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榮榮 姜金水 李洋 倪子然 林帆帆 林橫 周瑩瑩
【摘要】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明確自身的條件和價值,看清就業形勢和專業發展方向,建議政府加強對大學生就業的保障,從而能讓更多的大學生發揮自身的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調查分析
為了提高大學生自身就業意識,讓大學生明白專業發展方向,提高社會人才利用率,讓大學生都能發揮自身價值,我們針對性地進行了“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與分析”這個問卷調查,希望這次調查能給大學生一些參考,也能給政府相關部門提供一些最新的消息以便采取更好的措施。
一、調查方法與調查實施
本次調查運用了網絡問卷填寫,電話問答采訪等多種調研方法,研究方法的多樣性,保證了所得資料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我們得出更科學,更準確的結論。
本次調查,小組成員分別在寧波、溫州、杭州、麗水、內蒙古五個地區通過網絡問卷,電話等對各地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為了解當代大學生對自身就業看法的了解及存在的問題,調查對象的選擇采取隨機方式,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形式,這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較為真實可靠的資料。
本次共發放問卷100份,實地調查50份,回收有效問卷45份,有效率為90%;網絡調查50份,回收有效問卷48份,有效率為96%。
本調查的特點是:以互聯網為信息傳播的載體,關注了不同地區大學生的視角,更好地反映了大學生就業問題。
本此調查分析采用網絡軟件問卷星及Excel軟件統計。
二、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對專業發展方向的了解程度
對于“對您所學的專業發展方向的了解程度”這個問題,只有10.42%的同學選擇了非常了解,58.33%的同學選擇了比較了解,還有近31.25%的同學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不了解。總體而言,學生對于自己專業發展的方向還是比較清楚的。
(二)大學生對初期就業薪水的期望值
當涉及就業初期,他們對薪水的期望值這個問題時,我們得到的數據是這樣的:56.25%的大學生期望得到的薪水為4000~5000元,27.08%的同學選擇了3000元以下,只有16.67%的同學選擇2000元以下。從大部分學生對初期薪水期望過高的現象中我們可以發現,其實他們對職場的現狀及相關行業的薪水分配并不了解。他們也許是道聽途說,也可能過于自信,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該拿到那樣高的薪酬,這樣的狀態不利于他們對薪酬的正確感知和判斷,也會降低他們初入職場的積極性,更不利于對職場的初步適應。
(三)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態度
對于“您對于就業前景的態度”這一問題,只有31.25%的大學生保持樂觀的態度,剩下的68.75%的大學生對就業前景覺得焦慮的為數最多,還有就是覺得悲觀或者不清楚。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現象,大學生們對就業前景的擔憂必定會影響他們前進的動力,從中也反映出一個現象,當今社會的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國家和政府應該改善當求薪水在2000~3000,有的甚至希望是5000以上,很少有人選擇2000以下。從中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學生對自身的認識不夠準確,對自己的定位不恰當。他們的目標太高,對自己太過自信。這是需要一定的改觀的。
對這幾個問題的調查所展現的狀況來看,大學生自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很多大學生認為就業難,前途渺茫。當然,也可以看出,國家和政府提供給大學生的就業的保障還不夠完善,就業環境也不容樂觀。這讓我們有些擔心,不過此次調查也有讓我們覺得慶幸的地方。
(四)大學生對去鄉鎮工作的看法
在問及當遇到“如求職有困難,您對去小城鎮及鄉鎮單位就業的感受”這個問題時,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56.25%,即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了樂于接受。這說明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就業觀也發生了變化。
三、對策與建議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地和網上調查分析,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從以下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一)政府方面
1.完善就業機制,開拓就業信息。一套完善的就業體制以及良好的信息渠道,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有很大的幫助。完善的就業體制可以很好的發現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通過怎么樣的渠道獲取人才,這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社會的就業現狀可以讓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到針對性的知識。
2.完善鄉鎮的就業基礎措施。隨著最近的“村官熱”的出現,大批的大學生回到農村去當村官,這種現象對于解決就業難有很大的幫助。第一點,大學生可以把學到的知識帶回農村去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第二點,大學生回到農村可以學到老一輩的刻苦、勤奮精神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建設。
(二)高校方面
1.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建設。如今很多學生參加就業指導課只是為了蓋章,為了能得到相應的學分。這要求高校從一開始就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建立一個從入學到畢業的完整化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對大一新生著重職業生涯設計教育,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大學生活,使學生順利實現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并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對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著重進行綜合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培養與職業發展目標相適應的能力,塑造和完善自我。對大學四年級學生則需要進行求職指導,講授求職方法、面試技巧、求職禮儀等知識。
2.鼓勵加引導,起到橋梁作用。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鼓勵骨干企業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
(三)大學生自身方面
1.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了解社會需求,準確定位。大學生要認真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知識、技能、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狀況等。了解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和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同時又需要多了解社會需求,明白自己能做哪方面的工作,不適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準確定位,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技能。大學生要加強學習,提供專業技能、就業技能等,自身技能的提高對解決就業起到質的作用,在提高技能的時候也要注意積累經驗,多向他人學習。
參考文獻
[1]俞曉勤.當前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時代金融,2010年8月.
[2]孫焱.工商管理學院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吉林大學,2010年.
[3]袁暉光.中國高校擴招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和工資調整研究.遼寧大學,2010年.
[4]劉春雷.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吉林大學,2010年.
[5]賀能坤,張學敏.高校與大學生就業關系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04期.
作者簡介:嚴榮榮(1991-),女,寧波大紅鷹學院經管學院10大宗商品1班學生;姜金水(1992-),男,寧波大紅鷹學院機電學院10機自7班學生;李洋(1991-),寧波大紅鷹學院機電學院10機自6班學生;倪子然(1991-),女,寧波大紅鷹學院外國語學院10英語1班學生;林帆帆(1992-),男,寧波大紅鷹學院經管學院10國貿7班學生;林橫(1992-),男,寧波大紅鷹學院經管學院10財管3班學生;周瑩瑩(1976-),女,寧波大紅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