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民
前不久,某大學一位退休的營養學教授患了乳腺癌,60多歲的人不得不忍痛做乳腺切除手術。據了解,一般都是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才患乳腺癌。作為營養學教授,她和家人平素比較注意營養均衡、食物多樣,對雌激素的攝入有所控制,怎么會患乳腺癌呢?她百思不得其解。后來,一位醫生提醒,環境中的雌激素可能是與乳腺癌有關。
什么是環境雌激素?
由于環境污染,一些有害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它們在人體內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導致疾病的發生,這就是環境污染下的環境雌激素。準確地說,環境中會對機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或使其后代內分泌功能發生改變的外源性化學物質,稱為“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ED)”。在EED中,有一類化學物質具有雌激素樣活性,可以模擬內源性雌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或具有拮抗雄激素的效應,因而破壞雄激素維持機體穩定性和調控的作用,故稱為環境雌激素(EE)。
環境雌激素在體內積聚多了,會導致多種疾病,也會導致女性易患的癌癥發生。環境雌激素聽來似乎還有點陌生,其實廣泛存在于人們生活與工作的環境之中,并能通過食物或生物鏈進入動物與人體體內,對健康與繁衍造成威脅。構成環境雌激素的有上百種化學物質,如農藥殺蟲劑、除草劑、食品防腐劑、殺菌劑、家用洗滌劑以及塑料制品中都含有環境雌激素。除了生活中看得見的以外,汽車尾氣、垃圾焚燒煙霧等氣體中也同樣存在環境雌激素。環境雌激素的種類繁多,目前已知的環境雌激素有:
人工合成的藥用雌激素,藥店有售,可偶爾用于更年期女性。
植物性雌激素,如大豆異黃酮、月見草油等。
真菌性雌激素。
化學農藥:主要為有機氯化合物,如DDT 、六六六、除蟲菊脂、二惡英、烷基酚等。
工業化學物質:多氯聯苯(PCB)、二惡英、烷基酚類(去污劑/洗滌劑)。
某些金屬:某些重金屬污染水面或土地,如鉛、汞、有機錫、鎘等。
這其中只有植物雌激素是一種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環境雌激素,對相關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還可增加骨密度和改善更年期癥候群,但也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其他環境雌激素則可能干擾人體內源性雌激素正常水平,導致各種疾病。武漢市東湖部分魚類出現的雄魚雌化就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例子
環境雌激素對人體的危害
環境雌激素會擾亂人體各器官系統功能。兒童攝入過多環境雌激素會導致性早熟,成人則容易導致性欲減退、不孕不育,尤其是女性還會出現流產、嬰兒出生缺陷等,甚至會促使婦科腫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子宮腫瘤等的發生、發展。
農藥中毒性最大的成分是有機氯。有機氯分解半衰期最長可達10多年,雖然現在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含有機氯的農藥,但滲透到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機氯仍然發揮著毒性作用,受到水土污染的生物,一旦被人吃到肚子里,有機氯及含氯的化合物便會在體內積蓄。有機氯等氯化合物屬脂溶類,容易蓄積在生物體的脂肪中。
塑料袋、塑料瓶等塑料制品充斥著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塑料袋生產時是分門別類的,裝雜物的絕不能裝食物,亂用會造成危害。研究發現,塑料制品中的雙酚A,就具有環境雌激素的特性。雙酚A高溫加熱時易溶解,遇到油脂易溶出。所以,用塑料袋裝肉和熟食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用塑料瓶盛熱水喝,有害物質都會跑進水里。
最新研究發現,鉛、汞、鎘、錫等重金屬對人體的生殖功能具有毒害作用,是天然的“打胎藥”。多年系統研究顯示,鉛可透過胎盤屏障,對胚胎產生毒性作用,使女性自然流產和早產率增高,異常妊娠增多。同時,鉛還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有機汞則可引發流產和嬰兒出生缺陷。而深藏在催化劑、殺蟲劑、防霉劑中的有機錫,較多攝入會使孕婦胚胎發育停滯,誘發流產及胎兒畸形。此外,應用于顏料、熒光粉等物品中的鎘化合物,如果攝取過量可引起細胞染色體畸變,甚至導致流產或死胎。
環境雌激素可使女性青春期提前,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上升,乳腺癌發病率增高,可使子宮陰道上皮細胞增生,月經周期改變,性行為異常。環境雌激素影響妊娠結果,使用有機農藥較多的地區人群中,畸胎發生率和胎兒死亡率比未使用此類農藥的地區高10倍。
環境雌激素可使男性性腺發育不良,睪丸萎縮,睪丸和附睪重量減輕,隱睪發生。環境雌激素可使睪丸生精細胞、支持細胞、間質細胞數量減少,性功能低下,導致不育。環境雌激素可使睪丸腫瘤發病率增加。據統計,我國男性精子總量比50年代下降了50%。1981~1996年,我國健康成年男性精子密度由132.2×106/ml下降到83.84×106/ml,精子存活率由75.01%下降到67.27%,精液量由3.31ml降至2.97ml。
如何遠離環境雌激素?
環境不是個人能夠左右的,國家正在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今年國內各大城市開始監測PM2.5等污染物,隨著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在此之前,作為個人來說,需要盡量遠離污染環境,少用塑料制品,食物最好少用塑料袋裝,塑料水杯和塑料飯盒不要用來裝熱水和較燙食物。盡量多吃無污染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保證健康飲食。另外,遠離“毒氯”就要盡量少吃脂肪類食物,如奶酪、肥肉等,尤其是避免吃可能被污染水源中生長的魚、蟹等。
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豆異黃酮中的有效成分金雀異黃素,對有機氯等化學污染物有抑制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在食物中多吃大豆及其制品。
【責任編輯】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