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 沈佳棟
【摘要】知識轉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諸如商業秘密流失等知識產權風險。文章對網絡環境下書面、音頻和面對面三種交流方式進行分類分析,探討了知識產權流失風險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一系列措施,如嚴格內部制度,將版權、專利與商業秘密相結合,簽訂競業禁止合同,豐富創新商業秘密等。
【關鍵詞】商業秘密 知識轉移 知識產權風險
當前,知識轉移作為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已成為當今學術界和企業界所關注的焦點。網絡時代的知識轉移,除文字傳播的方式外,還可以以音頻、視頻、圖像等形式進行快速轉移,有一定的互動性,從而不可避免地在顯性知識轉移的同時伴隨著隱性知識的轉移。互聯網的開放性很容易使一些涉及商業秘密等的知識數據被有意或無意獲得,使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獨占性等遭到破壞。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商業秘密是企業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本之一。如何保護商業秘密,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是所有企業都應該關心的問題。
書面轉移所導致的商業秘密的流失
書面轉移是指通過文字、圖表等書面表達的形式轉達給接收方。從過去的以有形的紙質為載體到現在的直接在互聯網上進行無形信息的傳遞,書面轉移有了很大的進步。以時效性而言,如今的網絡傳輸方式已經大大縮短了信息傳達的時間,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傳達過程中因耗費的時間過長而導致的失去價值問題。但由于書面轉移信息所帶來的固有風險,以及因為在開放性的網絡環境下而產生的新的風險,書面化形式知識產權有可能關涉商業秘密的泄露和版權侵權。
一是由知識主體及知識接收者所引起商業秘密流失的風險。即要通過書面化的轉移知識,知識主體首先要對需進行傳遞的知識內容進行編碼,從而使知識得以以書面化的形式傳達到知識接收者。由于被編碼的知識質量受到知識主體的世界觀、價值觀、情緒、年齡、知識面、態度、經驗、動機等因素影響,所以帶有主觀色彩,有時為了更好地傳達知識,知識主體會主動夸大所要表達的內容。同樣,知識接收者在拿到書面形式的知識時,也要對其進行解碼,在解碼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這時不同的接收者會有不同的理解,書面表達的內容就會產生差異,甚至誤解,從而最終導致商業秘密的流失。
二是書面形式的商業秘密泄露的風險。在開放性的互聯網時代,書面形式的商業秘密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等多種渠道進行傳遞。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知識在進行編碼前,只停留在企業工作人員的大腦中,除非工作人員跳槽去其他企業,一般不會輕易為其他企業所獲取和利用。但是編碼之后,知識以書面形式而存在,泄露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很容易由于管理的疏忽而被第三者竊取拷貝或傳播。由于網絡開放性的特點,在網絡上傳遞知識更為危險,任何人只要具備破解和竊取的技術,都可能對知識的安全和保密性造成威脅。
三是作品上載所造成的知識產權風險。由于網絡環境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將自己的所看所想、工作感悟,甚至工作日記寫在網絡上,更有甚者(尤其技術類員工多見)出于某種目的,將一些所在企業的部分核心技術或專有技術上載到網上,這種方式的知識傳播一般都是點對面的形式,所造成的影響更為惡劣。
面對面交流所導致的商業秘密的流失
網絡化的“面對面”溝通是指知識的發送方和接收方直接通過網絡視頻和音頻的深度交流來進行知識傳遞。雖然由于網絡化的“面對面”交流需要在特定的時空中進行,但它卻克服了書面化知識轉移的部分缺點,同時也帶來了商業秘密流失的風險。
知識發送方發生知識泄露引起的商業秘密流失。隱性知識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隱含性,它的適用經常是無意識的、自然流露的,在網絡環境下的“面對面”交流過程中,通過網絡視頻,知識的發送方與接收方在演示給對方時會不經意間把一些隱性知識泄露給對方。如果接收方同時和其他企業有合作,就有可能將這些隱性知識轉移給發送方的競爭對手。
人才流失從而導致流失商業秘密。隱性知識是知識持有者在長期工作實踐中的經驗,如果這些隱性知識涉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這些知識的持有者本身就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為了保持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想方設法留住這些員工,同時企業的競爭對手也可以通過高薪酬、高福利、好職位等形式獵頭,在這些員工通過網絡化的“面對面”交流過程中,知識的接收者很容易判斷這位員工是否掌握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或者是否是企業潛在的技術人才,尤其是本身有著聯盟合作形式的企業,后來關系破碎成為競爭對手后,互相都很了解對方的核心人才,這樣就為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核心知識流失風險。
