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明
聚會時朋友帶孩子前來,朋友悄悄跟我發牢騷,說孩子學習不錯,卻經常因為上課時小動作太多、紀律散漫被老師批評。據老師所說“就像凳子上有刺,老是坐不住。”我轉頭看看孩子,他正在旁邊一桌安靜地看書,坐得很穩當。朋友解釋:“看書時他倒是能安靜地坐好長時間。”我心里大致有了底,便問她是否知道孩子的學習類型,“學習還有類型?”她有些迷惑。學習類型并不是一個新名詞,但的確不是所有家長都了解。其實,發現孩子的學習類型對于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大有裨益。比如說朋友的這個孩子,成績不錯,不能安靜聽課,卻能安靜看書,已經在向媽媽“暗示”了他接受信息的方式,他很有可能是更喜歡通過“視覺”,而非“聽覺”去接受新事物,我們經常用“視覺學習型”來定義這類孩子的學習行為。
視覺學習型孩子的特點:
在孩子林林總總的表象中,我們應該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看清孩子到底是不是視覺學習型呢?據美國教育家切爾瑞-富勒研究,視覺型孩子通常會有如下表現:
在有示意圖或圖片的指導時,能裝配起任何東西而不需要幫助;
當記憶或回憶事情時愛閉上眼睛;
對細節有相當的洞察力;
擅長玩拼圖游戲;
閱讀比聽能使他們理解得更好;
最好的記憶是用心靈的眼睛記憶畫面;
喜歡干凈、顏色搭配協調的衣服;
有豐富的想象力;
課余時間愛看電影、電視、玩電子游戲。
視覺型孩子如何揚長避短:
視覺學習型孩子,主要是通過“看”來接收信息。他們喜歡閱讀、看視頻、看動畫,習慣看老師的板書,對于電子課件接受度也很高,通過這些媒介,他們通常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他們適合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并且善于獨立思考,而且不缺乏自主學習方法。但他們的聽講效率卻不夠高,容易走神或是做小動作,他們在嘈雜的環境里容易受影響,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針對這種類型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指導,發揮其所長,回避其所短,充分挖掘和發揮孩子的學習潛能,讓他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效有個突破和飛躍。
發揮閱讀優勢。視覺學習型的孩子最善長的事情莫過于閱讀,他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充足的信息,為自己所用。因此指導他們閱讀就尤為重要。對于課內學習,課前可以引導他們先通讀,發現問題;課后復習時則要多讀、精讀,解決問題。課外學習可以廣泛選擇一些書籍,例如名著、散文、科普圖書等等,讓他們大量地、快速地閱讀,以擴充他們的知識面,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將學習內容形象化。視覺學習型的孩子對于各種符號、標記、圖形、表格的認識能力很強,因此,在他們學習時,應該教會他們自己記課堂筆記,在書上使用彩筆做標記,這些習慣不僅有助記憶,以后溫習時看到這些,記憶也很容易被輕松激活。在記筆記時,孩子們也會養成緊跟老師思路的習慣,自然而然就會將易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也來不及做小動作了。如果孩子年齡小,記筆記有困難的話,可以給他們準備一些彩筆,邊聽課邊在書上或本上用記號標注,孩子多半會樂此不疲。另外繪制圖表也是讓孩子學習事半功倍的方法,比如復習時家長可以協助孩子把學過的內容分類、組合,將字詞或是公式繪成大表或是以樹形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有助于他們對所學知識有個結構性了解,對于強化復習非常有幫助。
加強課后復習。上課時聽講效果不太理想是視覺學習型孩子的弱點所在。在目前學校課堂以老師宣講、灌輸為主的大背景下,這類孩子顯然是比較吃虧的。但是他們視覺記憶力好,所以對于板書、識字、記單詞這些方面會表現得非常好,也多少彌補了一些不足。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多進行復習,因為在課后的復習過程中,因為處于相對安靜的家庭環境中,這些孩子會充分發揮他們的視覺優勢,對于學過的知識加以深化理解,進行消化整理,而且重復記憶,克服記得快忘得也快的問題。
關注創造力。視覺型學習孩子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普遍比較聽話,循規蹈矩,做事不會太出格。這會對他們的創造力形成一些局限。因此,家長們要多進行一些嘗試,帶孩子多進行動手實踐,多走出學校與家庭的小圈子參加社會活動,多與他人接觸,讓他們在行為和思想上壯大起來。
當然,世界上不可能有兩片同樣的綠葉,每個孩子都有差異,即使同為一種學習類型,孩子們的行為表現和學習喜好也各不相同,需要家長多動腦筋,靈活指導,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效。
責編: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