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鐵城
2010年12月,京蒙“十二五”區域合作及對口幫扶工作開始啟動,兩年來京蒙兩地有關委辦廳局、對口區旗(縣)緊密對接,充分發揮兩地比較優勢,區域合作及對口幫扶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新一輪京蒙區域合作及對口幫扶工作情況
(一)抓基礎,建制度,實現工作規范化
一是明確任務分工。按照京蒙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制定了實施方案,細化為25項任務,明確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要求。二是建立工作機構和協調機制。京蒙兩地都成立了協調小組并下設辦公室,每年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工作。三是完善各項制度。制定印發并健全完善項目管理、資金使用、人才培訓、貸款貼息、掛職干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辦法,建立了京蒙對口幫扶資金穩定增長機制。
(二)抓紐帶,搭平臺,全面系統對接
積極與國家發改委、北京市發改委溝通銜接,就加強區域合作、融入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等事宜達成了一定共識。自治區有關部門和赤峰、烏蘭察布兩市16個受援旗縣與北京市相關委辦局和對口區縣進行了全方位的對接,建立了兩地部門間和地區間的領導互訪和工作交流機制,相繼簽訂了金融、人才、商貿、交通、新興產業、科技、旅游、教育、衛生、農畜產品產銷、區旗(縣)間對口幫扶等一系列合作協議或備忘錄,提出了幫扶合作項目,推動了京蒙區域合作及對口幫扶向縱深發展。截至目前,通過掛職干部協調幫扶物資折合人民幣2000余萬元。
(三)抓項目,定資金,發揮幫扶效益
兩年來,運用幫扶資金安排民生、產業扶貧等項目70個。其中,北京市政府撥付資金14640萬元、自治區配套資金14560萬元,截止目前,2011年幫扶項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北京市和自治區各安排1000萬元,用于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領域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舉辦培訓班124個,培訓近8000人。同時組織開展了京蒙對口幫扶合作項目貸款貼息工作,兩年安排1000萬元貼息資金,鼓勵北京市屬企業到內蒙古投資。另外,北京市16個區縣及文教、衛生、民政等部門向內蒙古對口旗縣撥付幫扶款物總價值達5000余萬元,幫助當地解決了一批關系經濟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實際問題。
(四)抓合作,搞活動,強化跟蹤落實
一是在呼和浩特市連續舉辦了三屆“駐京中外知名企業投資內蒙古行”活動。共組織600余家駐京中外知名企業負責人1000余人次到內蒙古開展投資考察、洽談合作,達成協議項目55個,協議金額達1075億元。二是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內蒙古綠色食品展銷會、烏蘭察布馬鈴薯展洽會以及“北京—內蒙古商品大集”等活動。通過與北京各大賣場的直接對接,提高了內蒙古特色優質商品在北京市場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二、取得的成效
(一)交通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合作加快推進
京新高速公路(呼和浩特—集寧—韓家營)、錫林浩特至北京高速公路(錫林浩特—桑根達來—寶昌)、大廣高速公路(赤峰—茅荊壩)等工程已全面啟動,預計到2013年可建成通車。在生態環境建設領域,兩地共同開展了《京蒙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合作規劃》編制工作,將重點放在距北京最近的赤峰、烏蘭察布和錫林郭勒的部分旗縣。雙方水利部門建立了交流機制,共同加強環境治理的合作。
(二)區域能源合作廣泛深入開展
一是電力方面。2011年至今,內蒙古已吸納北京市企業參與合作建設或開展前期工作電力項目7個,其中,京能集團康巴什熱電項目已開工,京能集團岱海電廠三期、集寧熱電廠、酸刺溝電廠二期、京煤集團京海電廠二期、盛樂熱電聯產等項目已上報國家申請開展前期工作,京能赤峰紅山電廠項目自治區已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為滿足北京地區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保障供電安全可靠,內蒙古已將上都電廠四期、托克托電廠五期、岱海電廠三期等外送華北電網電源項目上報國家申請開展前期工作。商都電廠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這些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向北京市的送電能力。二是煤炭方面。京煤集團昊華能源控股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京能集團等已與鄂爾多斯、錫林郭勒、呼倫貝爾等地達成一系列煤炭轉化和利用項目的協議,目前正在開展相關前期工作。三是新能源方面。內蒙古與北京合作的新能源項目達到11個,其中,風電項目7個(裝機容量54.75萬千瓦),總投資45.6億元;太陽能項目4個(裝機容量10萬千瓦),總投資12億元。四是天然氣方面。目前,大唐克旗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一期已產出合格天然氣,項目全部達產后將成為供應北京的第二大氣源。規劃建設的北京控股(京燃)集團公司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新蒙能源投資公司杭錦旗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等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三)產業合作效果顯著
