高危性的特點,一般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4.危機城市生命線。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危害一般相當嚴重,可能危及城市的生命線。
四、應急管理的相關理論
1.應急管理的概念。應急管理是針對特重大事故災害的危險問題提出的。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危險包括人的危險、物的危險和責任危險三大類。首先,人的危險可分為生命危險和健康危險;物的危險指威脅財產和火災、雷電、臺風、洪水等事故;責任危險是產生于法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一般又稱為第三者責任險。其中,危險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蘊藏意外事故發生可能性的危險狀態構成。
2.應急管理的指導原則。在應急管理中,人們通過實踐總結出一些原則,并依據這些原則來進行應急管理的決策和處置。
(1)以人為本原則。在應急管理中,人員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這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要投入的資源和采取的應急策略都應該緊緊圍繞著災害中的人來進行。因此,在應急管理過程中經常是不惜代價地搶險和救援,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2)快速反應原則。當突發事件發生之后,若不能快速進行應急處置,突發事件的危害范圍會擴大,進而可能會引起其他次生災害,因此應急管理需要快速反應。在快速反應原則的指導下,還有一些細分的原則,例如“第一時間”原則、“允許越級”原則、“限定時間”原則、“及時核查”原則等。(3)預防為主原則。應急管理應寓于日常管理之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事故發生的風險和隱患,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4)政府主導原則。應急管理所要面對的突發事件是來自自然界和社會運行過程內部的不確定性及由此導致的各種危機,它具有典型的公共產品的特點,因此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需要政府著力動員社會資源和公共力量加以解決,而不是靠個人或者其他團體的力量解決。(5)統一領導、協同應對原則。突發事件具有緊急性、衍生性、關聯性等特點,很多突發事件影響范圍大、造成危害重,防范處置工作往往涉及多地區、多部門。因此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往往需要統一指揮和協調配合。(6)資源整合原則。為了應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需要備有一定的資源,但由于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應急資源的消耗也是具有不確定性,某地區某領域備用的應急資源未必排的上用場,而如果每個地區每個領域都配備足夠的應急資源,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為了降低應急的成本,避免重復建設現象,應急管理需要資源整合,以充分利用資源。(7)適度反映原則。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要“適度”進行,如果應急工作做得不夠,則可能引起突發事件的蔓延,造成更大的災難;如果應急工作做得過度,則不僅浪費資源,還可能引起公眾恐慌,造成負面影響。(8)專業處置原則。突發事件的處置要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由該領域的專業力量參與處置,而不能僅僅依靠外行人進行處置,這樣的應急處置才更科學專業。
作者簡介:王亦晨(1983-)女,漢族,河北省秦皇島人,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