音頻交流所導致的商業秘密的流失
網絡化的“電話交流”也就是音頻交流,是一種介于“書面交流”和“面對面交流”的交流方式。它的顯著特點就是反饋迅速,因而轉移效果高于書面交流,但由于缺少視覺效果,所以知識的轉移效果比“面對面”交流差,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造成部分商業秘密的流失。
由于純音頻交流所帶來的情境局限性和反饋的迅速,無論是知識的發送方還是接收方都會竭盡所能地為避免誤解而努力。知識的發送方為避免隱性知識造成知識轉移的不確切,會通過多種方式,如加以各種事例來補充說明,尤其是自己的工作經歷,但這些經歷本身可能是企業極為重要的隱性知識。而知識接收方也會要求知識發送方通過各種實例來說明,特別是在關系比較密切的知識發送方和知識接收方之間,從而導致企業重要技術和商業秘密的流失,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的措施和建議
嚴格制定公司內部制度,加強防范措施。從知識轉移的方式來看,無論是紙質傳遞還是面對面交流都是首先通過公司內部人員對商業秘密的獲取,然后進行傳播,企業可以嚴格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公司內部規章,從源頭限制商業秘密的流失。企業可以設置機密區域,沒有權限的人員被禁止進入訪問,數據庫保護上更是應該如此,對于有權限的人,應簽訂責任書,不得隨意出借、下放權限。同時,對于重要文件和檔案,應采用穩定的加密技術,增加泄露的難度,嚴格限制接近商業秘密的人數,并要求其不得傳播公司機密等。
通過版權的方式保護企業商業秘密。企業可以通過版權的方式保護一類商業秘密,例如一些重大工程的設計圖等,設計圖紙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知識轉移,會產生各種形式的商業秘密泄露,甚至導致一些手握圖紙的工程師被其他公司“挖走”。而這些設計圖紙本身也是作品,通過版權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相結合的形式,既可以維持這類商業秘密的保密性、價值性和獨占性,同時又為商業秘密的泄露帶來法律上的阻力。
通過“專利+商業秘密”相結合的方式保護商業秘密。專利就是以公開其秘密性來換取法律的硬性保護,而商業秘密在法律上的保護是有限的。從知識轉移的方式來看,竊取者只有拿到完整的知識源才能對其加以利用,所以可以通過商業秘密保護和專利保護相結合的方式來避免知識源被完全竊取又同時受到法律的硬性保護。例如,一部分關鍵技術隱藏起來作為商業秘密,另一部分可去申請專利保護,或者把輔助的技術拿去申請專利,商業秘密仍掌握在權利人手中,這樣商業秘密和法律保護相互配合,大大增加了竊密者得到完整性信息的難度。
競業禁止合同。為防止員工“跳槽”行為,致使商業秘密的流失,企業有必要與掌握有商業秘密的重要員工簽訂競業禁止合同,從而限制其部分行為,達到保護商業秘密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合同會禁止員工在任職期間和離職后與本單位進行業務上的競爭,尤其是跳槽進入到同行業的競爭企業。與部分掌握有商業秘密的員工簽訂競業禁止協議是受到法律上的認可的,當然,這種協議應有其有限的作用范圍。首先,競業禁止的最長時限不得超過3年,具體時間還應根據商業秘密的重要程度進行劃分,必須具備合理性和公正性;其次,競業禁止的范圍不得過大,應只限制員工進入競爭企業,產生可能的商業秘密泄露,而不得擴大到整個領域;再次,協議對象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一些握有商業秘密且可能進行商業秘密泄露的企業員工,并且要雙方都自愿的情況下方可簽約,不得隨意要求員工簽訂協議限制其自由;最后,企業應對簽訂協議者作適當補償,彌補其擇業受限等損失。
通過創新豐富商業秘密,維持競爭優勢。無論是競業禁止還是加強公司內部條例規定,都無法徹底杜絕商業秘密泄露,固步自封、維持現狀只會使商業秘密在流失和被模仿的過程中漸漸失去其原有價值,只有不斷進行技術革新,不斷加強企業的核心技術手段,優化管理,發展和豐富企業的商業秘密,賦予其生命力,才能使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總之,一個保持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要做到“保護”和“優化”商業秘密兩手抓,在盡最大可能保護好商業秘密不被竊取的同時,也要通過不斷創新,優化核心技術等從而讓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屹立不倒。
(作者分別為重慶理工大學教授,重慶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本文系重慶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基于重慶市信息產業發展的專利戰略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CSTC,2010CE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