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麗
【摘要】 電子信息企業面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競爭力,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促進作用。文章在對財務競爭力內涵和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特征分析的基礎上,從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國際化能力、生態環境保護和財務能力五個層面構建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 電子信息企業; 企業核心競爭力; 財務競爭力; 指標體系
國內外學者已經開始重視企業財務競爭力的理論研究,但關于財務競爭力的內涵、特征、評價指標、評價方法等問題至今尚未達成共識,這給實踐中運用理論研究成果評價企業財務競爭力的強弱帶來了困惑。同時,不同行業的財務特征具有明顯的差異,從而決定了評價各行業財務競爭的指標也不盡相同。本文以電子信息企業為例,根據財務競爭力內涵和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特征構建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財務競爭力的內涵和特征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整合內部、外部資源的過程中形成的,蘊涵于企業內質中的,具有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勢的能力。資源是指企業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和非物質要素的總稱,包括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能力是企業在組織過程中通過配置和優化資源,以實現企業目標的才能和技能。資源和能力雖然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但擁有資源和能力的企業卻不一定具有核心競爭力,因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企業資源和能力的整合程度是否優于其他企業。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將企業財務競爭力定義為:在企業動態理財過程中,通過對財務資源和財務能力的有效整合,使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能力。財務資源是指企業擁有的資本以及在資本籌集和使用過程中形成的專有資源,包括資本、知識資源(如人力資源、組織管理資源、知識產權等)、財務關系和財務信息資源等。財務資源能否形成企業財務競爭力,關鍵在于它的專有性的高低和配置的合理性。財務資源專有性越低或配置越不合理,對企業財務競爭力的形成和發展所起的作用就越低,反之,財務資源專有性越高且配置越合理,對企業財務競爭力的形成和發展所起的作用越強。財務能力是企業施加于財務資源的作用力,包括財務營運能力、財務管理能力和財務應變能力。財務能力在企業財務競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所起作用的大小,取決于它的獨特性。而財務能力的獨特性又與財務人員的素質密切相關。
根據財務競爭力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企業財務競爭力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持續性。企業財務競爭力是在長期理財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曇花一現的財務優勢不能作為財務競爭力強弱的衡量標準。2.創新性。企業財務競爭力是為企業發展服務的,必須能滿足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變化和發展提出的各項需求。只有那些組合能力強、創新可能性大、適應速度快的財務優勢,才能沉淀為真正的財務競爭力。3.成長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財務競爭力是財務優勢長期進化的結果,必然具有自我積累、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的特性。凡是僵化的、封閉的、缺乏成長性的財務優勢都不可能成為企業的財務競爭力。
二、電子信息企業的財務特征
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十多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的年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遠高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電子信息產業因具有傳統產業無法比擬的增量效應和乘數效應而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突出的產業特征和財務特征。就財務特征來說,電子信息企業與傳統產業相比,具有以下一些財務特征:
(一)資金密集,風險較高
電子信息產業具有產業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強等特征。因此,在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化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有資料顯示,一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僅固定資產投資少則幾百萬元,多則幾百億元人民幣。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不少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化項目慘遭失敗,這使得電子信息企業呈現出高投入、高風險的財務特征。
(二)研發經費投資大,制造成本相對較低
電子信息產業是知識和研究開發密集型產業。有關研究資料表明,電子信息技術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科研資料的平均有效壽命只有5年。技術更新頻率快、技術壽命短的特點,要求電子信息企業必須以科技研發為先導,重視并加強研發人員培養和研發資金投入。與傳統產業相比,大多數電子信息產品在研發階段往往需要投入較多的研發人員和研發資金,如2010年我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共有研究開發人員25.5萬人,占全部員工數的19%;研發經費投入達到73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8%。其中,居我國百強企業之首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10年研發經費投入203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10%。大量的研發經費投入,為電子信息企業創造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并為提升電子信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電子信息企業在研發階段資金投入大,但研發成果一旦進入生產制造階段,其制造成本相對較低。
(三)固定成本大,變動成本小
如前所述,電子信息企業在項目建設階段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投入,巨額投資使產品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較大。與傳統產業相比較,電子信息企業產品固定成本較高,而變動成本較低,有的電子信息產品如芯片產品,其固定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重達到70%左右,而變動成本僅占制造成本的30%左右。
(四)生產規模擴大,盈利空間縮小
一種新的電子信息產品在生產的初期,其產品處于壟斷地位,通常產品定價較高,利潤空間較大。一旦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企業就會擴大生產規模,而生產規模的擴大,其產品的制造成本和銷售價格也會隨之下降,但產品銷售價格下降速度往往比制造成本下降速度快,從而使產品的利潤空間縮小。
三、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現狀與不足