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引進北京市的合作項目達到716個,到位資金2000億元,占全區同期引進資金的40%。其中,赤峰、烏蘭察布兩市到位資金451億元。兩年來,烏蘭察布市重點引進了中國東方民生投資集團、北京天成天農業科技公司、北京房開控股集團、燕京啤酒集團等企業;與中關村管委會簽訂了《園區共建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承建主體,開始篩選入園企業。赤峰市通過重大項目推動,京煤集團、中嘉銀泰(北京)、北京雪蓮集團、北京仁創科技集團、北京太陽能電力科技等優質企業的項目相繼落戶。
(四)經貿流通產銷合作積極有效
一是以基地建設、交易市場建設、設施農業建設和特色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建設為內容,積極引導京蒙企業開展合作。如烏蘭察布市建設的百萬畝冷涼蔬菜生產供應基地,赤峰市建設的北京保安集團肉雞養殖屠宰基地項目、北京挑戰集團生豬養殖屠宰基地等項目。二是積極拓展農畜產品進京銷售通道,北京市將烏蘭察布市農畜產品納入“政府儲備”范圍,免除農畜產品進入首都市場的進店費、場地費,并對北京市企業采購烏蘭察布市農畜產品給予采購京郊農產品同等的優惠政策。支持赤峰、烏蘭察布兩市在京開展“農超、農餐、農校、農政對接”活動,開展農畜產品批發環節網上交易試點工作。積極引導北京企業到內蒙古投資建設蔬菜物流基地、貯藏冷庫,并直接采購內蒙古的農畜產品。在去年內蒙古出現土豆賣難問題時,協調新發地批發市場、二商集團及其他超市連鎖餐飲企業到內蒙古購買或收儲土豆達25萬噸。三是京蒙兩地質監部門積極探討建立區域綠色農副產品聯合檢驗檢疫機制,簽署了質檢工作合作備忘錄,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京蒙聯合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項目被列入2012年度京蒙對口幫扶重點項目計劃。
(五)金融合作成果豐碩
自治區政府、赤峰、烏蘭察布兩市分別與北京市簽署了金融合作備忘錄,涵蓋金融機構互參互設、人才培訓、金融風險管控等六個方面,推動了兩地金融領域的合作。全力推進產業基金工作,以國儲能源公司為主設立了新能源和節能環?;?,目前已到位資金2.5億元,管理公司已開始運行。中紡集團與赤峰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赤峰市作為中紡集團內蒙古總部基地和重點戰略發展區域。北京市金融局與烏蘭察布市達成合作意向,支持烏蘭察布市培育上市企業,定期組織投資者到烏蘭察布考察投資。
(六)區域特色旅游合作活躍
組織協調赤峰、烏蘭察布兩市多次與北京市旅游部門及首旅、中鐵旅、中青旅、中旅等企業對接,開展“結對子”幫扶合作活動。目前,北京市旅游委已與烏蘭察布市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兩地合作打造的“烏蘭察布草原文化游”已成功推向北京市場,四子王旗房車旅游基地項目已列入2012年度京蒙對口幫扶重點項目計劃。赤峰市面向北京市開行了“克什克騰號”草原旅游專列,并在北京市成功舉辦2012“赤峰旅游大篷車—走進北京”宣傳推介活動。北京大學旅游規劃院為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回民區、土左旗編制了旅游規劃。
(七)科技合作不斷提升
積極利用京蒙高科企業孵化器推進創新能力建設,籌備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組織協調京蒙兩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高技術產業園區和重點企業開展聯合共建、共同研發、人才培訓、技術服務等多層次合作,引進硅砂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已掛牌成立。百度、碧水源等科技公司項目落地呼和浩特和鄂爾多斯。在“京蒙現代農業新技術成果供需對接現場會”上,簽署了合作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等各類合作協議和意向書17項。在呼和浩特成功舉辦了國際光纖產業論壇。
(八)社會事業領域幫扶合作全面展開
一是教育系統。經兩地教育主管部門協商,每年從區內8個旗縣選派120名初、高中骨干教師赴京參加掛職培訓。北大、清華、北工大、北京印刷學院、北京市商務管理學校、北京四中與內蒙古相關機構開展了合作辦學。二是醫療衛生系統。北京市醫療衛生系統的對口支援工作覆蓋全區12個盟市,內容涉及派駐醫療人員、建設重點學科、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會診疑難病例、捐贈儀器設備等。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市屬26家醫院對口支援自治區的36家旗縣級醫院,北京市屬15家中醫院對口支援自治區的56家蒙中醫院,北京市各對口支援醫院免費接受121名旗縣(市區)骨干醫師參加為期一年的專科培訓。三是文化體育系統。京蒙兩地相關部門采取多種合作形式,進一步培育和繁榮兩地文化體育事業。內蒙古烏蘭恰特與北京保利劇院合作開發內蒙古演藝市場,北京房開控股集團投資開發建設的烏蘭察布紅海子體育公園城市綜合體等項目也取得了較快進展。四是民政系統,北京市民政局、捐贈中心、綠化基金會、慈善協會等已向內蒙古捐贈款物1751萬元,主要用于赤峰、烏蘭察布、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錫林郭勒盟等地的治沙造林、捐資助學、醫療救護等。
以上是兩年來京蒙區域合作及對口幫扶工作的基本情況。在兩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京蒙兩地有關部門密切合作,掛職干部主動作為,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年的工作有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協調、凝聚合力,不斷將京蒙區域合作及對口幫扶工作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效。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京蒙區域合作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