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超
【摘要】 2011年10月8日財政部發布《小企業會計準則》。為促進企業更好地貫徹執行相關規定,文章通過對比《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來分析該準則與納稅成本的聯系,使企業從稅務角度來更好地理解《小企業會計準則》。
【關鍵詞】 《小企業會計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 納稅成本
一、背景
2011年10月18日財政部制定并發布《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 年1月1日起在小企業范圍內施行,同時鼓勵小企業提前執行。屆時財政部發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4]2號)將廢止。與《小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小企業會計準則》更加具有系統性,有利于小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小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性,強化會計信息在小企業中發揮的作用。一些學者通過分析《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執行效果發現,企業執行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缺乏對新制度的認識,由于欠缺會計核算、稅法等方面的專業能力而不能充分利用新制度的優勢,使得企業不愿意付出轉換成本。促進《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落實需要讓企業了解準則的重要意義,該準則不僅影響企業的內部管理和會計核算,也會影響企業重點關注的納稅活動,讓企業充分認識《小企業會計準則》在稅務方面的影響將有利于《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貫徹執行。因此,筆者將從納稅成本的角度出發,探析《小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納稅活動帶來的影響。
二、納稅成本簡介
企業納稅成本的理論基礎是“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和稅收遵從理論。廣義的企業稅收成本是指企業在納稅過程中所發生的耗費,包括稅收負擔以及與納稅相關的所有費用。一些學者對納稅成本的構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主流的觀點認為,納稅成本分為納稅實體成本與納稅遵從成本。本文采用納稅實體成本和納稅遵從成本的體系對《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納稅成本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一)納稅實體成本
納稅實體成本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依照稅收實體法的規定,依法向國家繳納的各種納稅款項。它包括:取得收入征收的流轉稅、取得收益征收的所得稅以及國家對納稅人征收的財產稅等。納稅實體成本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固定實體成本和變動實體成本。
(二)納稅遵從成本
納稅遵從成本是企業在納稅過程遵從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進行納稅方案的設計(即納稅籌劃)、納稅過程管理以及這些活動相關的缺失所付出的代價,具體還可以分為納稅管理成本、納稅風險成本和納稅心理成本。納稅管理成本是在企業選擇某種納稅籌劃方案時支付的辦稅費用、稅務代理費用等;納稅風險成本是指由于選擇某項納稅籌劃方案可能發生的損失,它與方案的不確定度呈正相關,具體包括罰款、稅收滯納金和聲譽損失成本;納稅心理成本指納稅人可能認為自己納稅卻沒有得到相應回報而產生不滿情緒或者擔心誤解稅收規定可能遭受處罰而產生的焦慮。納稅心理成本與稅法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程度以及納稅人的教育程度負相關。
三、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納稅成本
納稅成本在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中扮演重要角色,小企業所要繳納的稅種相對簡單,但納稅實體成本是小企業的一項重要支出。而稅收遵從成本對我國中小企業構成一定的負擔。企業規模越小,遵從成本越高。尤其表現在所得稅和增值稅。
依據規定,小企業可以自行選擇《企業會計準則》或者《小企業會計準則》,但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不得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選擇執行本準則的相關規定,這就使得很多小企業面臨著“二選一”的情況。《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相輔相成,兩者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所差別。從稅務角度來看,會計計量與稅法計稅基礎存在的差異導致了相應了會計調整,會計要素的計量方式對納稅成本的影響不容忽視。《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要素計量上存在較大差別。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重點分析兩個準則在會計計量方式上的差異對納稅成本的影響。本文重點分析的稅種為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首先將《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主要的會計要素計量差異進行整理,如表1所示。
根據各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方式,收入的確認方式對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資產和負債方面的差異一般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較大,因為增值稅和營業稅主要與業務收入相關,與成本或費用的計量關系相對較小,而企業所得稅關注的則是利潤。為了更直觀地分析問題,對比《小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在納稅方面的差別,本文歸納了稅法對上述會計要素的相關規定,對于兩個準則在納稅調整上完全相同的科目予以剔除,具體內容如表2和表3所示。
會計計量與稅法規定的方式存在差別會對納稅成本帶來影響。一方面,會計與稅法的差異導致企業需要進行調整,調整過程必然消耗一定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如果調整過程復雜,而企業又缺乏相應的人才,就會選擇代理服務,支付相應的費用。如果企業沒有借助專業機構的服務則可能增加納稅風險,發生不必要的罰款等費用。另一方面,從稅務籌劃的角度來說,會計與稅法的差異會還會導致以下幾個問題。1.企業可能提前納稅,發生的利息損失、銀行轉賬手續費等,損失了資金的時間成本。2.企業對稅法了解有限,選擇了不恰當的計量方式導致納稅成本增加,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發出存貨的計量方法以及商品的銷售方式等。3.企業忽視整體納稅成本的減少,只關注納稅額絕對值的減少,忽視了納稅過程中發生的其他相關費用。
對照上面表格內容可以發現,《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的一致性較高。這些差異與納稅成本的聯系對小企業今后的納稅活動十分重要。基于對納稅成本的分析,《小企業會計準則》大大簡化了納稅過程中進行的會計調整,節省了相應的費用和人力,會計核算與稅法的一致性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提前納稅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有助于小企業按照稅法規定正確地申報納稅。執行該準則可以幫助小企業提高會計核算水平,降低企業稅務籌劃的難度。此外,掌握其與稅法的聯系也能一定程度上控制納稅風險。
四、總結
綜上,筆者通過對比的方式分析了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納稅成本之間的關系,執行該準則對降低企業的納稅成本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同的企業有其自身的業務特點,稅法對個別行業也有其他的優惠政策。稅法與會計核算之間還存在一些不協調的地方,比如稅法折舊年限偏長,個別事項的申辦過程繁重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要素計量對稅收的影響,從全局性的角度來說,《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各有優勢,企業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衡量和選擇。筆者認為,企業在實際運用準則時會考慮到成本效益問題,我國應當加強相關的配套措施,比如提供相應的稅收指引或者改善稅收征管的程序等,對于小企業而言,適應和調整的過程將耗費一定的成本和時間,應當切實讓小企業充分認識到該準則的優勢,盡量降低企業會計準則的轉換成本,從而來更好地推進小企業準則的貫徹執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小企業會計準則[S].2011-10-18.
[3] 薛菁.企業稅收遵從成本:理論與實證[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4] 安仲文,吳春璇,唐苓. 納稅籌劃實務[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5] 盧新國.《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情況分析及對策[J].會計研究,2009(12):47-54.
[6] 胡國強.企業納稅成本及其決策模型構建[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8):4-25.
[7] 姚愛科.企業稅收成本構成及其優化[J].財會研究,2011(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