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琴
〔關鍵詞〕 農村中學生;網絡;問題;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8.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2—0065—01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村地區也快速融入到了網絡世界?;ヂ摼W讓學生擴大了視野的同時也嚴重影響到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一、網絡負面因素對農村中學生的影響
1.網絡信息魚龍混雜,影響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ヂ摼W給農村中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但另一方面,一些帶有反動、迷信、色情、暴力、兇殺等傾向的不良信息也夾雜其中。許多自制力較弱的農村中學生出于好奇,在網上游覽一些不良信息,或者上網打游戲成癮。致使許多孩子形成了孤僻、自私、無情的不健全人格,暴力傾向嚴重。非常不利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上網成癮影響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學生時代是一個人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對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至關重要。過分迷戀網絡,一方面占用了課余體育煅練、社會實踐的時間,甚至擠占了正常的學習時間,極不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社會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長時間觀看計算機屏幕,容易導致眼睛疲勞,神經衰弱,情緒不振,造成青少年生理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正常節律被破壞,影響身體發育。
3.對網絡交往、網絡游戲的熱衷導致現實人際交往的冷漠。網絡的虛擬性,對中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因為在互聯網上,他們很容易找到與自己在諸多方面“志同道合”的“同類”,產生一種親近感和歸屬感,并因此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感。 網絡的虛擬交際優勢,極易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造成他們人格社會化的嚴重不足。由于不能有效地實現客觀現實和虛擬社會之間的角色轉換,容易形成心理錯位、行為失調等問題,甚至失去與現實社會的融合能力。
二、合理引導,積極推動農村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1.中學生自身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中學生要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上網不能僅僅沉浸于聊天、游戲等,不瀏覽、制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性、謾罵性的語言聊天,盡量看一些對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有益的東西。在上網之前,最好能擬定計劃,把要做的事情先寫下來,有計劃地去做。要在學校和家長的關注下,在理性認識中學會保護自我健康成長。
2.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上網。作為家長,一定要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避免孩子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私自去網吧上網。同時,家長應該了解網絡的有關知識,正確引導孩子上網,及時掌握孩子上網內容,最好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家長和孩子共同上網,可以提供兩代人交往探討的話題,對孩子上網監管,也是每個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既借助網絡幫助中學生成才,又消除了它的負面影響。
3.學校要提高中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與遵紀守法的教育,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各學校的法制校長和德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在學生中以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網絡法制教育,并組織專題討論。以符合中學生身心特點,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指導他們學會自我約束、自我保護的能力。
4.建立適合中學生的綠色網站,占領網絡教育前沿陣地。網絡上的網站形形色色,但具有教育功能的網站由于專業性強,多以課外輔導為主,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政府相關部門要整合財力、人力,建立一批能吸引中學生眼球的綠色網站,建立適合中學生的諸如“十萬個為什么”的綠色網站。以喜聞樂見、深入淺出的內容吸引中學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解疑答惑,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5.國家和地方要規范互聯網的有序發展。要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段,加強網絡“防火墻”的研制,對網上不良信息進行過濾,建立網絡監察機制,成立網絡安全監察部門,加大對網絡不良信息傳播的打擊力度,以對付日益猖獗的網絡犯罪,凈化網絡空間。
總之,應加強對中學生上網心理的研究,引導和規范相結合,培養他們的網絡道德意識,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是目前學校和家庭解決上網成癮的農村中學生較為可行的途徑。
??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