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最美妙的種子,播在童年的歲月里,我相信,這些種子里強烈的信仰。我期待,奇跡會發生!
——改自梭羅《種子的信仰》
提倡閱讀風氣、提升閱讀能力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點,當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實驗——營造書香校園、徐冬梅老師的“親近母語”紛紛將兒童的閱讀活動不斷推入我們的視野時,倪校長便帶領著實小的語文團隊展開了思索和探尋。如何扎實地推進好閱讀的文化建設?如何讓閱讀的觸角與信念,既撒播開來,又深扎進去?帶著一個個問題,語文教研團隊展開了實踐與研究。
為了打造一個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校園”,讓師生親近書籍,在閱讀中實現與大師的對話,為師生精神的成長提供一個全新的平臺,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生活,成為照耀孩子精神生命的陽光。我們首先為“課外閱讀”正名。我們從地方課程中規劃出每周一節的閱讀指導課,同時,大力推進“晨誦午讀”的生活方式,確保每天二十分鐘的晨誦及午間三十分鐘的師生共同閱讀。
于是,清晨,當地平線上的第一縷金色光線普照著海門市實驗小學時,你會情不自禁為她所散發出的朝氣,彌漫著的詩意所陶醉。孩子們走進校園,走進教室的時候,老師們已早早地守候在教室里,把輕柔美妙的音樂打開,讓孩子們在音樂當中去享受童謠、童詩、古詩詞、美文的魅力。在生命的黎明,用美妙的詩文去開啟孩子們的智慧之門,這已成為海門市實驗小學晨起生活的“儀式”。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們挑選出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詩文,凝煉成了實驗小學的校本晨誦讀本——《四季牧歌》。“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大量誦讀美文,使得孩子們積累著美的語言、情懷,也不斷豐厚著自己的文化底氣。
“讀書不是一時興起的念頭,而是一項終身的事業,要堅持讀,持續讀。13歲以前是閱讀的好時光,要在這個階段激發出他們的閱讀熱情,習慣自然會養成。”于是,在我們語文老師精心的策劃下,實小一道道沁人的風景不斷躍現于師生面前——
“兒童文學閱讀沙龍”、“教師故事會”等,讓一位位“故事老師”蹲下身子,成為學生的“閱讀伙伴”;
“班級讀書會”、“師生閱讀聯盟”、“我來讀你來聽”,既成就了一張張“故事嘴巴”,又讓共同的故事密碼成為了師生言語間、動作間會心一笑的默契;
“書香家庭”的評比,“故事爸爸、故事媽媽”的精彩亮相,讓一位位家長挺直了身子,充當起孩子們的“鐵桿書迷”;
學校,更是傾盡全力,為孩子們鋪設了一條條閱讀的“星光大道”: 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9月25日(中國讀書日),一年兩次的“悅”讀節,都會如約而至。每次節日,歷時一個月。我們開展著“一月閱讀挑戰賽”,評比“悅”讀學士、“悅”讀碩士、“悅”讀博士、“悅”讀院士。我們組織“班級讀書會展示”、“年級共讀書閱讀知識競賽”、“詩詞誦讀會”、“書本劇展演”、“我來寫書評”、“我是小小演講家”、“我的好書等著你”等精彩紛呈的系列讀書活動。學校還定期承辦高端兒童文學閱讀指導研究交流活動,邀請秦文君、曹文軒、沈石溪、金波等作家走進校園,讓實小的孩子和著名作家面對面地交流。同時,充分利用海門電視臺的《實小風鈴》欄目、《太陽花》校報、紅領巾廣播進行“傾聽一刻”、“好書推薦”、“新加坡閱讀之旅夏令營”等活動,使學生們盡情感受著閱讀的快樂。
“我們的閱讀,不僅要讓孩子們喜歡,更要讓孩子們與文本實現對話、發現自我、升華自我,從而建構出一個獨立的精神世界。”為了更加理想的閱讀境界,倪潛梅校長又帶領語文團隊思索著尋找引領學生與書本世界進行對話的最佳路徑。于是一本本《實小‘悅讀指導手冊》誕生了。我們的語文老師精心篩選每學期適合自己年級孩子共同閱讀的八本書,老師們一邊閱讀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一邊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和現代的閱讀觀念,精心挖掘文本的語言、人文、美學的價值,從學習語言、品味語言入手,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角度設計出配套的閱讀指導和訓練手冊。這些“悅”讀指導手冊,包含討論、爭議、劇本創作、繪畫、想象、動手做等,把讀書立體起來。有了他們,師生可以一起分享、探討、思考、感悟,一起擁有共同的言語密碼,步入美妙的閱讀境域。孩子們感到閱讀更加快樂、更加幸福,也更富有意義!同時,不斷設計創編手冊的過程,也讓老師們充分學習認識到課程的意義與內涵。
執著的種子一旦悄悄地播下,終有一天,她將長成屬于自己的精彩與美麗。我們就是懷著這樣的信念在孩子們心中播撒著“悅”讀的種子,和他們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楊艷,海門市實驗小學,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