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驚澤
摘要:網絡閱讀是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基于網絡、網絡閱讀和網絡閱讀導讀的含義和特點,論述了高校圖書館網絡閱讀導讀的意義、可能性和方式、措施。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大學生;網絡閱讀導讀;方式措施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193-02
一、高校圖書館網絡閱讀導讀的意義
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網絡閱讀已成為互聯網時代重要閱讀方式之一,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互動的互聯網,信息浩如煙海、龐雜無序、良莠不齊、日新月異,給人們查找、選擇、閱讀和利用帶來諸多麻煩。網絡閱讀是大學生極為普遍的日常行為,是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娛樂和交往的重要渠道。據統計,中國大學生上網率為84%,北京高校師生上網率更高達97.6%,56.4%的大學生以網絡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1]。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學習模仿意識特別強烈,選擇信息能力、自控能力、對閱讀對象的價值判斷力等,相對較弱。于是,在相當數量的大學生中,出現了閱讀方式的隨意性,內容選擇的盲目性,價值取向的非主流性和“互聯網依賴癥”等等。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大學生主流意識淡化、道德缺失、心理浮躁、思維退化、創造力減弱和理性思考的缺失,將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白x什么”和“怎么讀”的困惑已成為網絡閱讀失范的關鍵所在。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有針對性的網絡閱讀導讀就顯得十分緊迫。
二、高校圖書館網絡閱讀導讀的可能性
計算機及網絡、通訊技術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管理的主要技術手段。傳統互聯網正向著2.0時代互聯網轉變[2]。Web2.0的RSS(信息聚合和推送)、Blog(博客/網絡日志)、Wiki(維基)、IM(實時通訊)、Podcast/ Vodcast(音/視頻播客)、Tag(標簽)、SNS(社交網絡)等,為網絡閱讀導讀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網絡資源,不乏精華,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生活百科、交友娛樂,應有盡有;各種網站、網頁、專題欄目、數據庫,不斷推出;專家、學者、名人等“意見領袖”的文章,林林總總;館藏資源,數量可觀;高校集中了大批學有專長的教師。這些都為網絡閱讀導讀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網絡導讀是對傳統導讀的深化和發展,具有內容的繼承性和本質的一致性,都是指導讀者閱讀。高校圖書館不僅具有豐厚經驗的傳統導讀館員,而且具有較高的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知識、技術的館員。他們具有較好的導讀能力。
可見,計算機及網絡、通訊技術和工具,網絡資源、館藏資源和導讀館員等等,都為網絡閱讀導讀提供了較為堅實的客觀基礎。
三、網絡閱讀導讀的含義及特點
網絡閱讀是一種由文本的變化所帶來的新的閱讀方式,專指網絡文化語境中的閱讀活動,即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來獲取包括文本在內的多媒體合成信息和知識,完成意義建構的一種超文本閱讀行為,也稱“網上閱讀”[3]。網絡閱讀可分為實時在線閱讀和下載離線閱讀兩種形式。網絡的特點決定了網絡閱讀的特點。網絡的開放性、互動性和超文本技術等主要特點,決定了網絡閱讀內容異常豐富、過程雙向交互、非線性閱讀、文本多樣性和環境開放性等特點。
網絡閱讀導讀,即對一種新閱讀范式“網絡閱讀”的導讀,其對象是“網民”和“網絡讀物”[4]。它是指在網絡閱讀過程中對閱讀加以引領和指導,即指導讀者“讀什么”和“怎么讀”。網絡閱讀是在網絡環境下產生,它的實現方式依賴于互聯網這個平臺,所以網絡、網絡閱讀的特點決定了網絡閱讀導讀的特點:一是短小。豐富的網絡文本分散了閱讀者的注意力;幾百上千條羅列在一起的資源目錄的實用性,遠不如短小精悍、重點突出的推薦信息。二是實時。網絡閱讀導讀的一大優勢就在于可以通過超鏈接技術,讓讀者非常輕松地即時獲得原始信息。一份網絡閱讀導讀一般都會提供相關鏈接,或者是指明路徑,以便讀者能夠實時閱讀。三是互動性。信息的傳播方式不是單向的傳遞,而是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交流,如 Web2.0的諸多技術,都具有很好的交流互動性。四是多樣化。主要體現在導讀的方法、方式、內容的多樣化。五是個性化。因信息服務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用戶的個體信息需要。六是系統化。導讀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網絡信息資源、館藏資源等的系統的收集、組織等,形成網絡導引系統,為讀者開發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提供導讀服務。
