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瑩 鄧思然
摘要當前,受到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價值多元化等諸多因素的深刻影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學生黨員入黨動機不純,功利主義取向明顯;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滯后,工作創新性、針對性、有效性不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工作水平亟待加強等。為此,對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并提出科學合理的對策建議,是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高校學生黨建問題對策
1 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少數學生黨員素質亟待提高
當前,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多,高校發展學生黨員的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部分學生在入黨動機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盲從性和個人功利傾向等;在黨員發展過程中,發展程序不夠規范,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教育、培養不夠,黨員發展材料不夠齊全、規范;“重發展,輕教育”等客觀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使得黨員的發展數量與黨員的先進性要求不成比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學生黨員的整體質量。
隨著社會的變化,受到社會轉型、經濟全球化、非主流價值沖擊、西方思潮、互聯網等的影響,加之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后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部分學生黨員黨員意識弱化,黨性修養不足,進取心責任性喪失,出現了價值取向偏失。部分學生黨員不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履行黨員職責,不珍惜黨員稱號,重名利,輕實干,嚴重破壞了黨員的整體形象,嚴重影響了學生黨組織的號召力,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
1.2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性不足,黨員教育管理缺乏長效機制
目前,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理論研究不足,工作難以形成科學化、專業化。長期以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多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黨員教育手段缺乏新穎性和生動性,面對著“80 后”和“90后”的青年大學生,這種灌輸式教育方式明顯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的要求。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沒有形成教育、管理和監督的長效機制。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機制不完善,基層黨組織工作薄弱、戰斗堡壘作用不強;缺乏黨內教育管理長效機制,黨支部對學生黨員的監督約束執行不力、監督不嚴、流于形式,沒有構建起合理的高校學生黨員自我管理體系和黨員評估體系;黨組織活動針對性不強,主題不夠鮮明,導向不夠明顯,黨組織活動制度不夠健全,管理不夠規范,未形成一套健全規范的制度,管理活動也相對散漫和隨意,黨建工作內容相對空泛,形式比較單一,黨建活動缺乏時效性、針對性、靈活性。
1.3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整體素質有待加強,工作水平急需提高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作為學生黨建工作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具體操作者,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擔負著重要職責。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當前學生黨建工作隊伍還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任務隨著黨員發展的數量攀升而不斷加重,但是從事基層學生黨建的工作者數量卻變化不大,導致在工作上捉襟見肘,疲于應付;學生黨建工作多由高校的專兼職輔導員老師擔任,這些人日常的工作本來就比較繁雜,常常無暇把學生黨員的教育工作做細做實;個別從事學生黨建工作的老師,對黨的基本政治理論不熟悉,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理解不透,理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缺乏規范化、系統化的培養和培訓,其政治理論水平及業務知識不能得到及時的提升,工作中的創造力不足;部分學生黨建工作者認為從事學生黨建工作,與從事教學科研的老師相比收入低、地位低、出路窄,心理不平衡,消極情緒強烈,對工作不安心,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不穩定。
2 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學生黨建的內外部環境錯綜復雜,黨建工作面臨新挑戰
當前,整個國際格局處于大調整、大變革時期,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前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必然影響政治格局和國內人們的思想意識,帶來西方價值觀的沖擊。同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的經濟成分、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等也表現出了多樣化,決定了我國目前社會生活中人們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復雜性。在內外因素的雙重交織下,社會不良風氣沉渣泛起,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惡性膨脹,腐敗現象和庸俗文化在一些地方蔓延。這些現象也必然影響到高校大學生,導致部分學生功利主義傾向明顯,價值觀發生扭曲,影響了高校學生黨員的整體素質。
2.2 部分高校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深入研究
在實際工作中,高校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用來抓學科建設、科研建設等業務工作,而對學生黨建工作卻無暇顧及,出現了“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 導致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研究不夠深入,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發展和現實需要,針對性研究極為薄弱,工作難以形成科學化與專業化,在實際的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難以形成系統的黨員管理、黨員教育、黨員考核、黨員監督及組織活動開展的長效機制。
2.3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建設投入不足,影響了工作實際效果
部分高校領導對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戰略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此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忽視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建設。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自身在年齡、專業及工作態度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阻礙工作的深入開展。部分黨建工作者因日常工作繁雜或不夠重視等主客觀原因,忽略了自身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及工作水平的提升,同時,由于收入少,出口窄,自身發展受限等原因,部分黨建工作者產生工作倦怠感。加之社會轉型期存在的不正之風、腐敗現象、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影響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態度,導致他們缺乏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影響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際效果。
3 加強和改進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對策探討
3.1 加強教育管理,切實提高高校學生黨員的整體素質
完善入黨積極分子系統教育,嚴格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工作,幫助其激發政治熱情,增強政治理論知識,提高黨性修養,端正入黨動機;嚴把黨員發展質量關,黨員發展工作對黨員隊伍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選好苗子、嚴格把關、規范程序、細化內容、落實措施,制定科學全面的考察操作標準,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知識扎實,社會工作突出,群眾基礎牢固的學生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真正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強化入黨后的繼續教育,強化黨的基本理論教育,強化政治理論和形勢政策教育,實現學生黨員教育全程化;創新教育活動載體,增強教育效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黨員進行教育,充分發揮黨校作用,更新內容,創新形式,不斷增強黨員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把黨員教育應與學生學科專業相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聯系社會實際、專業特點和學生思想狀況進行教育;抓好學生黨支部自身建設,做好黨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學生黨支部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做好學生黨支部委員特別是黨支部書記的培養工作,通過培訓增強學生支部委員的責任感,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3.2 重視理論研究,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制度和機制
加強對高校學生黨建各項工作的深層次理論研究,不斷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理論化、專業化和科學化水平,不斷推進學生黨建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的創新,切實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進一步完善高校學生黨建各項工作制度,比如團支部薦優制度、發展黨員公示制度、理論學習制度、黨校培訓制度以及黨員責任制度等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群眾監督制度以及黨員、黨支部定期考核考評制度,完善考核考評指標體系;創新黨支部設置形式,可以設置跨年級黨支部,形成高低年級學生黨員“傳、幫、帶”的良好制度模式;拓展和創新學生黨建的工作渠道,重視學生黨建的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建設網絡黨建陣地,開辟黨建網站,舉辦網上黨校,開設黨建專題論壇,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網絡影響力;探索學生黨建進園區,進宿舍,完善公寓樓的學生黨建活動場所,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
3.3 加強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
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突出,理論知識扎實,熱愛學生黨建事業的同志選拔到隊伍中來,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優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加強對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培養、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質。加強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管理,通過建章立制,明確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工作職責,使學生黨建工作者深刻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嚴肅性,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建立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的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通過必要的政策傾斜,如在外出進修、收入待遇、晉升職務、考核職稱等方面,給予從事學生黨建工作人員必要的照顧,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
[1]黃炎擯.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的調研與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2]林莉,胡玫艷.高校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建設創新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育,2010(4).
[3]孔燕群.再談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J].黨史文苑,2008(6).
[4]何淑霞,林偉英,馮岡平,張亞平.創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品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文教資料,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