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白 馮強
【摘要】隨著歐債危機的愈演愈烈,危機還在一步步加深而沒有緩解的跡象,不僅僅是歐盟,全球經濟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股市動蕩,匯率變動頻繁、石油價格上漲等等。歐債危機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各國都要繃緊神經,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歐債危機,爭取將損失減到最小。
【關鍵詞】歐債危機影響中國經濟
一、歐債危機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歐債危機的再次惡化和隨之而來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以及對我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的擔憂,使我國貨幣政策可能發生調整。為應對經濟下行風險,我國近期的貨幣政策已有所松動,近期先后兩次下調準備金率就是明證。穩定物價和管理通脹預期雖然仍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但是五月份的CPI指數表明,物價指數已漸趨回穩,而應對當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保持我國經濟穩定增長,促進就業就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因此,在歐債風波愈演愈烈的宏觀背景下,我國的貨幣政策發生方向性調整,漸趨寬松,已基本明朗化。
二、歐債危機對中國財政政策的影響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復雜,此時我國宏觀政策仍需保持穩定,財政政策更是要延續已有的‘積極基調。但與過去兩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相比,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在著力點上已進行調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民生領域投入,積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嚴格財政收支管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需要強調的是,面臨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財政政策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注重保增長,另一方面要注重調結構,同時要做好結構性減稅。結構性減稅實際上是與調結構、轉方式一脈相承的,近幾年我國財政收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結構性減稅的時機已經到來,通過稅制的調整與完善,可以為服務業、小微型企業等減負,以此促進經濟的轉型。
三、貨幣儲備基本穩定
從中長期看,由于歐盟的政治體制與經濟結構等多方面的原因,歐元區的復蘇會相當緩慢,甚至出現反復。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歐債危機以及由此帶來的歐元對人民幣的貶值,對中國經濟或會造成不小的影響。這使得我們在儲備貨幣多元化方面要有新的準備和舉措。
在儲備貨幣方面,中國央行2011年7月12日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1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1975億美元,同比增長30.3%。美債方面,2011年上半年我國連續兩次增持美國國債,根據美國的數據,中國官方的美國國債持有量,大約占海外投資者所持美國政府債務總量的四分之一。歐債方面,自2009年底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就一直在增持歐洲債券。中國已先后購買了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國債。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已等值于3萬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二投資于美元資產。
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歐元的占比將小幅下滑。總體上講,全球儲備貨幣的存量調整將是較為緩慢的過程,短期內歐元作為第二儲備貨幣的地位將不會動搖。中國增持歐債不會為短期因素所干擾。中國在儲備貨幣多元化方面,還將以審慎為主,適當調整,暫不會大動。
四、歐債危機對出口的沖擊
由于我國政府和金融部門對歐債的直接涉入不深,本次危機對我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外需下滑,出口受到抑制。由于歐盟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對歐出口約占出口總量的20%,因此這一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由于歐盟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歐債危機再度爆發,歐元區經濟的整體下行或將影響我國出口形勢。危機的加劇意味著歐洲的進口需求會下降,整個歐元區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會卷土重來,中國的出口會面臨新的沖擊。此外,歐債危機給世界經濟蒙上陰影,從而間接地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這種機制主要表現在危機對我國主要貿易伙伴,如美國、日本的影響。現在看來,歐元貶值使得美日的出口競爭力受到削弱,不利于其經濟的恢復。但世界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復蘇,以及中國與之日益緊密的貿易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對歐出口份額的減少,因此,努力拓展國際市場,特別是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以分散市場風險,優化貿易結構是應對當前歐債危機的重要舉措之一。
同時,希臘今天的局面警示中國過分地依賴出口拉動經濟是不可取的。在歐洲債務危機背景下,中國出口回落是可以預見的,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中國主要的出口國——歐美等發達國家低增長的情況還將持續,從長期來看,出口導向型模式是不可維持的,中國應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外需轉到以內需為主,在出口戰略上,將主要向歐美國家出口轉向亞洲新興國家、東盟、非洲國家的出口,出口產品也應全面轉型升級,單純的初級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結構是不可持續的。
五、歐債危機對匯率的影響
歐債危機以來,加巨了國內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擔憂。對于大部分仍用美元支付結算的出口企業來說,相對于歐元的貶值,更憂心的恐怕還是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變化。一旦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從2009年人民幣兌0.146美元到2011年的1元人民幣兌0.154美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約5.5%。國際清算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6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6.31,環比下降1.63%;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2.07,環比貶值1.51%。2011年上半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2011年1月、3月、4月、6月呈環比貶值走勢,2月、5月呈環比升值走勢,上半年實際有效匯率累計貶值3.02%。自2010年6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累計升值超過5%,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2.29%。
經濟學家認為,2011年上半年人民幣升值是因為美元貶值,其實,人民幣有效匯率并未升值太多??紤]到實際有效匯率并未出現大幅升值,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對我國出口的實際影響是有限的。
匯率波動會對企業經營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未來一旦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匯率浮動加大,勢必會影響到一些企業的經營與效益,就如同前段時間人民幣升值預期升溫,一些出口美洲的企業已經遇到國際采購商取消訂單的問題。
六、歐元保持疲軟走勢
國外一些權威機構如瑞士信貸銀行等紛紛預測,在目前的全球經濟背景下,弱勢歐元仍將維持兩年左右,甚至有機構預測歐元將長期處于貶值狀態。
歐元疲軟,亞洲出口商可能面臨困境。目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歐債危機已經深度蔓延,這對中國出口的影響要更明顯。另一方面,在危機擴大的背景下,這些國家的貿易保護傾向也可能有所加劇,對此應保持警惕。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遭遇危機之后,歐盟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投資可能持更加歡迎和寬松的態度。我國企業赴海外投資過程中,許多企業因為“國資背景”屢屢受限的局面,可能會有些許改善。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為中國的企業提供了一個進軍歐盟市場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高飛樂.歐債危機根源何在.理論參考,2011(10).
[2]馮迪凡.從歐債危機到銀行危機.經濟,2011(11).
[3]漆鑫,龐業軍.歐債危機的根源、前景與影響.中國貨幣市場,2011(10).
[4]雷霆生.不要輕視歐債危機.汽車商業評論,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