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以4200萬元落槌價計算,扣除傭金、保險費和個人所得稅后,送拍人只能拿到3612萬元。如果這位賣家就是2008年從香港蘇富比花費5183萬人民幣買下寶刀的藏家,那么他將賠1571萬元。
2012年嘉德秋拍上,一件被譽為國寶的清乾隆金桃皮鞘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以4200萬元落槌,成交價4830萬元。媒體普遍為成交天價歡呼。背后鮮為人知的事實是:這把腰刀在香港的拍賣成交接近5200萬元,藏家投資4年,現在賣出去,賠了1500多萬元。
據介紹,這把皇家御制編號為“天字十七號”、刀名為“寶騰”的腰刀是乾隆帝親自監督,造辦處耗時47年傾力打造的90把御制腰刀之一。這90把腰刀以“天、地、人”三字編號,每字號各30把。除少量的外撥和流失海外,這90把腰刀絕大部分現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與競拍的這把腰刀是目前所知民間僅存的乾隆御制腰刀,是國家一級文物。
顯赫的身世和較高的估價,讓這把腰刀成為本次嘉德秋拍中人氣最高的一件拍品。此前預展中,拍賣方專門為這件國家一級文物搭建了單獨的亭子進行展示,價格牌顯示估價待詢。
主辦方不遺余力的宣傳造勢,拍賣前就吊足了藏家的胃口,他們表示這把腰刀價值上億元,可能會成為全場拍賣中價格最高的拍品。因此,上一場拍賣接近尾聲時,拍賣場內突然涌入許多觀眾,等待觀看腰刀拍賣。拍賣落槌后,盡管還有對其他拍品的爭奪,但場內觀眾散去一半,可見寶刀的人氣。
腰刀拍賣開始時,當拍賣師剛一報出3500萬元的起拍價,就有一位買家應聲舉牌。半分鐘后,經過幾番每次100萬元的加價后,叫價達到4200萬元。
不過此后,在長達近2分鐘的時間里,拍賣師多次詢問,無人應價,現場氣氛有些凝重。
叫價一直沒有變化,拍賣師無奈舉槌,這件國寶以4200萬元的落槌價被一位澳門買家拿下,加上15%傭金,他將支付4830萬元。
這個價格除了讓拍賣師失落,最失望的,恐怕是寶刀的前任藏家了。
資料顯示,寶騰刀之前兩度在香港蘇富比拍賣:2006年4月10日拍得4604萬港幣,當時約合人民幣4788萬元;2008年10月8日它再次上拍,拍得5890萬港幣,當時約合人民幣5183萬元。
我算了一筆賬:以4200萬元落槌價計算,扣除10%傭金、1%保險費和3%個人所得稅之后,送拍人只能拿到3612萬元。如果這位賣家就是2008年從香港蘇富比花費5183萬人民幣買下寶刀的藏家,那么他投資4年,將賠1571萬元。如果寶刀中間轉過手,他賠的錢可能更多。
藝術品只漲不跌的神話也許早該被打破了。這幾年社會上流傳一種觀點,認為投資藝術品的最大風險是買到贗品,只要買到真的“好東西”就沒有風險。這種觀點在過去藝術品牛市中確實適用,但是,只漲不跌的牛市已經過去了,如果不調整心態,博傻高價買入,那么被套牢的人恐怕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