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江西省十分注重秈稻監測預警工作,統籌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在數據采集、熱點報送、分析預警、發布運用上下功夫。秈稻監測預警客觀及時地反映了秈稻市場運行狀況,為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提供了及時、便捷的信息服務。
◆建立預警分析師隊伍
在全省建立了60多個熱點信息采集點,18個農資價格及供求信息采集點,21個水稻面積及產量調查點,秈稻收獲時在22個糧食主產縣開展秈稻農民出售價、市場價監測、成本收益狀況調查工作。
◆形成信息監測和熱點采集機制
每年2-5月開展農資價格及供求監測工作,充分掌握農資供應及農民種植進度;5-7月開展秈稻種植意向調查、長勢情況、產量預測工作;8-12月開展早、中、晚秈稻收購價格、收購量情況監測、種植成本收益調查工作,充分掌握農民及各收購商意愿及種植收益情況。每年召開一次監測預警工作會,2-3次秈稻產業分析會商會。
◆建立信息發布宣傳平臺
今年以來,江西省在開展監測和分析會商基礎上形成了《農民種植意向調查》、《春耕農資市場情況調查》等多篇調查報告,此外,每周編印一期《農業熱點快報》,每周通過12316平臺發送一條價格及供求短信至全省農業系統工作人員和全省近萬名種植養殖大戶,每月編印一期《農業統計信息》。在江西衛視、江西廣播電臺、農產品市場周刊、江西日報等媒體上發布信息。
◆制定考核制度
將監測預警工作納入市縣農業部門考核的重要指標,對省級《農業熱點快報》采用的稿件獎勵50元,對農業部采用的稿件獎勵100元。每年年底對先進單位及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對監測工作開展不積極的調查點予以調換,保持隊伍的動態平衡。
◆保障經費投入
2011年下撥市縣熱點報送工作經費近50萬元,會商會議支出5萬元,客觀地保證了監測預警工作的開展。
下一步,江西省將繼續認真做好秈稻監測預警工作:一是鞏固和完善現有的調查制度和體系;二是對2004年以來秈稻各項指標進行歸納提煉,并就糧食比重較大省份如何實現向農業強省轉變進行探究;三是充分利用外腦,發揮科研院所的調查力量,擴充省級層面分析師隊伍,多組織些農村基層調研和會商。四是多組織市縣分析師進行交流培訓,特別是對如何挖掘熱點,如何編寫熱點進行培訓。五是拓寬秈稻熱點采集渠道,將采集觸角延伸至糧食收購和加工企業;六是對有國外背景的糧食加工企業進行跟蹤調查,維護糧食安全。
(江西省農業廳市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