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雄
在A股一蹶不振的情況下,商品期貨市場今年卻迎來一番“好光景”,不少期貨產品收益驚人。
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9月份其跟蹤的41只期貨私募就表現不俗,其中有24只實現了正收益,有兩只產品的月度收益超過30%,三只產品的月度收益超過20%。17只產品月度收益為負,其中8只產品虧損超過20%,成立于今年9月18日的雛鷹1號已虧41.48%。另智業一號和守成期貨基金成立以來累計虧損幅度高達84.98%、77.80%。
期貨私募業績大爆發
非卻投資交易三部和瀚海3號分別取得34.61%和32.47%的收益率,瀚海3號的成立時間為2012年9月7日,不到1個月大賺超過30%,著實讓證券類私募望塵莫及。
2012年7月2日成立的科樂HK壹號,9月的收益為17%,但是累計凈值已經達到了1.8314元,這也意味著,該產品在不足3個月內獲利超過80%。
而近期更為吸引眼球的莫過于凱豐基金8倍收益的神話。根據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的數據統計,截至9月21日,凱豐基金成立兩年以來收益率高達726.05%,其間最高收益率高達789.37%,今年以來收益率高達370.31%。
上海一位期貨私募說,比起股票市場,今年商品期貨市場可謂是機會紛呈,今年的豆粕行情以及美國QE3政策推出引發的商品期貨行情走勢兇猛,一旦抓住了一波趨勢進行投機,業績要翻幾倍也是有可能的。
“這些期貨私募的資金量一般比較小,運作起來也比較容易,加上商品期貨的特點所在,短期內業績大爆發并不奇怪?!彼侥寂排啪W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曉武則說。
據了解,截至2012年9月,在私募排排網有業績記錄的單賬戶期貨私募產品共有84只,這些產品資金規模一般在100萬~200萬左右,規模最大的凱豐基金也只有1000多萬,與證券類陽光私募的管理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月光”身份引發疑慮
搶眼的業績之下,期貨私募名聲大噪,追捧的投資者也蜂擁而至。但是,與證券類陽光私募不同的是,期貨私募由于缺乏陽光化的途徑,大多數仍是沿用“代客理財”的模式,缺乏第三方資金監管和業績核算的背后,這些產品的可信度又有多少?
目前,絕大部分的期貨私募仍是“地下工作者”,行內統稱為“月光私募”,與“陽光私募”相比,缺乏公開化的渠道和合法身份,他們的投資業績也不需要強制公開。
“準確來說,這些并不能稱之為“產品”。彭曉武也說,即使在私募排排網上有業績記錄的期貨私募,其業績顯示的僅僅是他們一個投資賬號下的業績情況。
據了解,這些期貨私募的業績采集也并沒有經過第三方核準,而是愿意公布業績的期貨私募向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提供其保證金監控中心賬戶和密碼,由私募排排網每周上去采納數據,然后再進行公布。
“我們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保證業績的真實性?!迸頃晕湔f。
但即便如此,也并非每一個公開的期貨私募產品業績都能保證準確。寧金山就向記者表示,他們從來只是在自己的公司網站上公布某些賬戶的運作業績,供自己作為歷史記錄之用,從沒有向第三方提供過業績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