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琳娜
摘要:公共圖書館是國民教育的終生課堂,新時期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對公共圖書館講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得到很大發展,講座品牌大量興起,服務形式不斷創新,受眾范圍日益擴大,館際合作逐步推進,講座工作日益成為各成員館的核心業務之一。本文結合南京圖書館開展“南圖講座”的具體實踐,針對公共圖書館創新公益講座模式的路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251-01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圖書館講座作為一種面向社會各階層開放的公共文化服務形式,以公益性服務廣大社會公眾。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普遍開展了公益講座,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但是,目前的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存在同質化趨向,各地公共圖書館所開展的公益講座,在講座主題、宣傳方式等方面都比較雷同。本文結合南京圖書館所開展的公益講座,探討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可行創新路徑。
1南圖講座的基本情況
南圖講座自2005年7月創辦以來,堅持以人為本、公益服務的理念,逐步形成了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歷史、生活等八大板塊的格局。自2009年起,南圖講座每年維持在100場左右。截至2012年5月,南圖講座共舉辦了577場,先后有427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做客“南圖講座”,聽眾人數累計達到了20萬余人次。六年多來,南圖講座在選題策劃上始終緊扣時代脈搏,關注社會民生,逐步成為南京公共文化生活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南圖講座邀請了多位熱心公益事業、且擁有一定社會知名度的專家學者擔當演講人,王蒙、余光中、易中天、葛劍雄、閻崇年、酈波等社會名流都曾走進南圖講座,這些名家的講座進一步提高了南圖講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2南圖講座的主要創新路徑
為進一步形成南圖講座的差異化特色,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南圖講座的主要創新路徑有以下幾種。
2.1多方延請專家學者、建立主講嘉賓信息庫
高質量的講座內容是公益講座的生命線,而講座內容需要依靠邀請有實力的專家學者來保證。在這方面,南京圖書館充分利用南京高校云集的優勢,邀請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的知名教師開展講座。此外,南京圖書館還密切關注國內學界動態,利用多方面資源邀請大家、大師開辦講座。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主講嘉賓信息庫,將六年多來南圖講座的主講人信息進行收集、分類和整理,形成了穩定的主講嘉賓團體。
2.2開展多方合作、共享學術資源
南京圖書館在舉辦南圖講座的同時,積極開展與政府、媒體和兄弟圖書館的合作,共享學術資源。例如:南圖講座與江蘇省委宣傳部合作舉辦“江蘇論壇”,邀請在經濟、政治等領域的著名專家為江蘇省省級機關領導干部舉辦高端學習型講座。其次,南圖講座與報刊、電視臺、廣播、網站等媒體聯手宣傳講座信息,《揚子晚報》、《新華日報》、《南京日報》、《江蘇科技報》、江蘇城市頻道、南京教科頻道均對南圖講座進行了報道。第三,南京圖書館與省內外兄弟公共圖書館進行合作,邀請外館提供講座嘉賓。
2.3發展衍生產品、擴大講座影響
單一的講座模式不足以進一步提升南圖講座的影響力,為此,南圖講座發展起了多種衍生產品。這主要有四類產品:一是出版了《人文大家談》和《藝文行思錄》等兩本正式出版物,收錄了南圖講座舉辦以來較有代表性的嘉賓講座內容。二是網絡產品,在南京圖書館網站上開辦了南圖講座專欄—— 網上報告廳,為廣大不能到現場聆聽講座的讀者提供了講座視頻和文稿。三是宣傳資料,根據南圖講座的內容,每月精心編制《南圖講座內容介紹》,在一樓大廳的導讀臺免費發放給讀者。四是錄音錄像資料,南京圖書館對每場南圖講座進行錄音錄像,并將其轉錄成DVD光盤存檔保存,并定期向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料建設管理中心提供光盤資料,2009年至今被選用了20部。
3 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創新方向
3.1加快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建設
目前,公共圖書館講座還存在著講座業務發展程度參差不齊,專業隊伍建設滯后,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協調協作機制等問題。許多圖書館迫切希望秉承公開平等、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則,共建共享講座資源,組建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倡導公益講座,提升講座質量,創造更多為社會公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這是公共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時代賦予公共圖書館的使命。
為此,國家圖書館和全國65家公共圖書館發起成立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吸收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自愿加入,開展講座資源共建共享,通過行業交流和協作活動,提高圖書館講座整體水平,促進講座工作良性發展;組織行業調研,為相關管理部門制定行業規范、發展規劃、管理政策及考核標準提供依據;通過各類活動和合作項目,擴大講座工作的社會影響,發掘圖書館社會教育潛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3.2提供組合服務,提升講座價值
首先,圖書館應突破“齋講”的思維,將講座與展覽、培訓、閱讀等服務緊密配合,以組合方式提供給公眾,以達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效果。國內很多公共圖書館會經常舉辦展覽和閱讀活動,若能在活動期間舉辦與活動主題相關的講座,相信可以大大提高活動的效果,提升講座的價值。其次,圖書館可借鑒美國的“Author talk”活動,將講座與閱讀服務結合起來。可以嘗試與作家協會等相關部門或個人合作,邀請知名作家、暢銷書作家為讀者舉辦作品鑒賞類、新書推薦類講座,與閱讀服務相互促進,使講座得以增值,使閱讀得以推廣。
3.3爭取社會支持和資助
由于圖書館講座面向各個階層,講師來自各個領域,工作涉及面非常廣,因此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非常重要。社會公益組織的支持和資助,一方面可解決講座的經費問題;另一方面又能為講座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國內圖書館應加強與文化館、博物館、基金會、各類學會協會等公益機構的聯系與合作,爭取這些公益機構對圖書館講座的支持甚至是經費資助。另外,還可采取冠名等方式,積極吸引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舉辦或資助公益講座,提高圖書館講座的社會影響力。例如:與知名企業聯合舉辦講座,大大減少經費支出的同時可以利用企業的名氣吸引更多聽眾。
參考文獻
[1] 吳惠茹.中美公共圖書館講座服務對比與啟示[J].圖書館情報,2011(6).
[2] 王詠梅.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規劃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3).
[3] 李紅,石煥發.公共圖書館講座與公眾科學文化素養[J].晉圖學刊,2007(5).
[4] 肖佐剛.對公共圖書館開展講座活動的思考[C].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論,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