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1911年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在其出版的《貨幣的購買力》一書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M表示一定時期流通中貨幣的平均數量,V表示一定時期單位貨幣的平均周轉次數即貨幣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勞務價格的加權平均數,T表示商品和勞務的交易數量。由費雪方程式推導的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的變化趨勢及成因分析對指導當今宏觀經濟調控有積極意義。
一、貨幣流通速度及其增長率的測算
由費雪的交易方程MV=PT,可推導出貨幣流通速度計算公式為:V=(PY)/M=GDP/M。通常認為,貨幣(紙幣)的供應量(投放量)是一個外生變量,由央行控制,一般用M2表示,文中用m表示M2的變化率。假定第t年,t+1年市場交易中所需貨幣流通量Mt,Mt+1t+1年的名義GDP分別為X、Y,t和t+1年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率是v, t和t+1年貨幣流通量的增長率m,基期為t 年,則有:
Vt+1*Mt+1=Y Vt*Mt=X
v= Y/X(1+m) -1(1)
利用公式(1)以及已知的我國M2的增長率以及每年的名義GDP數據可計算出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v,見表1。
備注:GDP數據采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修正數據。
二、貨幣流通速度分析
1980-2011年我國貨幣流通速度具有以下特點:
(一)貨幣流通速度V的總體趨勢是下降的
1980-2011年,廣義貨幣流通速度M2從2.65下降到0.7,下降了73.58%,年均下降4.2%。1980-1989年年均下降5.4%,1990-1999年年均下降4.96%,2000-2009年年均下降2.65%,呈現下降趨緩的形態。近兩年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為正值,有加速趨勢。
(二)V增減率與GDP增長率有著密切的關系
GDP與V同比增長率堆積折線圖顯示,GDP增長高漲時期,貨幣流通速度下降速度放慢;經濟增長處于低潮時期,貨幣流通速度下降加速,二者具有相似的變化周期。貨幣流通速度增減率分別經歷了1980-1986年、1986-1989年、1989-1999年、1999-2009年4個上升和下降周期,目前處于2009年開始的上升周期。V2的年度變化率自1980年以來有4次為非負(1985、1988、1994、2004、2007、2011),分別對應著4次經濟高漲期。貨幣流通速度和經濟增長周期的密切相關性原因在于經濟增長周期帶來的物流加快和貨幣需求的變動,當經濟增長旺盛時,居民的收入增加且通貨膨脹預期加大,消費欲望高漲,貨幣流通速度加大。
(三)貨幣流通速度V增減率與CPI增長率具有相似的變化周期和趨勢
去除1989年特殊情況外,累積折線圖顯示,V增減率與CPI增長率變化趨勢非常接近。在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的總趨勢中,可觀察到貨幣流通速度陡升與通脹大體的同步對應關系,貨幣流通速度的陡升,尤其是正值階段的情況,常伴隨著通脹,而常規幅度的貨幣流通速度下降所對應的可能是通縮,也可能是正常的物價水平,但如果貨幣流通速度發生巨幅下降,當年或隨后1年所對應的必是通貨緊縮,包括1989-1990年、1998-1999年和2009年。當V的變化突然加速或突然減速,P可能出現向上急升或向下急降的不穩定狀態,學界稱之為“V陡升型通脹”和“V陡降型通縮”。
三、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因素
(一)消費者的貨幣收入水平和支出結構變化
通常情況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費結構不會有大的變化。當收入水平有較大提高時,消費結構中用于高檔消費品的部分會增加。如果消費者資金暫時不夠而攢錢,居民持幣率就呈上升趨勢,這就會促成貨幣流通速度的減慢。
(二)產業結構及生產專業化狀況的影響
不同生產周期、不同資本有機構成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重不同,以及社會生產的專業分工程度不同等,都會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生產周期長的部門,資金周轉慢,其貨幣流通速度相對較慢;反之,則較快。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資金占用多,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反之,則加快。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分工越細,進入市場交易的中間產品越多,生產效率越高,生產周期縮短,實現國民生產總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則較慢。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有這些方面發生變化,都會相應地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發生快慢不等的變化。
(三)金融市場發達狀況的影響
金融市場越發達,貨幣交易占用量越多,貨幣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則相對加快。研究表明,股市交易量增多1%,貨幣流通速度將提高0.0925%;發行總股本增加1%,貨幣流通速度將下降0.2567%。
(四)財務結算制度的影響
如工資發放中分多次支付工資,會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之,則慢。銀行采用先進網絡技術及靈活的結算方式,比如轉賬能減少資金占用時間,可以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之,則慢。
(五)消費者心理因素影響貨幣流通速度
心理因素包括消費心理、價值觀念,以及對通貨膨脹率、利率等變動的預期,還包括對政府的政策變化和政治因素的預期等。心理預期導致的行為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們的儲蓄和消費行為,從而影響貨幣流通速度。
(六)社會財富分配公平程度
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貨幣流通速度越慢;反之,貨幣流通速度將加快。當前,政府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公平合理,顯得尤為重要。
(七)周邊國家對人民幣的儲藏程度
近年來,由于人民幣在國際上升值,周邊國家居民將人民幣當硬通貨儲藏,導致流通中人民幣數量降低,貨幣流通速度相應減緩。
四、提高貨幣流通速度的意義
提高貨幣流通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貨幣發行量M2的數量,降低通貨膨脹。在保持名義GDP速度不變的情況下,M2的增長指數與貨幣流通速度增長指數成反比。M2的增長指數越大,貨幣流通速度增長指數越小;貨幣流通速度增長指數越大,M2的增長指數越小。近年來,我國貨幣發行量M2一直在13%以上,超越經濟增長速度,在相當程度上造成國內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又掠奪國民財富,危害巨大。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