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的含義以及我國面臨的風險類型,還有分析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類型的特殊性是以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和模式為背景,同時深入研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風險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據我國的國情,提出了一些關于國家和企業的風險對策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風險類型 風險原因風險對策
一、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分析
二十世紀末以來,我國主動參與國際經濟活動,鼓勵對外直接投資。近年,國企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變大,投資領域變寬。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及外來直接投資金額有所增長。
(一)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體主要特點是:
1.多元化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者的格局。國企占境內投資者的比重下降,國企境內投資者數量也有所下降。
2.投資主體行業分布中,制造業占投資主體數大部分,批發零售業為其次,其余是商務服務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等。
(二)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形式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方式有以現匯出資、以國外貸款出資、以國內實物出資、以國內專利技術出資等方式。與東道國或第三國舉辦的合資與合作企業占中國對外投資企業所有權結構中絕大部分。中企對外直接投資方式有收購、跨國兼并、參股及股權置換。
二、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成因分析
隨著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的發展,對外投資給我國企業面臨更大的投資風險主要有:
(一)政治風險和成因
資本主義國家是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東道國。因政治制度不同,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許多國家覺得受到威脅,限制中國經濟發展。政治風險一般是因東道國政局的變動與戰爭、東道國制裁與保護主義政策及東道國國有化風險。
(二)外匯風險和成因
外匯風險是指因匯率變動使企業常面臨海外投資資金的流動、成本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其成因一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各國國際投資行為介入。二是東道國金融穩定性不高,貨幣易貶值。三是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從事匯兌時,對全球的金融形式與發展分析與評估不足,使我國匯兌損失。
(三)管理風險和成因
管理風險是指因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時,其管理環節的不確定性使企業的投資收益有風險。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時,管理風險成因有:一是我國企業保持穩定。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要適應和生存必須變革和創新。二是東道國的會計制度與我國有差別。中國境外投資企業財務披露與信息公開存在不足,易使融資或股東利益分配有困難。三是因跨國企業人力資源主體的構成多元化。西方實行獨立決斷和個人負責,中國國企實行集體決策。四是因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時,常不注意各國家間文化差異。不利于國內母公司和海外公司相互溝通協調,不能及時對變化作出調整。
(四)經營風險和成因
經營風險是指因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因決策上的失誤而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經營風險成因是國際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和企業內部在投資過程中控制、決策、模式選擇等經營策略的運用不得到而帶來的影響。
(五)技術風險和成因
中國海外投資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企業的差距不小,主要因為:中國許多企業在海外投資活動中,面臨的行業或特定技術的標準都與東道國會有較大差別。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較完善。因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落后,不能有效監控可能會損失,技術本身的特性也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六)法律風險和成因
因為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等不同,發展戰略和技術政策不同,對待外資的立法也不同。法律風險是指因法制原因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風險。主要原因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政策體系和法律制度有缺陷,中國海外投資企業無序、盲目的競爭,使虧損較大,大量資金流出。且因法律的沖突與差異,我國企業不能認清自己的經濟行為觸犯了東道國的有關法律規定與否,使潛在的投資風險增加。
三、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管理策略
(一)境外投資風險的宏觀管理策略
1.制定和完善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家干預戰略。保證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實施地長期穩定。降低投資的宏觀風險。
2.建立統一的對外直接投資管理機構,實行有效的管理方法防范管理風險。為從事對外直接投資行政管理事務必須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可建一個具有政府和私人兩種身份的機構。作為政府機構,按照政府政策制定方針,運作政府提供的保險儲備金。作為法人,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控訴,出面解決糾紛,這樣可更好的向東道國索賠。
3.健全和完善鼓勵性的海外投資傾斜政策。中國企業必須了解東道國各方面信息,選擇正確的投資區域和投資項目,合理確定投資規模才能防范經營風險。同時中國要培訓有關技術人員、幫助進行技術研究和開發,提高海外投資企業的技術水平,降低技術風險和經營風險。
4.健全對外直接投資的法律體系。制定一部有中國特色且與國際接軌的法律,使我國的對外投資有法可依。
(二)中國境外企業風險管理對策
1.投資前期的預防措施。一要認真選擇東道國,明確發展戰略和市場定位,做好風險評估。二是企業內部風險防范。三要建立對外直接投資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四是采用有效的靈活性投資方式,使投資經營活動的適應性與競爭力更強。
2.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避險措施。一要實施經營戰略的多角化。這樣可降低風險且有利于創造我國國際品牌。雖會增加成本,但能較好的防范非系統性風險。二是舉債于當地。從東道國籌措資金用于周轉、應急、再投資等可規避風險,可減少損失,降低外匯風險。三要控制關鍵技術,掌握市場信息,預測市場變化。這樣可使我國對外投資企業及時掌握信息,避開市場風險,爭取收益。四要全面提高對外投資主體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
3.采用以下措施可以盡可能的減少企業在投資運用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一是要選擇適當的幣種。盡量選擇“硬幣”或“軟幣”(“硬幣”是匯率呈上升趨勢的,“軟幣”是拋出匯率呈下降趨勢的);不能準確判斷匯率波動時,選擇多種貨幣,分散匯率波動的風險,減小損失。二是要擴展貨幣來源。我國企業應籌措多種不同的貨幣,避免因一種貨幣的匯率波動便導致我國企業資金、財政狀況受到影響。三是搞清企業的投資情況和環境,正確的劃分投資資金以及企業留用資金。合理配置資金資源,保證資金的順利流通使經營管理更好地進行,實現預期的財務成果。
參考文獻
[1]田澤.后危機時代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與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0,(10):51-55.
[2]涂玉龍,吳斌.淺析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管理問題[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1,(6):142.
[3]柴兵兵.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及應對策略探析[J].華北金融,2011,(9):68-69.
作者簡介:劉化柱(1977-),男,漢族,山東泰安人,中級經濟師,本科。