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常茂
〔關鍵詞〕 教育;實踐活動;標準;
書本理論;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2—0030—01
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各項競爭日益激烈、各種挑戰紛至沓來的大變革時代。教育戰線的競爭,造成孩子遠離社會、遠離自然、遠離實踐的不良現狀。給家庭乃至社會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在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的今天,思想品德教育以各種方式滲透在學生教育的各個方面,但青少年輕生的悲劇或其他不預性事件時有發生,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孩子上幼兒園,由于考試、升學等方面沒有太大的壓力,跳舞、唱歌、手工制作等活動配合得較為融洽。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各種光盤、練習冊、各式輔導課等理論集訓就接踵而來。教師的嚴教、家長的嚴管形成了一張張無形的網,將孩子網于其中,活潑不得。即使有一點放松身心、手工操作的機會,也很快被課業輔導占用。孩子的節假日普遍被補習、家教等形式占用,甚至挑燈夜戰以適應競爭的形勢。
我們不能過分地強調實踐經驗而成為經驗主義者,我們也不能過分地強調理論深造,忽視實踐經驗。通過實踐使人們學得的書本理論合乎客觀規律,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重新審讀自己的理論。實踐是學校知識與社會現實對接吻合的橋梁,青少年朝氣蓬勃,可塑性最強,所以我們一要加強學生時段的實踐活動。 參加實踐活動,一定要重視各年齡段的特點,講究循序漸進,力求適度為可。
家長要盡力為孩子提供參加實踐活動的條件。孩子能辦的事要盡力支持、鼓勵孩子自己去辦。要充分利用節假日,充分利用就近資源(如村舍田野、市面街道、廠礦企業等),使孩子有一個比較充足的從事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了使活動持續且行之有效,家長可嘗試鄰里結伴、親友結伴、幫扶代領等多種形式。
學校要在不沖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適當加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安排,加強各種勞動技能課的實施。摸索經驗,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式、講求實效地推進“實踐教育”。
社會要全方位、多層次地為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生“開綠燈”,想盡辦法為他們提供方便,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營造一個為培養下一代獻計獻策的良好的社會氛圍。
對學生要加強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使他們明確認識、端正態度。提高他們融入社會、融入自然的自覺性,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使他們盡早在實踐中,放飛自己的理想,錘煉自己的體魄,堅韌自己的心志,壯大自己的膽識,陶冶自己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自然和社會、熱愛生活和生命、樂觀向上、敢于面對、勇于擔當的情操。
說時容易辦時難。這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既要注意操作的方法,又要注意操作的尺度;既要讓它不留于形式,又要讓它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世界上的事情是復雜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看問題要從各方面去看,不能只從單方面看”。期望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使教育的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具體地統一起來。從某種意義上通過實踐強化書本理論,又通過實踐證明書本理論和發展書本理論。使學生能動地改造主、客觀世界,減少不預性事件的發生,健健康康地成長,培育較為厚實肥沃的廣闊土壤,從而實現育人用人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 編輯:馬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