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敬
【摘要】“少數人”權利保護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符合國際人權保護原則普遍性的要求,同時也符合民主法治、社會穩定和諧的內在要求。“少數人”權利保護包含保護“少數人”的文化、宗教信仰、使用自己語言等幾個方面的權利。為了“少數人”的權利保護更有實效,我們應從法律制定、法律適用以及社會保護等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少數人 權利保護 特殊主體
“少數人”的概述
“少數人”的權利保護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話題。實際上,歷史上最早帶有國際性的人權問題起源于保護“少數人”的宗教自由。1606年,匈牙利國王和特蘭西瓦尼亞君主締結的《維也納條約》即有新教徒宗教禮拜自由的條款。①196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其中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在存在人種的、宗教的或語言的少數人的國家中,“少數人”有發展自身的文化,信奉自己的宗教和使用自己的語言的權利。這從普遍性國際公約的高度第一次明確了對于少數人權利的保護原則。此后,聯合國又通過了諸如《兒童權利宣言》、《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殘廢者權利宣言》、《智力遲鈍者權利宣言》等對特殊主體的權利進行保護的一系列國際性文件,將“少數人”群體的范疇從宗教、種族、語言上的少數擴展到了兒童、難民、罪犯、殘疾人、智力遲鈍者等方面。
“少數人”的概念。對于“少數人”,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個內涵與外延并不確定的概念。包括凱博多蒂、杰伊西格勒等著名學者都曾經嘗試對其進行概念界定。但是,到目前為止,學界并沒有形成統一認識。綜合現有的概念闡釋,我們可以把“少數人”歸納為數量上居于少數,在種族、宗教、語言、膚色、體質、精神狀態或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由于受到偏見、歧視,在政治、經濟或文化生活中居于從屬地位的群體,包括少數民族、異教徒、兒童、老人、殘疾者、智力遲鈍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難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等。同時,“少數人”又是一個開放的概念,非婚生子女、囚犯、同性戀者等也都可以歸納為少數人的范圍。
羅爾斯關于“少數人”的相關理論。關于對“少數人”的權利保護,羅爾斯作為當代西方法學界泰斗級人物,曾就相關理論作過仔細研究,明確了“少數人”權利保護方面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平等的自由原則,即每個人都應該在社會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權利;二是差別和公平的機會均等原則。第二個原則優先適用于第一個原則。至于權利人的權利的實際享有,羅爾斯強調個人能力,同時認為能力也會受到自然和社會偶然因素的強烈影響,例如天賦、運氣、社會出身等?!肮降臋C會均等”應該是將自然及社會環境對人所造成的不平等減少到最低程度,使大家在競爭的出發點上真正平等。羅爾斯的理論反映了一種對最少受惠者的偏愛,一種盡力想通過某種補償或再分配使一個社會的所有成員都處于一種平等地位的愿望。②
“少數人”權利保護的重要意義。首先是國際人權保護原則普遍性的要求。人權是一種普遍化的權利,無論多數人還是少數人,只要是人格主體就應該享有相應權利。我們在保護多數人人權的同時,對于“少數人”的人權保護同樣應當關注,這是人權保護原則與平等原則的要求。其次是民主法治的要求。當前世界是一個法治社會,基于法治社會公平、公正原則的要求,我們在堅持多數原則的同時,還應堅持平等原則,尊重少數人應有的權利和自由,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特作用,使他們和多數人一樣都能以自由的方式去享有利益,從而實現少數人與多數人的真正平等,以體現社會的公平和公正。最后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內在要求。社會穩定與和諧的主要基礎就是確立各主要社會階層之間的和諧關系。其中,也包括少數人和多數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少數人因缺少必要的權利主張和權利實現途徑,他們的各種權利很容易受到多數人的侵害。當一個社會中的少數不公正集合起來時,極易引發一定的社會沖突,從而構成對多數公正的威脅與破壞。我們對少數人權利予以尊重和保護,才能緩解少數人與多數人的矛盾,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少數人”權利保護的主要內容