目前,關于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文獻并不多見,已有的研究文獻也存在較大的分歧和不足。朱曉針(2007)根據上市公司運行特點和《國有資本金評價規則》,從財務生存能力、財務發展能力、財務潛力三個方面構建了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周亮等(2008)根據國內學者對公司財務競爭力指標體系的研究和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提出了用每股收益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等18個指標評價上市公司的財務競爭力。劉真敏等(2009)根據財務核心競爭力的涵義和特征,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投資能力、資本結構等方面提出了評價財務競爭力的評價指標。朱成 ■ 等(2010)根據形成財務競爭力的因素結構,從財務生存能力、財務發展能力、現金流量、財務潛力四個方面構建了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上述文獻雖然對評價企業財務競爭力的載體——財務指標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構建的指標體系缺乏行業針對性。以上研究文獻都是從企業財務競爭力的共性表現視角來構建企業財務競爭力的指標體系。事實上,不同行業的經營特點和財務特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些行業(如電子信息行業)與其他行業(如服務行業)的經營特點和財務特點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性必然會使不同行業的財務競爭力的具體表現也不相同。如果建立的指標體系只能反映企業財務競爭力共性的一面,必然導致對具體行業財務競爭評價缺乏完整性和客觀性。二是構建的指標體系對財務競爭力創新性特征反映不足。創新性是企業財務競爭力最重要的特征,沒有創新性也就不可能長期保持企業財務競爭力優勢,但現有研究文獻都沒有設置專門反映企業創新能力方面的指標。三是運用的具體指標不足以反映企業財務的持續成長性。上述研究文獻在具體運用指標方面都是將本年實際指標與上年實際指標進行比較,僅僅通過兩年指標對比來判斷企業財務競爭力的持續成長能力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四是缺少反映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和效果的指標。已上研究文獻都是以財務指標來評價企業財務競爭力,沒有引入生態環境指標。國家為實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環境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來約束企業的投資行為和經營活動,加大了對高污染企業的處罰力度,甚至實施強制性關閉,而對“環保型企業”在產品出口、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政策性支持和獎勵。此外,EuP指令(歐盟在環保方面的新指令)對出口產品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也作了嚴格的規定。因此,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及其效果也應作為衡量企業財務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五是沒有運用非財務指標。現有研究文獻對企業財務競爭力的評價幾乎都使用財務指標,盡管財務指標對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僅僅運用財務指標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企業財務競爭力。在許多行業,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只有引入必要的非財務指標,才能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競爭力。
四、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衡量財務競爭力需要借助于可量化的指標,而評價指標的設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筆者認為,在設計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除了遵循指標體系設計的普遍性原則外,還應遵循以下原則:1.關注財務競爭力的持續成長能力原則。動態性和逐漸積累性是財務競爭力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構建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時,必須要把握這一關鍵因素,通過設置幾年平均增長率指標來衡量企業財務競爭的持續成長能力。2.系統設計原則。一是設計的指標體系應盡可能全面地評價企業的財務競爭力,二是各項指標所涵蓋的內容又盡可能不重復。3.針對性原則。必須根據財務競爭力的內涵,選擇對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形成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評價指標。
借鑒學者對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研究的成果,根據財務競爭力的內涵和電子信息企業的財務特點,筆者認為,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集中表現為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國際化能力、生態環境保護和財務能力五個方面。1.綜合實力是企業各項資產增長和運用資產獲取收入、賺取利潤的能力。綜合實力的增加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源泉,沒有綜合實力的提升,也就不可能形成持續的財務競爭力。綜合實力可以通過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兩個方面來反映。2.創新能力是企業研發投入和研發成果產業化的能力。創新是電子信息企業重要的財務特征,將研發投入、研發成果產業化效果作為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的評價指標,有利于促使電子信息企業重視研發投入、技術創新、研發成果的轉化。3.國際化能力,即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將國際化能力作為評價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指標,目的是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評價企業參加國際競爭的能力和水平,促進企業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4.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環保產品研發的企業,是不可能在全球發展綠色經濟的環境下得到持續發展和擁有競爭力。因此,從財務視角引入與財務競爭力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保護指標,不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評價企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履行情況,也可以使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更加完整。5.財務能力是施加于財務資源的能力。從根據可量化、數據易獲取的原則,筆者選取現金流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作為衡量財務能力的指標。現金流綜合反映了企業經營活動質量、投資活動狀況和籌資活動狀況,是評價企業償債能力、發展潛力和企業價值的重要指標。資產管理能力是企業資產運用的效率與效益,反映資產的管理狀況。由于固定資產在電子信息企業全部資產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在評價資產管理能力時,除運用許多學者普遍使用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指標外,還將固定資產周轉率作為評價指標。依據以上思路,本文設計的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首先,本文在設計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競爭力指標體系時,沒有設置償債能力指標,這是因為現金流指標已經能夠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而且資產管理能力方面的指標也對企業償債能力起用基礎和補充的作用。其次,以上指標可以通過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和組合賦權法,對各個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系數,以綜合評價企業的財務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歐謹豪,劉雪輝.財務新視角下的企業財務競爭力研究[J].金融經濟,2006(12).
[2] 2011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綜述[EB/OL].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網,201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