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關鍵詞〕 創造性思維能力;幼兒;操作
材料;感性經驗;思考;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2—0093—01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幼兒階段是培養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一個關鍵時期。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策略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一、提供多種操作材料
創造性思維不可能憑空產生,其主要來自于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理解,有的則來自于生活經驗的積累。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需要借助感性材料來進行。為此,教師要注重為幼兒提供多種操作材料。如,在一次搭積木活動中,我分別給五個幼兒二十塊形狀不同的積木,讓他們在二十分鐘內根據自己的想法搭建一些建筑模型,我在旁邊做記錄。三十分鐘過去了,幼兒分別搭出了近五十種造型不同的建筑。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合作完成了五個建筑物的搭建,可見其思維是何等的敏捷。在自主區角游戲活動中,我則為幼兒設計了理發室、攝像室、建筑區、娃娃家等區域,讓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游戲。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都非常地投入,他們沒有了平日里的拘謹和嬌氣,也不再爭吵和撒潑,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均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二、豐富幼兒感性經驗
創造重在不滿足于現狀,不墨守成規。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我從不干涉幼兒的自主創造活動,他們可以在講述故事的同時發揮想象進行自編、自演,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游戲活動,甚至可以和我進行一問一答式的情境對話。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應敏銳地觀察幼兒日?;顒又须S時出現的探究興趣和關注的事物,盡量創造條件,積極鼓勵幼兒親身經歷,勇敢嘗試,以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使他們內在的創造激情釋放出來,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鼓勵幼兒積極思考
幼兒在學習活動和一日生活中經常會向教師提問,這是幼兒探索客觀世界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幼兒向教師提問,實質上是其主動求知的行為。在幼兒主動求知的時候,教師一定要予以重視,并給予耐心細致的回答。在幼兒向教師提問時,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而經常性地提問。此外還要注意,對幼兒的提問是否由教師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據幼兒提問的內容和性質來決定。 如果幼兒提出的問題較難,教師則應當向幼兒作出正確的解釋。如果一時不能回答,也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問題搞清楚再回答。對幼兒提出的較容易的問題或經過幼兒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一定要鼓勵他們自己想,或者由教師啟發幼兒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來找出答案,如果其他幼兒有回答問題的意愿,教師還可以組織他們通過討論獲得正確的答案。這種教育活動過程也是鼓勵幼兒通過提問和思考活動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如,在上常識課《沉與浮》時,幼兒問我:“為什么鐵不能浮起來,而木塊能浮起來呢?”我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能裝水的容器和天平,啟發幼兒稱水、木塊、鐵塊的重量,鼓勵幼兒想一想為什么。當幼兒發現了木塊、水、鐵的重量不同時,則逐漸找到了正確答案。幼兒從提問到自己尋求答案的過程,這實際上是一次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
四、鼓勵幼兒進行實踐
幼兒有了創造的靈感和創新的意識后,必須大膽去實踐,才能獲得成功感。教師可根據觀察分析—引導構建—啟發創新—歸納總結的步驟,引導幼兒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把握正確的做事思路。在日?;顒又?,則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啟發他們運用多種手段去探索、嘗試和實踐。如,可以在各種不同模型構建的教學活動中,讓他們盡情地發揮想象力,利用豐富的材料創設出教學情境;鼓勵他們設計出功能“欠缺”的各種小系統;引導幼兒大膽探索,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制作出各種用途的學具。在這些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夠通過親身實踐體會到創造的樂趣,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并認識到創造能使簡單的材料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從而樂于探究,樂于學習,樂于實踐,樂于創造。
??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