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升
今年,河南省梨果銷售行情不錯,好品種優質果價格在4~5元/千克,最高的批發價在15元/千克,商丘的酥梨在果園的批發價2.2~2.4元/千克,果農的收入今年大增。從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了解到的消息,全國各地的梨價格也很好,河北黃冠梨售價在3~4元/千克,北京的紅香酥為10元/千克。
但是,在全國梨樹生產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在河南省卻出現了兩個梨果銷售困難的報道。一是新鄉延津縣的石婆固鄉的200畝(約100萬千克)的晚秋黃梨除20%的500克以下的梨銷出外(鄰村農民買),其余的大梨還未銷出去(11月24日作者與村民通話后得知),果農甚為焦急。河南電視臺農村頻道到現場采訪后,邀請筆者到演播室對這種局面想對策。11月3日13時與11月4號7點34分在河南省電視臺第9頻道(新農村頻道)播出了“ ‘尷尬的晚熟梨”的節目。
另據大河報11月22日報道,滎陽王村鎮的一戶農民承包土地種了500畝晚秋黃梨,目前還有7.5萬千克梨掛在樹上,“因擔心這些鮮梨留在樹上‘掛果保鮮會引來大量飛鳥的啄食,……希望早點把梨賣出去,這樣就不用在大冬天住在寒冷的地頭看守園子了?!睋浾哒f,在這位果農的倉庫內,滿屋到處都是梨。
近5、6年,河南一些私人苗木企業或個人在河南各地大力推銷所謂的晚秋黃梨苗木。說該品種成熟晚(可到11月上旬,葉子落后果還掛在樹上)、果個大(平均500多克,大的1500多克)、結果早,并打出回收產品的旗號,多數農民由于不了解梨品種的情況,多被他們的宣傳所迷惑,不少農民大面積種植。因該品種在10月底到11月初成熟,由于已過了中秋節的銷售高峰,再加上該品種品質一般,栽培面積稍大就容易造成積壓。延津縣石婆固鄉梨園村就是在5年前受別人的誤導,栽植了200畝的晚秋黃梨,今年進入豐產期,畝產5000千克左右,總產量達100萬千克,到現在除鄰村人來少量購買外,基本上還未銷售,梨農們均非常著急,就給電視臺打了電話求救。
針對這種情況,在節目中,作者提出如下建議:
(1)該品種耐貯藏,常溫下貯藏可貯4~5個月,若加上保鮮袋貯藏效果會更好,果農可做好貯藏的準備。
(2)現在為銷售淡季,但到元旦、春節還有個銷售高峰,可到時積極推銷。
(3)為減輕銷售壓力,可于明年春天進行高頭換接,改接其他早中熟品種,特別是可多嫁接一些中秋節前成熟的品種,從而拉長銷售時間,改變被動局面。采用多頭高接技術,可當年恢復樹冠,第2年畝產500~1000千克,第3年即可2500千克左右。
(4)通過電視臺節目的播出,擴大宣傳,促進梨果的銷售。
另外,做為一名梨樹科技人員,有必要對廣大農民提出忠告與建議:
(1)發展梨樹時,特別是面積比較大時,一定要結合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如離城市遠近、是否與大型企業相鄰、交通方便與否、附近有無冷庫等)早中晚熟品種適當搭配。中秋節前是一個銷售高峰,可適當多發展一些此時成熟的品種。
(2)晚秋黃梨成熟太晚,若與大城市較近時,可做為初冬觀光采摘的晚熟品種適量發展,但面積不可過大;若想在國慶黃金周時搞觀光采摘,可選擇晚秀等品種,既可在“十一”黃金周觀光采摘,又可掛果到10月下旬。
(3)個別農民在小面積發展時,除早中晚熟品種搭配發展外,由于沒有冷庫,一些不耐存放的品種要少發展;若以村或合作社為組織,采用一家一戶生產時,可重點選擇1~2個品種集中連片發展,這樣易形成規模效應;對大型企業來說,可根據市場定位選擇品種,要注意既不可使品種成熟期太集中而出現采果勞動力與貯藏設施不夠而影響采收、銷售與貯藏,又不可選擇品種過多而難以形成規模。
(4)由于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少(多出去打工,農村以老年人與婦女勞動力為主),在種植模式上一定要選擇省力的,特別是企業承包土地發展果樹時,更要注意這一點,要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盡量實行機械化作業,減少勞動力的投入。
(5)在發展梨樹時,請大家要到正規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去咨詢有關專家適合發展什么品種,好全面綜合考慮,千萬不可聽信一些私人苗木販子或苗木商人的片面宣傳甚至騙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到時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