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芳 劉桂芳
【摘要】全民信息素養關系到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缺乏敏銳的信息意識和全面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不足、信息道德問題嚴重是目前我國全民信息素養的基本現狀。構建政府主導的全民信息素養培養體系、強化學校信息素養教育、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作用、鼓勵和引導媒體參與是提升全民信息素養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泛在信息時代 和諧社會 全民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及其產業化的迅猛發展使得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無處不在的泛在信息時代。作為信息意識、檢索能力、信息評價與利用、信息道德等素質的綜合體現,信息素養在泛在信息時代顯得尤為重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相關組織陸續發布了“布拉格宣言”、“亞歷山大宣言”等多個有關提升全民信息素養的宣言,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先后制定了信息素養能力標準體系。2009年10月1日,美國發布了奧巴馬簽署的公文,將10月定為全民信息素養意識月。可以看出,信息素養逐漸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
信息素養是公民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關系到個體的發展,而公民對社會的適應和個體的發展是和諧社會構建的微觀基礎。“走向具有信息素養的社會”的布拉格宣言甚至將信息素養視為人們有效參與信息社會的一個先決條件和終身學習的基本人權。泛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內容日益豐富,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日新月異。除了書籍、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外,計算機網絡以其豐富的資源儲備、便捷的訪問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另一個重要選擇,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手持移動終端的普及更強化了網絡信息資源對個人終身學習的資源保障作用。個體的發展自然推動社會的發展,個體的安寧必然導致社會的和諧。
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經濟的發展是和諧社會構建的物資保障。全民信息素養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可以從人力資本的角度來體現。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是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資源,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大于物資資本的作用,教育是提高人力資本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不僅可以直接提高人力資本的積累,而且可以通過“全民信息素養提升→教育效率提升→全民素質提升”、“全民信息素養提升→終身學習能力提升→全民素質提升”等路徑間接提高人力資本的積累,進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除了資本和勞動力之外,影響總產出水平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三者的有機結合決定了社會總產出水平。這也可以解釋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不僅有助于勞動力質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技術的進步與創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物資財富的不斷創造和積累必然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打下堅實的物資基礎。
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泛在信息時代,個人不只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逐漸成為信息的創建者,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平臺正在成為政府了解民意、匯聚民智和公民行使知情、參與、表達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落后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其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威脅著社會的和諧穩定。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全民的信息收集、評價和利用能力,摒棄網絡的負面影響,構建和諧的虛擬社會;有利于激發全民的創造精神,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我國全民信息素養的現狀
缺乏敏銳的信息意識。作為人類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意識是指人對信息敏感程度,是從信息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和評價外部世界的現象的自覺反應。當下,全民信息素養的一個基本現實是缺乏敏銳的信息意識。主要表現為:意識不到現代社會信息的重要作用,缺乏從信息的角度探究解決問題的自覺性,面對具體問題時不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知道信息需求卻不能恰當表達。
缺乏全面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直接影響信息素養的其他幾個方面,缺乏全面的信息收集能力成為目前我國全民信息素養不高的一個重要特征。信息收集能力的缺乏主要表現為:對信息獲取的渠道了解不夠充分,相當部分居民獲取信息還停留在口頭詢問等原始狀態,不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信息渠道,對于那些基于互聯網的專業數據庫更是一無所知;對具體信息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夠,利用圖書館僅限于借書,利用互聯網僅限于門戶網站和百度,對網絡檢索工具的功能了解不夠,信息收集的效率低下。
信息利用能力不足。信息評價能力的缺乏是信息利用能力不足的一個方面,而信息處理能力欠缺、信息內化能力差是信息利用能力不足的重要表現。泛在信息時代,信息數量激增,信息質量良莠不齊、差別較大,良好的信息評價能力是信息高效利用的基本前提。信息利用能力不足是目前全民信息素養的一個短板。之所以互聯網上謠言四起、以謠傳謠,除了謠言制造者的不法行為和即時通訊、信息分享工具的放大作用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民眾缺乏一定的信息鑒別和評價能力。
信息道德問題突出。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收集、存貯、加工、傳播和利用等環節中,用來規范其間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的集合。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網絡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道德問題越來越突出。信息道德方面較為突出的問題包括對知識產權重視不夠、垃圾信息泛濫、信息泄露等。泛在信息時代,信息來源的多樣和信息獲取的便捷增加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難度,對知識產權缺乏足夠的尊重成為信息道德領域的重要問題之一。網絡環境下極低的信息生產和發布成本在促進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同時,也縱容了垃圾信息的泛濫和私密信息的泄露,這些信息道德領域的負面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健康發展。
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路徑
在政府的主導下構建綜合的提升平臺。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提升全民信息素養是政府的基本職責,美、日、英、澳等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陸續推出了一系列規劃和政策來推動本國公民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我國盡管也就信息素養的議題召開過相關研討會并在某些方面實施了具體的行動步驟,但總體而言是理論研究較多,但具體行動不夠,且缺乏整體規劃。全民信息素養的提高需要在政府的主導下構建綜合的提升平臺。第一,制定信息素養相關標準,推出全民信息素養提升的中長期規劃和短期行動目標,為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提供行動綱領;第二,設立相應機構并撥付相關經費,并對其任務、目標進行明確,為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提供組織保障;第三,整合中小學、高等學校、政府培訓機構、公共圖書館、媒體等既有資源,將其納入全民信息素養體系;第四,建立與學歷制度并行的信息素養認證制度,構建全民信息素養培養效果的考核和評價體系。
強化學校信息素養教育。學校教育是國民素質提升的關鍵,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也必須以學校教育為基礎。首先,信息素養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在小學階段對孩子的信息素養進行初步啟蒙;其次,中學階段須開設信息素養課程,并將信息素養課程納入中考和高考必考科目,通過考試的“指揮棒”作用將信息素養教育落到實處;再次,大學本科信息素養培養的重點是提升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把信息素養的培養與學科教育相結合,使得學生能通過信息的收集、處理、評價和應用解決所遇到的生活和學習問題,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大學研究生階段,信息素養培養的重點是為學生的科研和創新服務,提高學生獲取和應用學術文獻的水平。
發揮公共圖書館的作用。公共圖書館也具有豐富的館藏、完善的基礎設施、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專業素養等優勢。正如《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所言:“公共圖書館作為人們尋求知識的渠道,為個人和社會群體進行終身教育、自主決策和文化發展提供基本條件。”作為政府出資的公益性機構和地區信息中心,公共圖書館在全民信息素養提升方面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進一步強化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將全民信息素養的提升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和考核指標;第二,通過讀者入館教育、展覽、講座、培訓、論壇、研討會、參考咨詢等多種形式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切實提高培養質量;第三,結合技能教育,對諸如失業者、農民工、退休群體等具體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素養教育,切實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
鼓勵和引導媒體的參與。泛在信息時代,人們接受教育的渠道多樣,除了傳統之外,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成為人們有意或無意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鼓勵媒體的參與,是提升全民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首先,通過相關政策的調整,鼓勵和引導媒體在信息素養教育方面加大內容的投放,發揮媒體的公益職能;其次,探索以信息素養教育為內容的媒體商業模式,以期實現商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最后,政府可以購買媒體版面或時段,投放提升全民信息素養的內容。
(作者單位分別為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圖書館;本文系四川師范大學規劃項目“基于能力培養的信息檢索課教學改革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