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紅
近年來,四川經濟發展迅猛,地區生產總值GDP持續快速增長。2000年,四川GDP總值為3928.2億元,2010年達到了17185.48億元,增長率為337.488%。人均GDP也從2000年的4956元增長到2010年的21182元,增長率為427.4%。
人力資源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人力資源是經濟活動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經濟社會的許多問題是以人力資源為前提的。本文擬根據《四川統計年鑒2011》2005-2010年數據,從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產業結構和流動等四個方面探究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四川人力資源數量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GDP的高低一定程度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故本文選擇GDP作為經濟發展指標。使用EVIEWS統計分析軟件,分析人力資源數量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設定變量:X為就業人數,Y為GDP。輸出就業人員與GDP回歸分析的統計結果,建立一元回歸模型:
Y=-12573.9+28.3X
(-4.368708) (4.564485)
R^2=0.523027
在GDP與社會就業人員的回歸方程中,樣本回歸直線的斜率(28.336)大于零,表明GDP與社會就業人員數呈現正相關。換言之,勞動力數量的增長就會導致GDP的增長。社會就業人員數每增加1個單位,該地GDP值就增加28.336個單位。R的值等于0.72,表明人力資源的數量與GDP實現之間關系較為緊密。
二、四川人力資源質量與經濟發展關系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動力。從事科技發展的人才則是人力資源中高端知識性人才,某地區高科技人才的數量也直觀地反映了該地人力資源質量的情況。故本文選擇四川高校科技人才的數量,代表四川人力資源的質量,分析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2010年四川高校科技人員33031人,同比2000年增長768人。其中,高科技人員和工程師人數增長859人,其他技術人員也增長124人。設定變量:X為科技人力資源總數,Y為GDP值。借助EVIEWS軟件輸出科技人才數與GDP回歸分析的統計結果,建立一元回歸模型:
Y=-109533.1+3.751566X
(-17.08392) (19.06052)
R^2=0.991810
樣本的回歸直線斜率等于3.751566,表明科技人才的邊際增加傾向。說明每增加1單位的科技人才,四川的GDP就增加3.75個單位。R的平方為0.9918,表明散點圖與曲線擬合度很不錯。其中,R=0.8858.說明四川科技人才數與GDP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密切。
三、四川人力資源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關系
本文所指人力資源產業結構是人力資源在三次產業中分布狀況。分別研究三次產業的生產總值與其從業人員數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到人力資源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下面分別建立三次產業與就業人員之間的回歸模型,略去軟件截圖,直接得到表1。
其中,Y1、Y2、Y3分別表示第一、二、三產業的生產總值,X11、X12、X13分別表示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員數量。
由表1可得四川三次產業與就業人員數量的相關程度(R1=0.955867,R2=0.920581,R3=0.884631)。其中,相關程度最高的第一產業農業,其次是第二產業,相關程度最低的是第三產業。相關度表明了四川省情,四川仍舊是農業大省,農業人口眾多。另外從回歸模型看到:第一產業,其就業人數與經濟增長呈現出了負相關,則表明農業人力資源投入對經濟增長沒有拉動作用。而第二產業就業人數與經濟增長呈現正相關,每多1單位從業人員就會帶來10.56127個單位第二產業的GDP的增加。另外,第三產業也與經濟增長呈現正相關。每增加1單位從事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第三產業的GDP就會增加4.998876個單位。
四、四川人力資源流動與經濟發展關系
人力資源的流動本身就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及標志。區域間人力資源流動的主要原因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間人力資源流動的關鍵因素是個人收益。在四川,人地之間的尖銳矛盾應當算是區域間人力資源流動的間接原因。四川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故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很大,農村、城市間人口的流動則成為必然。表2可一定程度地說明四川人力資源的流動。
數據來源:四川統計年鑒2010。
由表2可以看出,四川2005-2009年以來戶籍人口數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但是常住人口卻不增反減,直到2009年才有輕微反彈;農業人口增長比較緩慢,2009年又出現降低。這種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四川人力資源流動性比較明顯。
總體而言,四川人力資源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有三大方面:
第一,成為流入區域人力資源的“蓄水池”。一方面緩解了經濟相對發達的流入區域的人力資源短缺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填補了這些地區人力資源分布的空白,如當地人力資源不愿從事的市政清潔、廢品回收等行業,流動人力資源卻成為了主力軍。
第二,刺激流入區域消費需要的增長。大量富裕人力資源的流入,單就流動人力資源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就會刺激流入區域第三產業、住房及市政建設等方面的急劇增長,人力資源的流入導致消費市場的放大,也有利于刺激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加快流入區域城市化的進程。人力資源從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從農村流向城市,這種轉移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城市生活、工作過程中慢慢接受城市人或經濟發達地區人口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逐步成為“準城市人”,最終成為完全的城市居民。人力資源的區域間流動,對逐步縮小城鄉間的差距,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起到了積極作用。
當然,四川人力資源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也存在負面影響,如增加市政公共設施的負荷量、增加城市人口管理的難度、社會治安壓力大等。但相比正面影響而言,負面效應是次要的、可控的、可改進的。
五、對策建議
(一)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鑒于四川人力資源三次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現狀,應鞏固四川城鄉統籌發展戰略成果,有計劃、有秩序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穩步提高第二、三產業的就業吸納量,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大力提高人才質量
人力資源質量包括其學歷、職稱和技術的提高。一要重視學歷教育;二要重視技能培訓,培養經濟發展急需的中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三要重視農村轉移勞動力謀生本領的掌握,還要大力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強化發展現代農業的人力資源支撐。
(三)加快引進高科技人才
要加快高科技人才引進步伐,盡快扭轉科技人才匱乏、科技水平不高、社會生產的科技含量較低的現狀。盡快構建起經濟快速發展的高科技、高技術支撐平臺。制定優惠政策,提供優厚條件,吸納優秀人才聚集。
(作者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