《公約》明確規定了少數人應該享有的權利:“少數人”的文化權利。除了基本的習俗、道德、傳統、宗教儀式、住宅類型、飲食習慣等內容之外,還包括制造藝術、音樂創作、建立文化組織、用自己的語言出版文學作品、以少數人自己的文化教育后人、設立獨立的學?;蛘咴诠W校中尊重少數人文化等方面的權利。宗教信仰的自由與權利?!豆s》第十八條規定要求政府保護少數人信仰自己的宗教或承認自己的宗教成員資格。而且,少數人信奉和實踐自己宗教的權利不受第十八條第三款的制約,即不受法律規定的以及為保障公共安全、秩序、衛生、道德或他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所必需的限制。使用自己語言的權利。根據《公約》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少數人有權在口頭或書面上、在公共或私人場所使用自己的語言。政府保護少數人以自己的語言出版書籍或雜志,保護屬于少數人的兒童在公立或私立學校學習和發展他們自己的語言的權利。但是,《公約》第二十七條也明確規定并不要求把少數人的語言厘定為官方語言或法庭語言,只有在刑事審判程序中,當少數人作為被告不懂法庭語言時,根據《公約》第十四條第三款第六項的規定享有免費獲得幫助的權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少數人”的權利內容有了新的發展,從最基本的對肉體生存上的保護到文化存續的維護,進而擴展到充分有效參與公共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成果,并完善國家的民主政治體制。③目前,依據聯合國《少數人權利宣言》和其他有關國際文獻,少數人權利的內容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包括少數人的群體特征的保持,擴大社會生活的參與程度以及保障少數交往的自由。少數人群體有權與其群體的其他成員及屬于其他少數群體的人自由交往,并受到當地政府及國際社會的保護。
我國對于“少數人”權利保護的路徑思考
自1980年起,我國先后簽署、批準并加入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禁止并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等7個國際人權公約。對于少數人群,我國在相關立法中予以保護,明確了他們在憲法上的權利,還明確了對少數人權利的積極保護措施,專門制定了包括《民族區域自治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方面的系列法律法規。隨著少數人概念的不斷開放,對于新增少數人群體的權利保護問題也將成為我國政府需要面對的熱點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盡管在相關領域我國并沒有使用少數人的概念,但實際上卻做了很多屬于少數人保護方面的工作,特別是針對少數民族的保護工作。比如,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的就是相關保護的內容。現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今后,在少數人權利保護方面,我國可以在幾個方面繼續完善:
從法律制定角度加強相關保護。立法方面,一是根據我國當前的具體國情和少數人群體的現實情況,在進行立法調適時著重考慮“少數人”內容,適用平等對待原則。在對少數人權利進行保護的反歧視性立法和傾斜性立法方面有所增強,構建我國包括少數人權利保護的全面的、綜合性的體系。二是與國際人權保護機制接軌,加強有關少數人權利保護的國際與國內綜合制度的建設。
從法律適用角度加強相關保護?!吧贁等恕睓嗬乃痉ūWo是指司法機關通過訴訟程序對權利受到侵害的少數人提供司法救濟,從而使其權利得到保護。在現代法治社會,雖然少數人權利保護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司法保護應該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式。因為沒有司法救濟的權利就會形同虛設,一旦這些權利受到非法侵害,這些權利就會因缺少必要的司法保護手段而化為泡影。因此,要使少數人權利能得到真正保護和實現,必須要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濟手段。目前,我國應遵循法治發展的規律,適時推進憲法司法制度的建立,適用憲法司法手段保護少數人群體的權利。當然,這個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從社會保護角度加強相關工作。除了加強“少數人”權利的法律保護外,還應在全社會培養公眾的寬容心態,營造和諧社會所必需的多元文化形態。同時,在制定國家政策和方案以及在規劃和實施合作與援助方案時充分考慮到少數人的合法利益。在經濟利益和機會的分配方面給予少數人優惠的待遇,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合作和競爭,使社會在實質上對于少數人群體有更好的照顧。在全社會尊重人權和保護人權的大形勢下關注少數人的權利保護,定會促進社會發展的穩定與和諧。
(作者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注釋
①朱曉青,柳華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其實施機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102頁。
②[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8頁。
③童婭瓊:“少數人權利保護之平等視點”,《法制與社會》,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