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芹 劉珊珊
【摘要】長白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曾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長白山文化具有多變、復雜和多元化的特性,其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在于它能夠激勵東北人不斷地開拓進取,從而促進東北經濟的振興和發展。因此要充分重視長白山文化與東北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以文化發展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的步伐。
【關鍵詞】長白山文化 經濟發展 辯證關系
長白山地區是一個多民族地區,除了漢族以外,還包括滿、朝鮮、蒙古、達斡爾、赫哲、鄂溫克、鄂倫春等一些少數民族。長白山文化與中華民族的其他民族文化一樣,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同時豐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長白山文化的研究起步比較晚,有關長白山文化方面的研究文獻也比較匱乏,缺少深入、全面、系統的研究,特別是從長白山文化入手去探討如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文章更不多見。因此,本文試圖從挖掘長白山文化入手,來探討如何振興東北地方經濟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問題。
長白山文化的現狀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白山文化屬于民族區域文化。何謂長白山文化?顧名思義,即長白山區域的文化。由于長白山整個山系覆蓋了吉林省全境、遼寧省和黑龍江省的大部分地區,因此長白山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它是一種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復合文化,是“一體多元”的文化。
東北地區的長白山文化是由原始的肅慎文化逐漸發展演變而來。長白山地區是漢、滿、朝鮮、蒙古、達斡爾、赫哲、鄂溫克、鄂倫春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其民俗文化雖然出現了融合趨勢,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各民族仍然保持著各自的民族特色。例如,滿族的祖先在白山黑水間生活,因此他們主要以打漁授獵為主,人們喜歡穿白袍,為了御寒外面還會穿一件馬褂,其居住的房屋一般為“口袋房”。長白山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造就了滿族人坦率爽朗、粗獷豪放的性格、他們重義氣,重禮儀,尊老愛幼,并且非常注重鄰里關系,提倡和睦友好相處,這種為人處事之道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諺語:“遠親不如近鄰”。朝鮮族以種植水稻為主,除了愛吃辣椒外,每逢節日都會吃一種粘食—打糕,最喜歡吃的肉是狗肉、自己腌制的辣白菜堪稱一絕,特別喜歡飲酒,對人熱情。蒙古族以狩獵、游牧為生,通常住在蒙古包中。他們熱情好客,男女老幼都喜歡穿長袍,配以腰帶和長靴。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祖祖輩輩以狩獵為生,赫哲族是以漁獵為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長白山地區各族人民從原始部落較落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逐漸步入到現代社會中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別是在交通、通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發展,這使得長白山地區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頻繁,人們的文化素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長白山文化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意義
在東北地區的長白山文化中,少數民族文化以滿族文化為代表,此外還有具有地方色彩的冬文化和海文化。冬文化就是冰雪文化,它是在東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特殊氣候下形成的,是東北地區優勢資源;海文化就是海濱休閑文化,以大連等海濱城市為代表。無論是滿族文化,還是冬文化和海文化,都具有生態客觀性,是極其獨特的。因此挖掘長白山文化對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方面,長白山文化是滿族的起源文化,體現了東北人的內在精神,它見證了滿族文化的興盛及滿漢文化的融合。東北人深愛長白山文化,并以此為豪。在促進東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東北人應該用長白山優秀的文化內涵激勵自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勇敢地面對目前的挑戰和機遇,積極地應對并克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另一方面,長白山文化能夠激勵東北人不斷地開拓進取。因為長白山文化中蘊涵了東北人自強不息、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長白山文化融合了其他文化的精髓,從而使東北人傳統守舊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發生了改變,這有助于推動東北經濟的發展與振興。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東北地區不同階層之間出現了許多矛盾與沖突。面對這些不利的因素,東北人能夠從長白山文化的深刻內涵中找到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化解不同層次的沖突與矛盾,使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與和諧,為東北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與環境。總之,長白山文化在振興和發展東北經濟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長白山文化與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關系
伴隨著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浪潮的到來,經濟與文化出現了日趨融合的趨勢,文化在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東北地區,人們開始認識到長白山文化與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以及長白山文化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長白山文化與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內在聯系。眾所周知,文化與經濟關系密切,二者之間相互依存并相互影響。因此,長白山文化在東北地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及計劃經濟時期,在優秀、先進的長白山文化的作用下,東北地區的經濟飛速發展,迅速騰飛,成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這讓東北人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令人遺憾的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東北地區的經濟反而落后了,這主要是因為東北人的思想觀念陳舊,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造就了東北人消極的性格,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文化上的落后。這種文化上的落后主要表現為,東北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時,出現了多元文化的矛盾與沖突,這種多元文化的碰撞使各族人民之間出現了相互排斥和抵觸的情緒,因此無法真正團結在一起為東北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這一點充分說明在經濟與文化逐漸融合的態勢下,任何一方的落后與停滯不前,都會影響一個地區、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競爭力。因此,長白山文化是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會成為該地區社會生產力的主導力量。
其次,長白山文化能夠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改革開放之后,雖然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滯后了,但是在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國家提供的優惠政策下,在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在先進文化的作用下,東北地區的經濟一定會得到振興與繁榮。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文化資源將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性資源。一個地區是否具有綜合競爭力,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具有先進的文化,并且能否將其整合生成新的資源。因此,長白山文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而推動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在長白山文化中有許多資源有待深入開發,如具有滿族風情的葉赫那拉古城是吉林省四平市的重點旅游文化項目,但其卻存在景區基礎設施落后、管理水平比較低、歷史文化旅游挖掘滯后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只有進一步開發長白山文化資源,深度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才能轉變地區經濟發展的落后現狀,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總之,開發文化資源,使其形成一個文化產業鏈條,不僅可以擴大經濟發展的總量,而且能夠創造出新的財富,同時帶動經濟的飛速發展。
再次,長白山文化能夠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不僅需要科技的支撐,更需要智力的支持,而科技和智力的發展都源于文化的創新。長白山文化可以使東北人不斷擴大視野,提高認知能力,為東北經濟的振興和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例如,東北三省可以在每年春暖花開之際,舉辦少數民族運動會。這樣既能豐富各族人民的業余生活,又能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相互交流與合作。此外,由于長白山文化曾經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和計劃經濟時期,為東北經濟與工業的振興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因此我們深信長白山文化也會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今天,為東北經濟與工業的發展和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并且能夠起到促進區域合作、經濟協調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
結論
總之,在今天這樣一個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關注文化的積極作用。長白山地區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區域,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及其豐富,挖掘長白山地區文化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充分重視東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充分重視長白山文化與地區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以文化發展促進振興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步伐,構建一個更加繁榮、和諧的社會。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11YJA840032,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