四、網絡閱讀導讀的途徑方式、措施
網絡、網絡閱讀和網絡閱讀導讀的特點決定了網絡閱讀導讀途徑方式和措施。
1.構建基于Web2.0交互式導讀平臺。通過Web2.0技術構建的交互式導讀平臺,可以實現“在線導讀”、“專題推送”、“網站集錦”、“精品欄目”、“閱讀社區”、“書評數據庫”等多種形式的網絡閱讀導讀。(1)利用Blog技術可以進行新聞快遞、閱讀指導、新書通報、參考咨詢和可讀可聽。圖書館可以根據大學生的需要,建立個性化信息服務博客系統,學生可直接與館員進行交流,咨詢的問題、需要的資料和服務的意見、建議等,可直接提交給館員。這種服務模式充分體現了館員與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2)利用RSS技術不僅把圖書館的最新信息,如新到圖書、期刊等,推送給讀者,避免讀者不斷訪問圖書館網站之累,而且可將相關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如“專題”、“書評”、“精品欄目”、“網站集錦”等,通過定制服務,使讀者及時得到更新后的信息。如清華大學的“一本書齋”以及北大的“熱點問題”。(3)利用Wiki技術,導讀館員把有價值的學術信息、學術觀點按照百科全書式的條目整理到系統中,建成學科知識平臺或學科百科全書。Wiki不僅為館員和讀者提供了一個持久和穩定的共同創作平臺,而且可以使他們共享某領域的知識。(4)通過Podcast/Vodcast可使大學生讀者與導讀館員、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咨詢。利用Podcast/Vodcast的可視可聽特點,圖書館可以充分營造人性化服務的新形象。(5)利用Ajax技術建立一個動態主頁,將各個服務模塊結合起來,構建一體化的用戶界面。用戶可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隨意增減、移動服務模塊,而這些更改將保存在用戶計算機的cookie中,供用戶下次使用。(6)應用Tag技術,讓學生將自己讀過的有價值的書籍,進行分類標識,向其他學生傳播;館員也可以將流通較多的或者是用戶尚未認識到的比較有價值的書籍列成表單,推薦給學生。(7)利用IM技術可以實現導讀館員和學生之間的無極限溝通,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解答。(8)利用SNS技術開辟大學生閱讀社區。閱讀社區是一種以文本為主的網上閱讀討論組織,它以讀書論壇、討論組、聊天室、電子公告牌等形式展開。在閱讀社區內任何一個讀者可以挑起一個話題,其他讀者圍繞這個話題各抒己見、交流看法。閱讀社區中的“意見領袖”,能得到大家的響應、認可,在其中扮演有影響力的中介角色,從而起到閱讀指導的作用?!耙庖婎I袖”可以是圖書工作人員,也可以是經過培訓的熱心于閱讀指導的教師、研究生等其他高校成員。
2.建立讀者信息庫。高校圖書館要對大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網絡閱讀導讀,就必須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身心特征、能力水平、信息素養、閱讀興趣、閱讀動機、閱讀習慣、閱讀需要和閱讀趨勢的變化。所以,在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建立大學生讀者信息庫,包括讀者的一些個人信息、咨詢的問題、推薦的書目等,十分必要。
3.規范讀者閱讀行為。圖書館可編寫“圖書館網絡閱讀行為規范”文冊,制成圖文光盤發放給讀者;舉辦如計算機檢索知識、網絡知識等專題講座;在圖書館主頁上宣傳相關的信息、知識產權和道德規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等法規。總之,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信息素養教育,以規范大學生網絡閱讀行為。
4.凈化網絡閱讀環境。圖書館可借助網絡技術,利用防火墻和殺毒軟件,通過網上監控、過濾、屏障等網絡安全防范措施,對反動、黃色、封建迷信內容及黑客攻擊、病毒感染等進行有效地堵截,以凈化網絡閱讀環境。
5.加強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圖書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加強資源的數字化建設:一是將傳統館藏數字化;二是引進已有的數字資源;三是利用網上免費的數字資源;四是通過館際合作引進數字資源;五是共建共享數字資源。通過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將閱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可更有利地開展網絡閱讀導讀工作。
參考文獻:
[1]齊江蕾,孫旭.互聯網文化在當代大學生中產生的影響[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5).
[2]司莉,邢文明,譚儀,黃曉明.Web2.0技術在美國30所高校圖書館應用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1,(3).
[3]王素芳.網絡閱讀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4,(3).
[4]余訓培.網絡閱讀指導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5,(8).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