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武

“營改增”是財稅體制改革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契機。
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下稱“營改增”)正被高層寄予厚望。
今年1月1日,上海市率先開展“營改增”試點。隨后,財政部、國稅總局下發通知,明確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自2012年8月1日開始,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含寧波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廣東省(含深圳市)等8個省市。
繼上海、北京、安徽和江蘇先后啟動“營改增”改革試點之后,廣東(含深圳市)、福建(含廈門市)于11月1日開展“營改增”試點工作,其余省市將在12月1日開始試點工作。
小微企業受益大
今年,上海市先行選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試點以來,減稅效果明顯,小微企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截至6月底,上海有13.9萬戶企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比年初增加了2.1萬戶;與原實行營業稅稅制相比,“營改增”改革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整體減輕稅收負擔約44.5億元。
其中,9.1萬戶小規模納稅人從原來按5%稅率繳納營業稅調整為按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稅負降幅約40%,成為此次“營改增”改革最大受益者。
北京作為第二個實施試點的地區,已有10.04萬戶企業經確認納入試點范圍(其中一般納稅人2.55萬戶,小規模納稅人7.49萬戶)。根據2011年靜態數據測算,試點改革將總減稅約165億元,其中北京市地方減稅72億元。
另據《濱海時報》報道,天津“營改增”試點方案已敲定,“營改增”后試點行業納稅人預計減稅11億元。據報道,廣東省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預計減輕企業稅負約100億元,將普遍惠及各試點企業。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日前在第九屆中國企業經營與財務戰略管理高峰論壇上表示,營業稅改增值稅是當前結構性減稅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幾年,營改增推廣至全國,年度減稅規模不會低于3000億元。
財政部10月22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77410.08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8.8個百分點。結構性減稅政策力度較大,成為稅收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擴容三大行業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18日舉行的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座談會上表示,要抓緊制定擴大改革試點的具體方案,有序擴大試點范圍,適時將郵電通信、鐵路運輸、建筑安裝等行業納入改革試點。根據國家和地方財力可能,逐步將營改增擴大到全國。這是高層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營改增試點將向新行業擴圍,并明確劃定三大行業范圍。
中翰國際轉讓定價稅務服務聯盟發起合伙人王駿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營改增試點從1個直轄市擴圍到9個省(直轄市)及3個計劃單列市,地區試點累積的經驗已經足夠。明年應盡快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試點向全國推開,之后再選擇尚未納入營改增的行業進行全國試點。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是營業稅中體量最大的兩個稅目,兩個行業所繳納的稅額占到營業稅總額的一半以上。若能將建筑業納入試點范圍,表明營改增試點的力度確實在進一步加大。
王駿表示,當初上海試點的時候建筑業也曾經是候選的大熱門,但最終沒有入選。其原因除了上海市的意愿之外,更重要的建筑業納入營改增存在三大難點。
首先,納稅地的變更對地方財政利益影響比較大。當前建筑業繳納營業稅是按照勞務發生地納稅,工程在哪里就在哪里納稅。但增值稅卻要求在機構所在地納稅。比如北京的建筑企業在上海有工程,營業稅是在上海交,而增值稅則要回到北京交。
其次,由于建筑業競爭非常激烈,企業良莠不齊,很多企業達不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要求,這也造成了稅收征管的難度。此外,沙石土料等很難拿到增值稅抵扣發票,建筑業也存在抵扣不充分的問題。
“這些難點都需要相關部門進行進一步的制度設計。”王駿說,根據財政部“營改增”的文件,留給建筑業的“營改增”的稅率窗口是11%,而建筑業的營業稅率僅為3%,因此很多建筑企業主擔心改革之后會像交通運輸業一樣出現稅負上升。
鐵路運輸之前由于無法劃分試點省市而沒有納入“營改增”的試點,因此鐵路運輸業被納入了擴容范圍,必須以全國性試點的推開為前提。
鐵道部公布的《2011年度匯總財務報表審計報告》顯示,2011年,鐵道部繳納營業稅214.3億元,2010年為186.8億元。楊志勇表示,上個月財政部下發的《關于調整鐵路運輸企業稅收收入劃分辦法的通知》中將鐵路企業的營業稅下劃地方已經在為鐵路運輸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做前期準備。
王駿還認為,相比于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的復雜情況,郵電通信業由于涉及的企業數比較少,而且基本上都是央企,營改增試點的阻力會比較小。
理性看待減稅
增值稅的征收范圍擴大之后,營業稅的范圍就會相對縮小,而營業稅本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稅種,并且也是地方政府惟一主體稅種,當面臨征稅范圍縮減甚至被增值稅取代時,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必將會減少,可能會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
“其實,上海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談儒勇告訴記者。今年3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上海65家物流企業進行調查顯示,這些企業在2008年至2010年年均營業稅的實際負擔率為1.3%,其中,運輸業務負擔率平均為1.88%。而實行“營改增”后,實際增值稅負擔率會增加到4.2%,上升幅度為123%。
談儒勇認為:“減化稅制是當前改革的重點,重新劃分增值稅收入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比例,將成為地方政府關注的焦點。”
楊志勇說,“營改增”加快推向全國是大勢所趨,可以以營改增為契機推動我國財政體制改革,調整目前國稅與地稅的功能和定位,這必然要求有規范的體制與之相對應。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岳樹民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當前應重點針對稅制結構不合理之處進行調整,同時更好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通過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加大民生領域投入,更好刺激國內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