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崢
近日大盤及絕大多數個股的走勢可以說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市場對各種政策性利好及預期反應冷淡,該漲不漲說明股市長線戰略性建倉資金還沒有大規模入市,做空沽壓賣盤仍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因此,后市理應看淡,未來數周內上證指數盤跌下破3月29日低點2242點可能性極大。
當前市場之所以存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行情,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大盤中長期走勢趨勢方向沒有逆轉,中長期均線系統仍然對市場各種級別的反彈走勢構成較明顯反壓。要有效消化這種技術面上的強大反壓,只能靠市場高位籌碼成本的不斷下移,而這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是需要長時間市場籌碼的換手。在這個過程中,大盤及個股走勢行情低迷盤整是主基調。第二,大盤短期均線經反彈回升后再度轉向下行,本周上證指數20日均線緩慢下滑,股指有效跌破30日均線,顯示市場將再度震蕩調整。這種短線技術態勢導致市場多空買賣交投不旺,觀望待變氣氛較濃,所以近期滬深股市日平均成交量始終未能有效放大。
客觀上分析,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趨勢是有不同級別的,不同級別市場價格趨勢的買賣操作方式、方法差異性較大,有時甚至于是完全相反的。一個大級別方向趨勢往往包含著幾個次級別和無數小級別趨勢的價格波動,而且二者價格趨勢方向經常還是背離的。以最近一年來上證指數為例,2011年4月18日3067點階段性波段高點以來中期趨勢的調整下跌大方向下,對應的買賣操作整體策略上只能是謹慎操作輕倉甚至是空倉。但中間夾雜著五次較明顯的日線級別即次一級小趨勢的反彈回升,持續時間都不長在二周至六周左右,分別是2011年6月份的2610點反彈到2821點、2011年8月份的2437點反彈到2636點、2011年10月底的2307點反彈到2536點、2012年1月的2132點反彈到2478點和最近3月份2242點反彈到2453點。這五次反彈都是次一級的小趨勢反彈,沒有扭轉大盤指數波動趨勢的跡象。因為在反彈過程中,價格指數都沒有有效突破前一次反彈走勢的高點,大盤指數波動的年線始終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拐點,依然是弱勢空頭排列向下調整,這說明了股市大盤整體的調整大趨勢根本沒有結束。
最近這一年來的五次日線級別小趨勢反彈行情走勢中,實際買賣操作性并不強,大多數個股反彈力度較弱,即使是受產業政策調整利好因素影響刺激上漲幅度較大的環保、文化產業板塊個股及個別年報高分紅個股,也只能采取日線級別的短線操作方式。在任何大級別趨勢向下調整的過程中,小級別趨勢的反彈走勢如果炒股者想要操作的話,采取日線短線操作思維方式方法比較穩妥,不容易出現操作上深度被套或在反彈高點追買介入的尷尬局面。當然在大周期至少是中級趨勢處于調整下跌中,任何小級別趨勢最佳的交易操作策略就是不操作或少操作,即少做反彈行情走勢是上策,因為這是小概率操作賺錢事件。
目前滬深股市里流行著一種牛市即將到來的抄底輿論及操作行為,究其根源,無非是因為:第一,大盤指數已調整很久了,平均市盈率達歷史低位區;第二,國內金融市場暖風頻吹,利好及救市措施傳聞此起彼伏;第三,市場籃籌股估值已趨向合理。但我們目前客觀面對的股市現實依然是:A股市場震蕩尋底,市場中長期大底部在哪里?恐怕沒有人能真正猜測到。市場不是用來預測的,而是用來觀察的。投資者宜耐心等待大盤指數中長期技術面趨勢或經濟基本面狀況的完全改變再入市應該是較穩妥的交易操作策略。
股市里絕大多數情況下的價格波動具有不確定性特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行情隨處可見,這種市場態勢下是很難買賣操作的,因為交易者真正能操作賺錢的是市場少數確定性概率很大的價格波動現象。
國內股市管理層政策性利好措施效果如何呢?這不是經濟學家或政府能預計和決定的,而是由股市“市場先生”這只看不見的手所決定的。在上證指數沒有沖破及站穩年線之上以前,一切的股指上漲應視之為次級別走勢弱反彈,謹慎從事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